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强化课堂教学这一基础性、关键性环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现代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课堂教学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集中体现在规模与质量、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等四方面的关系上。本文认为,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各高校而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尤其重要而且关键的是要不断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有相当比例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中渡过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现代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这些从根源上分析,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好规模与质量、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等四方面的关系上。
一、规模与质量的关系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学校的学生规模大幅度增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虽也有明显增长,但仍跟不上学生规模增长的速度。许多教师教学负荷相当重,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有的甚至不得不承担自己并不擅长某专业的课堂教学。如何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是事关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首先,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类资源有限,而在校生过多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各大高校必须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并且扩展融资途径,来应对其对各类资源的需求。应当尽量满足教学资源的供给量,减少因教学资源不足而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压力。
其次,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切实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尽量减少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的培养质量的下降。教师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只有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转化成内驱力,才能有较强的责任心;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觉悟和师德意识,提高教师个人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精心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第三,必须适应新的形势,采取综合的、系统的措施,切实处理好学生规模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努力实现在高质量教学培养基础上的规模增长。要进一步调整本科专业布局,扩大大类招生培养试点范围,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增强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适应性;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改革培养机制;完善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调整课内学时。要进一步加快教师的引进工作,逐步降低生师比。积极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并实施。
二、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目前有一种看法,认为过去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对课堂教学高度投入是不成问题的,因为那时学校的任务比较单纯,教师教书育人是当然的主业。现在情况复杂多了,学校职能由人才培养一项扩大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项。在这样的变化中,难免会出现科研冲击教学、社会服务影响教育、人才培养的硬任务被软化、对课堂教学的重视与投入会降低等现象。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但它反映出了我们当前在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方面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即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应对新形势下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挑战,首要的是必须不断强调人才培养这一高等学校根本任务的唯一性,不断强调课堂教学这一人才培养工作主渠道、主环节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高度投入。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项职能”,是国家赋予高校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圆心相同、半径各有所长的同心圆。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衡量大学水平、形成大学声望、确立大学地位、决定大学未来的关键指标,也是构成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工作足够的关注与投入。
三、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首先要保证课内学时,坚决做到“是课即到堂”,坚决杜绝私自的调课、代课和停课等现象。即使对于研究生,做研究确实是一种必须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课堂教学同样也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所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知识,仍然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去系统讲授;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作为支撑、作为基础,学生是很难有效地开展科研活动,并在活动中有创新性发现的。
其次,要提高课内讲授的质量与效果。也就是说,要利用好每节课的45分钟,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更多。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这其中所要下的功夫,不仅在课内45分钟的讲授活动中,更在课前准备、课后反思等大量的活动中。著名力学专家徐芝纶院士认为,提高课堂讲授的质量,必须掌握课程内容,了解学生情况,适当安排教材,认真准备讲稿,做好默讲试讲,注意表达方式,及时检查改进,不断努力提高。
第三,要注重通过课内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进一步放大课内教学活动的效果。这一点我们可向欧美大学学习。在欧美大学课堂上,教师很少采取“满堂灌”的方法,更多的是给学生指点几条路径、打开一扇窗户,让学生在课后去思考。老师一般会列举出多本参考书或杂志文章供学生课外阅读,有的课堂甚至每节课的内容都有相应的参考资料。在许多欧美大学,学生的平时作业任务非常繁重。理科类课堂一般有大大小小的习题作业、实验、项目(projects)等,文科类课堂通常要求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并做口头演讲等。通过这些方式,巩固、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因此我们要敢于、善于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带动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引导他们自主通过图书馆、实验室、互联网等途径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统一起来。
四、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大学课堂教学内容提出了新要求,也促进课堂教学形式更趋多样化,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更趋复杂,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面对此种形式,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要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每一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应积极地进行思考,确定是否做到了以下几点:有无介绍本门课程的学科发展动态、学科前沿的内容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有无自己的科研体会或自己所了解的工程问题或社会问题的实例;有无对教学内容的删繁就简,吐故纳新;有无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等。
其次,要积极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教育和研究型学习,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和投入程度。我国大学教学在传统上仍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存在着“灌输式过多,参与式过少;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封闭式过多,发散式过少”的弊病。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大力倡导和推进启发式教育和研究型学习,因为这种教育和学习能够让学生更积极、更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工程教育中,可积极采用“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在管理课程教学中,可多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积极探讨班级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第三,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这当中,核心是注意现代教学技术和课程的整合,即要做到:技术的运用能够引起教学深度和广度的深刻变化;能够引导学生从教室和书本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能够引导教师采用更好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对新形势下课堂教学工作面临的挑战,必须切实处理好规模与质量、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关系。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工作上,需要以处理好这四大关系为指导,通过激励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全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大力倡导优良师德风尚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增强学习内在动力、激发课程学习兴趣、严格学生课程学习要求、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来着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坚持学风建设常抓不懈、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地位与责任、加强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执行、完善教学保障条件来不断强化管理工作对课堂教学的服务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康宁.走近哈佛课堂[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育平,滕桂荣等.深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j].教研探索,2008(6).
[3]顾秉林.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再创新百年育人辉煌[eb/ol].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20912,2004-11-12.
[4]徐芝伦.怎样提高课堂讲授的质量[g].河海大学2009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材料汇编,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9,11.
[5]张德江.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贵在落实[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