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院校 英语教师 素质
论文摘要: 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要经历从青春期到成年人的变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在这个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本文通过论述在新时代五年制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说明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和谐课堂中的重要性。
教师在和谐课堂的构建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可以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
我国的教育体制及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招生现状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很难达到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标准。对教师而言,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及个人素质的培养也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因此,和谐的课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平台。而教师则是连接这个平台的纽带。
一、五年制高职院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鞠躬尽瘁”、“诲人不倦”、“春蚕到死丝方尽”都是我国历代教育家提出的师德规范和对教师人格的要求。现在看来,这些远远不够全面。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有爱心,有责任心,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并且能够成为学生信任的人。这样的教师有以下几个特征。
1.良好的体态、语言。
根据我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部作的一个调查,高职学生首先喜欢亲切的、漂亮的老师,其次是知识渊博、专业素质强的老师。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多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很强,喜欢观察老师的外表和行为,以对某个教师个人的好恶来判断这门课程的好坏。因此,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是注重仪容仪表的,每天面带微笑地进入教室,声音洪亮悦耳,发音纯正,语音地道。这样的教师一定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良好的学习能力。
如果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过关,良好的第一印象就不能持久。教师要真正吸引学生还要靠渊博的学识,灵活的授课方式,以及和谐的学习氛围。目前,在高职英语课堂中,普通高校采用的传统教学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无论是在精读、泛读,还是在听力等课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始终采取满堂灌的方法。教师注重讲解语言点、单词、句子结构,学生在课堂上也倾向于“沉默式”的学习方式。但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将语言知识讲授清楚,而且要灵活巧妙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处置课堂教学问题,增强师生互动,多进行课堂练习,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引领学习兴趣本来就不高的高职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英语教师除了教授语言知识之外,还肩负着传播文化的责任。一个精通英语的专家应该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杂家,只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化知识,才能将课程讲解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3.掌握心理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高职学生背景要比普通高校本科生复杂,学生学习动因多样,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也比较复杂。根据调查,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孩子来自于单亲家庭,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也不足。英语教师在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的时候,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心理、情绪、能力、性格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语言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与学生课下的交流在高职院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以及对此门课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有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
4.注重经验交流,重视课后反思。
学生的学习动因是多样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方法,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如何因材施教,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高职英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后反思,这样可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与有经验的教师、专家多交流,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心特点,不能一本教案走遍天下,而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在构建和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优秀的教师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自己的课堂上来,并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2.构建高效、科学、创新的课堂,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
优秀的教师能尊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发展的机会与空间,让课堂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率。
3.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是教师自身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也是提升自身教学智慧、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经验的过程。
三、总结
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要经历从青春期到成年人的变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在这个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一名优秀的高职教师应将外语知识与先进的教学观念结合起来,改变以往在课堂上演讲者的角色,不仅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激励者、促进者、辅导者和协调者,而且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灵导师。
参考文献:
[1]杨希文.大学理念——高等教育管理思考与实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