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浅析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构建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内容体系
论文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生态道德;内容体系 
  论文摘要: 生态道德是大学生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既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又要针对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实际状况,构建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内容体系,引导大学生形成生态道德的认知,强化生态道德责任信念,确立生态道德评价体系,激发生态道德自觉意识,以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程中,培养具有生态道德素质的实践主体,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吻合时代潮流的方向所在。因而,构建科学的生态道德内容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展开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先导。基于此,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的内容体系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 
   
  一、历史观与自然观相统一的道德认知 
   
  在全面塑造大学生生态道德过程中,正确引导大学生对自然的道德认知,是其生态道德萌发的基础。在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者眼里,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是相脱节的,自然界被看作非理性的存在物,对人而言仅仅具有工具价值,人与自然之间不存在任何道德关系。事实上在人与自然之间究竟有无道德关系的问题上,马克思给予了肯定的回答,“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真正的复活,是人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把辩证自然观与唯物史观相统一,来展开生态道德对象的认知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对自然的权利、自然自身的内在价值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展开积极思索。通过对生态危机根源的道德拷问,使大学生明白人对于自然的道德认知实质上是对自身命运的关怀。如果我们继续把自然界排除在道德认知对象之外,那么不断扩大的道德鸿沟,不仅让人们品尝不到挖掘自然的快感,相反使人不得不吞下自然报复的苦果。所以生态道德教育要从自然道德的认知入手,拓展他们的道德关怀对象,以便塑造他们的道德责任感。 
   
  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道德责任 
   
  从道德层面来说,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构成了道德主体的道德责任。过去由于人们对人类理性的误读,自然界被当做人类展示理性光芒的实验对象,自然界的权利被漠视,人对于自然的义务亦被掩盖。在极度缺乏道德责任的境况下,人与自然关系被扭曲。明辨人的权利、自然的权利,指明人的生态道德义务,在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中,揭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责任,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道德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人类要谋得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的确有权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但权利的主体不是单一的,因为自然界是一个由包括人在内的各物种组成的有机整体,所有物质形式都有针对于整体而言的存在理由和价值。尊重自然界一切物质形式存在的权利,是整体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尊重自然的权利,这就赋予了人类责无旁贷的义务,即保护多元化主体的既有权利,使每一个权利主体在充分的发展空间里,有机联系并促进客观世界的生成发展。既然人是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统一体,那么在生态道德方面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就体现在:一是我们有责任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使世界适合人的发展。二是我们有责任维护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使世界符合客观规律。三是我们有责任选择科学的发展模式,使世界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生态道德责任教育,不仅培育大学生实践活动中的责任意识,而且为他们进行道德评价提供依据。 
   
  三、反思与激励相统一的道德评价 
   
  生态道德中的道德评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我们对自然做了什么?二是人应该如何与自然进行交往?大学生能否客观公正地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道德价值评判,取决于对这两个方面的正确判断。围绕这一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反思与激励相统一的原则出发,给予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反思是人类理性中忧患意识的充分体现,生态道德就是在人们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中提出来的。透过对“人类究竟做了什么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生态危机的加剧过程,实际上是人类漠视自然价值的行为失范过程。所以,通过对大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能够使他们敏锐地察觉生态环境的变化,冷静地面对生态危机的现实,自觉地摒弃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而激励是人类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驱动力,通过对符合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行为的道德弘扬,使大学生进一步明白“人类应该怎么做”。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反思与激励相统一的思辨中,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深刻反思中解读人类与自然交往的价值活动,同时借助对合理行为的道德褒奖,激浊扬清,激发大学生弃恶扬善的道德观念。对自然的价值、人的行为价值取向的正确道德评判,既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提供了价值标准;又是大学生把生态道德意识内化为道德自觉的纽带。 

    四、客观约束与主观能动相统一的道德自觉 
   
  客观约束与主观能动相统一的生态道德自觉是指人们在生态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等约束下,形成服从外在准则的生态道德行为,继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化为具有强烈生态道德信念的自觉行为。生态道德规范,特别是法律法规对于大学生生态道德行为具有强硬的控制力和约束力。它有利于调节社会生活中的生态矛盾和生态道德问题,也有利于形成良好、有序的生态道德环境。然而,这种外在约束力,毕竟是从普遍性的意义上来制约人的行为,它的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行为主体自觉意识这一内核。只有大学生主观上具有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生态道德自觉,道德规范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塑造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时,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主体意识觉醒的启迪,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主观愿望,这是大学生道德自觉的根本途径。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2],因而,生态道德教育要将客观约束与主观能动有机统一,通过对社会与个人关系的辩证剖析,让大学生领悟道德约束的普遍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生态道德与生态行为的自觉意识,从而使他们强烈的生态环境责任意识,能够转化为实践活动的动力,主动投身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中。 
   
  五、真、善、美相统一的道德行为 
   
  真、善、美相统一是指真理追求、道德关怀、审美情趣有机统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完善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境界,并藉此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本质所在。在大学生生态道德行为培养上,只有把追求真理、升华美感融合到对自然的道德关怀行为中,才能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理念充分体现出来,使大学生朝生态文明的方向完善自身的生态道德行为。一方面,大学生改造自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澄清道德意识、凝聚道德信念的过程;缺乏科学真理指导的道德行为,是盲目的行为。只有既符合客观规律又符合道德需求的行为,才能真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其终极意义在于丰富人审美情趣;缺乏人的情感注入的道德行为,是苍白的行为。只有当人们在善待自然的过程中,品味到与自然相和谐的快乐,认识到审美价值是我们道德行为的重要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融会贯通。其实,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折射出:在理性至上的鼓动中,人的真理标准不复存在;在价值迷失的盲动中,人的道德大厦轰然倒塌;在追逐物欲的喧嚣中,人的情感家园支离破碎。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真、善、美有机统一来理解人的道德行为,既倡导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又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生态道德素质是衡量大学生人格是否完善的重要尺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构建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内容体系,它既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生态道德教育切入当前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空位,着重从道德认知、道德责任、道德评价、道德自觉和道德行为五个方面给予正确引导,为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夯实了基础,它使大学生在生态文明的指引下,自觉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价值观,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来探究人类的历史使命和客观世界的真正意义,从而养成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浅析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浅析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公有领域的保护问…
    浅析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中的贫困风险控制
    浅析小学语文多种识字法教学
    浅析数学解决问题教学
    浅析小学英语快乐教学
    浅析羽毛球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浅析微信在教务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
    浅析农村信用社扶持改革与监管问题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技术
    浅析体育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