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衔接与转折的特点,对未来能否成为一个终身体育锻炼者影响很大。本文通过说明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和分析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高校体育改革适应全民健身提出对策与建议。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一项新世纪宏伟工程,也是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也必将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的深化改革,使之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让终身体育思想在大学时期得到很好的渗透,使高校体育尽快与社会体育相互衔接互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其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 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地位
1.1 全民健身对高校体育的基本要求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强调:“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各级各类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终身身体教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习惯并成为群众体育骨干。”这说明,高校体育既要扎扎实实地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要广泛地开展大众健身知识的教育,使大学生成为国家建设的专业人才和群众业余健身的骨干与指导力量。我国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增强人民体质,党中央也发出号召“发展群众体育、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普遍增强国民体质作为重点。”表明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多的人关心健康,因此,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提高全民素质,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广大群众的需要。所以,国民体育应以健身为主,这已是大势所趋。高校体育也应顺应时代潮流,以健身为主进行改革,增强国民素质。
1.2 高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和关键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因此,高校体育是我国国民体质和健康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根据现代教育的观点,高校教育应成为终身教育,终身体育是指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强调体育不是儿童期或青年期的最后就停止了,而是要持续一生。当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期望,社会给人带来了沉重的生理、心理负荷,因此,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高速度、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所以人们对锻炼身体不仅更为自觉,而且要求作为基础的高校体育能够培养出人们终身从事体育的志向和能力。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已成为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这样才能为全民健身提供可靠的保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到上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在上世纪末全体学龄儿童都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到本世纪初他们将进入成年人。在这个意义上讲,抓住了学生的健身,就等于抓住了全民健身。所以,高校体育是本世纪实现全民健身的关键和基础。
2 加快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策
2.1 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技能的培养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长期以来,高校体育由于受竞技运动的影响,高校的体育课大都以竞技运动为中心,很少有健身的内容。教师在学生时代学的是竞技运动项目,来到工作岗位后所教也就是竞技运动项目,对如何健身方面知之不多又研究太少。加之,高校体育长期在以竞技成绩论英雄的思想指导下,进而忽视了健身能力、健身意识和健身习惯的培养。因此,在相当部分体育教师意识中健身教育意识还很淡漠。那么,作为教学的主导和执行者的教师,是影响学生和教学过程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如果教师自己对此没有清楚的认识,也就无法体现其主导作用,也就无法去完成全民健身事业。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全民健身的意识。认真研究、学习健身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技能、方法等,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将全民健身落实到实处。因此,体育教师是全民健身的关键。
2.2 理清改革思路、加快课程建设
高校体育教育是多功能的系统教育工程,进行体育教育不仅是增强体质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健康地生活,也是提高人体劳动生产力的必然条件,这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所在。作为一门学科而设置的体育课程也应该和其它课程一样遵循大学体育教育的基本规律,按照高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原理而去设置教学内容。随着终身体育指导思想中心地位的确立,从而为体现上述价值提供了可能。高校体育的发展目标即可围绕长期效益进行探索和追求,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学习机会,珍惜接受体育的有利时机,教会学生学会一定的身体练习方法和知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自觉地、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所以,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一定要在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体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课程在设置方面应以开设普通课为主,来充实中学阶段体育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来做好与大学的合理过度和衔接。在教学的内容安排上,要注意吸收与引进相结合,根据高校的教学条件和场地器材等实际条件,选择健身性强、便于个人独立锻炼活动的项目。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应增加健身性、趣味性以及娱乐性、修养性的体育锻炼项目,体现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及独特性,从而发挥高校体育的真正作用。
2.3 加强学生体育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
体育锻炼身体理论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大学生加深对体育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增强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参与意识,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科学健身知识。不但要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对机能发展和身体发育的良好促进作用,还应懂得一些必要的运动生理卫生知识。并以此为指导学生将来坚持终身欣赏和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为此,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应在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水平等特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教材,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让学生掌握并自觉运用体育健身知识来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让学生有个人独立锻炼行为能力,为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更为全民健身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学校应该设立体育协会或体育俱乐部、注重培养学生的优势体育项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学校体育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自觉健身的积极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的体育项目表现很积极和主动,因而健身的欲望也就很高。而一些学生本身没有体育爱好或优势项目,在体育上平平淡淡,那么体育课上也只是为了应付上课,课外体育活动也更很少参与,因为他们没有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也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大学里开设体育协会或体育俱乐部,本身对高校体育教学就是一个很好补充,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健身项目,学生在协会和俱乐部不但可以受教师的理论和专项技术辅导,而且可以参加他们安排的训练、比赛、交流等。尤其对于是高年级的大学生来说,不仅技术上可以得到专业教师的正确指导、提高自己的专项水平,而且又可结交到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朋友,集学习娱乐和身体锻炼为一体,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特长项目很有帮助。同时,学生体育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加强,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地参与,这是培养大学生终身健身意识和的体育能力有效途径。
2.5 体育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体育意识
从全民健身的角度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教学不能只满足于上好体育课,应转变教学观念,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大力宣传体育文化,使大学校园形成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积极培养班级的体育骨干、体育委员、体育部长和学生体育爱好者,要使他们成为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力军和组织者,并通过进一步培训,使他们成为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者,这样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大学生具有比高中生更强的体育能力和基础,而大学的体育教学条件整体上比中学要好,所以大学阶段应在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围绕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展开体育教育活动。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和态度,做好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衔接。
3 结束语
高校体育的深化改革,应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指导下,以增强体质,全面发展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配合大众体育相统一的内容和方法,使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相互衔接,相互适应,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全民健身的主力军和终身受益者。高校体育一定要改革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思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掌握锻炼的手段和方法,增设群众体育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提高全民健身的责任感教育,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走向社会后使每个学生既是终身体育的受益者,又是体育宣传员和指导员、组织者。树立终身体育观,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条件之一,也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学生由于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会更多地投入到锻炼中去,自觉的、科学的锻炼又使之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张少云.关于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5(2):47-49.
[2]丁云霞.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42(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