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决定着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影响着高校整体水平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针对高校后勤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后勤;队伍建设
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后勤职工在高校工作中担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用。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新体制、新机制的转折时期,如何建设一支事业心强,遵守纪律、爱护国家财产、技术熟练、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后勤职工队伍,决定着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影响着高校整体水平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辽宁省高校后勤队伍现状
近年来,辽宁省高校后勤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高校已开始从行政管理、教师以及优秀毕业生当中挑选部分人员加入后勤队伍,从而改善了后勤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但从涵盖理、工、医、农、财经、外语等15所院校在编的1507人后勤队伍现状调查结果来看,仍不能适应当前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三多三少”不合理结构仍然存在。即“低学历的多,高学历的少;普通工人多,技术人员少;简单劳动者多,人才少”。后勤队伍的状况不容乐观,后勤队伍的建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高校后勤队伍存在问题1.学历结构偏低、年龄偏大从表1中看出,本科以上学历仅占20.17%,高中以下占63.58%,随着高校发展,后勤管理向着科学化、规范化迈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面临的实际困难;从表2中可以看出,40岁以下占21.51%,40岁以上占78.49%,其中45岁以上占58.2%,在后勤人员只出不进的政策下,再过10年将有55%的人员退休,高校后勤服务与保障将难以维系。
2.职称结构不合理、工人技师断档从表3、4中可以看出,管理人员高级职称占3.58%,工人技师占9.02%,且工人技师平均年龄56.8岁,且高级工的平均年龄也超过50岁,再过3-5年,80%-90%技师将退休。这样一支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与日益发展壮大的高校形成巨大反差。
3.存在问题原因
后勤职工队伍中,由于特殊历史原因,造成的学历层次偏低、文化水平不高;后勤深化改革以来,压缩后勤规模,后勤职工只出不进,形成自然减员,年龄偏大;长期以来高校对后勤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重使用轻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相比,后勤队伍在人员配备、业务进修、技术培训缺乏近期和中长期的规划,而且没有在后勤方面引进大学以上的人才,使队伍出现了断层;后勤人员自身缺乏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一些职工文化水平不高,不能读、不能写、不懂管理,只会埋头苦干,加上后勤工作琐碎、复杂,使从事后勤工作的同志也常常忽视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更有不少人把后勤工作看得很简单,不认为它是一门学问等等,结果造成整体队伍文化素质低,结构不合理。因此,后勤职工队伍建设、调整队伍结构、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学校服务保障体系要求、精干高效、勤恳务实的后勤职工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三、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措施加强高校后勤队伍建设可以依照以下整体思路稳步进行:通过岗位和编制控制队伍规模;通过培养和引进提高队伍素质;通过事业和政策稳定骨干队伍;通过考核和竞聘优化队伍结构;同时重视技师队伍的梯度建设。
(一)拓宽进人渠道
人才引进是队伍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后勤队伍中来,使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人才引进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1.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开招聘,严格考核(包括面试、笔试、实际操作、心理测试等)、岗位试用、择优录用岗位需要、专业相关的优秀应届毕业生。
2.积极挖掘具有较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将他们吸引到后勤的重要工作岗位中来。
3.根据岗位需要,积极培养和引进能够确保学校正常运行的、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即工人技师。
4.探索建立基地,采取吸引专业对口的院校学生定点到后勤相关岗位实习等措施,经过培养、考察、实践,双向选择,留下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充实到后勤工作一线,不断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保证队伍来源的基本素质。
(二)加强培训考核
培训考核的目的是提高工作能力、服务水平和工作业绩,使职工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
通过培训考核,不断更新知识,使职工在工作中表现出高昂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技能水平,促进队伍整体素质提高,适应学校发展建设的需求。
1.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后勤文化建设,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育人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把优秀分子吸引到党团组织中来,发挥模范带动作用。
2.鼓励员工积极参加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学历教育,以适应学校事业发展和岗位的需求,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在职工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
3.鼓励员工积极参加专业岗位培训并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将技术等级与薪酬直接挂钩,促使员工技术不断提高,知识不断更新,服务水平不断改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4.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使用潜力,通过岗位轮换、岗位交叉使用、人力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努力实现一人多职、一职多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最充分的使用。
5.明确岗位要求,完善考评办法。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说明书,落实全员岗位责任制,对干部按照“德、能、勤、绩、廉”五方面的要求进行考核和评议;对职工进行政治思想、工作表现和业务技能等项考核,实施职工分级考评办法,考核结果与晋升、薪酬挂钩,建立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三)规范用人管理
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做好工作,把岗位职责、考核竞聘、分配晋升有机地结合起来。
1.合法用工,分类管理。按照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用工制度。根据后勤职工队伍庞大、编制多元化的特点,不断完善各类编制人员的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真正以主人翁责任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
2.改革薪酬,政策激励。积极稳妥地进行薪酬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实行工资分类管理,深化薪酬调整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制定合理有效的薪酬分配方案和管理办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3.提倡参与,关心成长。加强软环境建设,建立后勤特色文化,用后勤精神教育、引导员工更好地工作;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大胆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重视优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增强后勤队伍的凝聚力。
4.技能型人才的来源和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后勤服务保障运行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短期内,高级技工以自我培养为主,技师、高级技师以引进为主。长远看要建立技能型人才梯队,通过培训、培养造就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过硬的工人技师队伍。
(四)人员有序流动
通过加强规范管理,在员工技能及队伍整体素质普遍提高的前提下,按照人力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人员调整,促进职工队伍合理、有序流动,确保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1.定岗定编、减员增效。因事设岗,按岗定编,根据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和岗位的需要,依照满负荷工作量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规划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和岗位定编,实现减员增效。
2.严格考核、竞争上岗。让职工了解本岗位的工作内容、技
术要求和相关知识。在定岗定编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竞争上岗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标准统一公开,人员能进能出。通过落实考核机制,达到提高技能,推动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3.择优聘用,有序流动。探索建立优秀人才补充和人员有序流动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在定岗定编、考核的基础上择优聘用,提高引进质量,为后勤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4.措施得当,稳定队伍。对后勤各类骨干,通过事业留人和政策倾斜吸引优秀人才,保持骨干队伍的基本稳定。以后勤精神凝聚人,以教育事业鼓舞人,以多方关怀感动人,以政策突破激励人。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组织的作用,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稳定的后勤骨干队伍。
在学校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是事业发展的需要,还需要按照专业化服务的要求,调整结构,转变观念,本着科学、精干、高效的原则,为后勤可持续发展,构建满足大学建设需要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和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峰.高校后勤队伍建设浅议[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
[2]孙丰荣.提高后勤队伍素质,推动高校后勤深化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3,(5).
[3]刘伟.浅论目前我国高校后勤队伍的素质[j].咸宁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