摘要在各项团工作中,主题团日活动是我们吸引和培养广大青年团员的重要“抓手”。在对主题团日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团学工作者要坚持不懈的开展自我学习和充电;另一方面,我们应结合时代特色,把握大学生的兴趣所在,将团日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团日活动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加大对志愿服务类团日活动的宣传和推广。
关键词主题团日活动 社会实践 就业指导
1 主题团日活动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同志对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他强调 “在现阶段,党需要共青团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各级团组织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
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如何扩大共青团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是我们基层团干部亟需思考和研究的战略课题。
在各项团工作中,“活动”是我们凝聚青年团员的一种主要的形式。而主题团日活动,因其本身所蕴含的鲜明的时代涵义和教育意义,更理应成为我们吸引和培养广大青年团员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团日活动自身还具有覆盖全面和广泛参与的特点,这就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2 主题团日活动的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
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是高校团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形式也广为高校青年团员所熟悉。然而,近些年来,基层团组织在开展和落实团日活动的过程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个别团组织甚至出现了“为了活动而办活动”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团日活动得不到青年团员的认可。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团日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没有广泛征集和考虑广大青年团员的实际意愿和兴趣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部分团日活动设计的形式和内容相对枯燥、古板,需根据时代特色以及时调整和创新。
3 关于主题团日活动的调研
为了更好的了解广大青年团员的需求,设计为他们喜爱的团日活动,面向基层团组织开展了广泛的调研。一方面,结合团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低年级基层团组织为试点,有计划的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团日活动。另一方面,对于参与和组织活动的大学生青年团员进行实时的“一对一”访谈和跟踪,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以掌握最切实的资料。
调研对象为高校参与和组织各项文体活动的学生主体——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经过调研,结论如下:
3.1 高校大部分青年学生团员对于主题团日活动的开展持肯定态度
在对学生是否愿意参与主题团日活动的调研中,参与调研的学生中:2010级学生有88.2%愿意参加学校、学院举办的各项主题团日活动,在2009级学生中,这个数值是 88.3%。
数据表明,主题团日活动的形式,还是得到了大部分学生团员的认可。作为共青团教育和引导青年团员的载体之一的团日活动,应该继续的继承和深入下去。
3.2 对于主题团日活动形式和内容的调查
针对主题团日活动形式和内容的调研,在2010级学生中,居首位的是“希望团日活动的开展以娱乐形式体现的”,占到87.2%,其次,“集体出游形式,如去革命纪念地参观的”,也达85.3%,排名第三的是“结合专业相关的活动”,占到85.3%。此外,“志愿服务类活动”的比例也有63.7%;在2009级学生中,数据也是类似的。
为了提升主题团日活动的吸引力,我们在进行团日活动的设计上,结合新时代学生成长的特点,应在形式上多下功夫,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3.3 对于主题团日活动举办的频率的调研
根据数据分析,涉及团日活动开展的频率,低年级学生希望举办活动的频率要高于高年级,这是和大学阶段各年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特点相吻合的。
3.4 对于具体主题团日活动时长的调研
根据数据,在校内开展的团日活动中,在2010级学生中,大部分希望活动能够持续1~2个小时,该数值占到69.7%;在2009级,这个数值占到89.6%。
3.5 对于主题团日活动的收获和影响上的调研
大部分学生对于主题团日活动的收获和影响还是持认可很肯定的态度,这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和改进高校团日活动的动力。在2010级学生中,认为主题团日活动能“提升自我能力,吸收经验,为就业做铺垫”的占到81.3%,居首位。其次是“结交更多朋友,拓展了人脉”和“丰富了生活,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分别占到79.5%和77.6%。在2009级学生中,相关的数据也是类似的。
4 关于主题团日活动设计和实践的几点建议
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自我意识较强,信息量较大,对于我们团学工作的发展,既是推动也是挑战。而主题团日活动作为共青团教育和组织广大青年团员的重要形式,更要求我们重视其的发展和创新。
一方面,我们团学工作者要坚持不懈的开展自我学习和充电,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是我们能够改进工作的保障。另一方面,我们应结合时代特色切实摸清学生的实际想法,在对主题团日活动进行设计时,在强调其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兼顾青年学生的兴趣。或者说,尝试用受青年学生喜爱的方法,开展团日活动,让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锤炼品质,得到成长。从而进一步推动共青团在青年团员中的感召和影响。建议如下:
4.1 在调研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采取为其所喜闻乐见的形式
为了使开展的团日活动能够赢得广大青年团员的广泛参与,在设计团日活动时,应对学生群体进行一定的调研。在团日活动的形式上,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模式,敢于创新,可以借鉴当前各种娱乐模式,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团日活动不应当仅仅拘泥于学习和讨论,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是寓教于乐的。
4.2 将主题团日活动同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
大部分学生支持参观、出游形式团日活动,从某些方面而言,也是大学生渴望走出校园的一种反映。在开展团日活动时,要迎合学生的期望,适时的举办实地考察、调研等活动。而这,可以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给学生增加一个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的平台,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4.3 将主题团日活动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相结合
下阶段,在设计主题团日活动时,我们要尝试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相结合,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的相关知识,在活动中引导他们明确为未来就业所需要做的相应准备,提供模拟就业的平台等。
4.4 进一步强化和推动志愿服务类团日活动
志愿服务虽然这是团日活动所应涵盖的重要方面。但遗憾的是,在数据的调研中,学生对于这类活动的支持还有待提高。下阶段,在团日活动的设计中,要更多的开展这方面的宣传和实践,让低年级学生都能覆盖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培养其奉献和回报社会的意识,而这本身也是共青团所不容忽视的重要教育任务。
4.5 广泛和调动和利用社会载体
在团日的开展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和利用社会载体。一方面,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就团日活动的主题开展宣传,引起青年团员的关注;另一方面,我们有些团日活动本身就需要走向社会,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去开展,比如支教、志愿服务类等。
4.6 合理安排团日活动的频率和时长
在对团日活动进行设计时,要结合大学各年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合理的规划活动举办的频率和时长,并充分征求学生的建议。一般而言,在低年级开展团日活动的频率可以较高年级多些,而在具体活动时长的把握上,校内的团日活动,以不超过两个小时为宜。
4.7 对于团日活动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追踪
及时地总结和追踪,能够给我们不断改进和提升团日活动的设计水平予以现实的参考。高校校园活动宣传时轰轰烈烈,举办时人声鼎沸,但对活动后的总结则普遍存在重视不足的情况。主题团日活动有着鲜明的教育特色,特别是部分团日活动本身也具有长期性和延续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者,及时地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跟踪,以便于下阶段的推进和提升。
本研究受到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张昱.以团日活动为载体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4.
[2]贺芳.论高校学生团日活动的创新.文教资料,2009.31.
[3]胡丹,梁炳辉,王朵朵.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中团日活动创新与发展研究.吉林教育,2010.16.
[4]汤丽萍,严柏炎.主题团日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党史文苑,2010.12.
[5]杨柳.论影响高校团日活动实效的因素.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