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系统;教师教法;教学手段;“第二课堂”
论文摘要:针对现时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活动面临的困惑,本文以系统的视野从组成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手段等诸要素分析入手,侧重论述教师因素,尝试提供破解困惑的一种途径。
一、现时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面临的困惑
现时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称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称基础)、《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惑集中表现为:在思想意识领域,部分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助意识差、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极深【1】以及个别教师对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该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以上因素集中表现为在课堂上,学生不欢迎,老师没兴趣【2】。
二、教师因素
所谓系统就是指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组成并有特定性质和功能的有机整体。【3】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活动也是个系统,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体。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活动的系统主要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其中教师要素直接影响了其它几个要素,因而是决定性的要素。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教法、教师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师营造教学环境的能力都对能否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起到重要的影响;对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素是破解时下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困惑的关键性因素。
(一)教师的素质
教师,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应该首先应该以德立教,以德施教,严于律己,以高尚情操、人格魅力感化教育学生,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其次,由于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塑造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而教师自己必须首先是个有坚定政治信仰的人,是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宣讲者,这样才能理直气壮、表里如一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否则不仅会弱化课堂教学效果,甚至会误人子弟。再次,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原始积累”[4]——即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熟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又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基础》等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同时不仅拥有广博的学识,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而且拥有“职业色彩”的课堂语言,也就是教师课堂表达的语言要能够结合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专业内容,做到贴近实际、贴近学习、贴近学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与时俱进、与世俱进的精神;拥有采集和处理现代信息的能力,尤其是计算机操作技能,这一能力恰恰是相当一部分政治课程教师所欠缺的。
(二)教师的教法
在全球化语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是瞬时的,传统单一的讲授法已经远远落伍了。忽视授课对象及其现有认知水平,授课内容陈旧,信息量小,缺乏互动,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式的说教导致了现时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程授课的困惑。首先教法要“因人而异”,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对象的差异和他们现有认知水平来决定选用讲授法、讨论法、讲座法或实践法等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通过“90”后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把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到适度强度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比如,在介绍《概论》(2008年修订版)课程第七章改革开放背景尤其是政治局面混乱,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时,教师提供的数值型的统计表在三年制高职学生中间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新鲜感,而五年制高职学生对教师提供的黑白影视短片感兴趣。其次,一切有利于突出教师教学主导地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法都应该被采用。教师应该切实转变观念,改变程式的教学组织模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前准备上,提供和组织大量的和教学主题有直接关联的知识背景或别人没有的信息供学生参考,辅助和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实现过程和效果的统一。南开大学丁军教授在介绍《概论》课程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从“斯大林模式”切入,她播放幻灯片,让学生直观看到斯大林与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果戈里等人的墓地,让学生在对比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始终围绕课堂主题探究。这种教法把握了学生,驾驭了课堂,达到了“其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5]。最后,教师应充分发掘和利用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资源,理论结合实际,大力弘扬时代精神,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欣赏影视片《林则徐》、《甲午风云》、《非常大总统》、《地雷战》、《开国大典》,参观红色圣地井冈山、延安、传唱《东方红》等红色歌曲,组织收看神州飞船升空等形式都是比较典型的结合范例。
(三)教师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纽带,同时又是和教学方法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要想引起“90后”学生对内容相对枯燥的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适度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消除学生学习的“心里阻抗”,促使学习动机强度达到最佳效果的的“倒u”形顶点,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只有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是最佳选择,照本宣科、甚至依然是读书、读报、读新闻的传统教学手段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现代多媒体教学是集声、光、电全方位刺激于一体的全新教学手段,它实现了图文并茂,信息大容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强化认识,深化对相对抽象理论理解的目的,也丰满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笔者在《基础》教学中介绍道德和法律关系的两难选择时并没有直接揭示该命题答案,而是借助多媒体把2009年4月21日上午10时重庆张方述、张方均兄弟在广州劫持人质筹钱(“我只求有关部门能够贷款给我18000”)救母事件和追踪报道的全过程作为素材呈现在同学面前:广州白云区法院庄严的国徽、法官宣布判决结果、法庭教育“行孝”“也要遵纪守法、悲痛欲绝的张氏兄弟的母亲谢守翠、庭审结束后神秘女子捐款。同学们在不同观点激烈的辩论中,法律的强制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道德和法律关系的两难选择等核心内容得到了强化,也为刑法量刑依据内容的讲授埋下了伏笔,在情意教育领域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实现了教师由“一言堂”向幕后者、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的转变。
(四)组织和运用好“第二课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长才干、深化课堂所学的重要途径。由于我们教授对象是有着活跃思维的广大青年,所以我们现时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必须要能够组织和运用好社会实践这个“第二课堂”。充分发掘蕴含在专业实习、社会调查、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红色旅游等活动和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活动中进行知识传授和巩固课堂所学,实现“知”、“情”、“义”的有机统一。
总之,现时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切实提高个人修养,革新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组织和运用好“第二课堂”等方面入手方能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把握住广大青年学生活跃的思想脉搏,讲好政治课程。
【1】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宣讲提纲
【2】、【5】高校政治课现状调查,中国青年报,2007年04月23日
【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编 沈湘平 韩毅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6月第一版
【4】《论新编高效政治课程的教与学》周晓蓉,周晓涛,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o .10,科教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