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简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本文侧重探讨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主观和客观的挑战以及从教育者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挑战;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10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迎来新的机遇的同时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引起了广大理论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从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出发,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寻找应对策略,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为了更好地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水平和有效性,必须对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具体的应对策略。在此,本人结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的感受,就高校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对策。
  一、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新世纪、新阶段,由于国内、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面临严峻的挑战。
  首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现状和经济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一方面,20世纪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变为科学,又由科学理论变为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以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经历的历史短暂,本身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面临的许多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4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只剩下中国、古巴、越南、老挝、朝鲜5个社会主义国家,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巨大的挫折。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如此巨大的变化,西方敌对势力断言社会主义失败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将要从世界上灭亡了;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也有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早产儿”,“先天不足”,改革不改革都是死。这种状况引起了许多人的疑问和困惑,不同程度的引发了“信仰危机”,对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了信。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之势,它既是现代化大生产的社会性需要的反映,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一种扩张。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断凭借经济技术上的优势,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以“经济合作”、和“经济援助”等冠冕堂皇的形式诱使或强迫社会主义国家向西方国家靠近,实行政治多元化、经济市场化和私有化,对外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民主观以及思想观念,以此来彻底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使“华盛顿模式”成为全球模式,使美国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成为全球主流的文化。近来美国又在大肆宣传一种观念:“如果世界趋向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趋向共同的电讯、安全和质量,它们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它们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从这里不难看出美国的战略意图。在苏东剧变后,他们把和平演变的战略重点指向中国,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和“中国经济崩溃论”,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抑制中国的和平崛起,“西化”中国,正通过网络、媒体等进行攻心战,通过一切可能的手段和形式向中国输出其文化价值观念。
  所有这些不能不对我们主流的意识形态产生冲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构成挑战。
  其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挑战。进人新的世纪,我国社会的发展进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是一个艰难探索的历程,如何在新的形势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在大学生中树立并坚定社会主义的信仰,是新时期、新阶段,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面i临的新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过去我们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而现在是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各个方面的改革的环境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引起了包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深刻的变化,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出现了社会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表现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统一性和具体利益的差异性,主导价值观选择的统一性和个体价值观选择的多样性等,出现了以前计划经济条件下没有遇到的新问题,特别是社会各阶层的收人差距及各阶层之间的关系问题,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矛盾问题,执政党内部的腐败问题等等。与此同时,高校本身也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从过去政府投资的单一渠道办学向多主体投资的多渠道办学转变,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从过去就业型教育向创业型教育转变,从过去培养准专业型人才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转变,从过去的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转变为大学生自主就业,从关门办学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等。这些变化客观上改变了传统计划经济下一切资源由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计划安排,甚至连个人成长、发展也被社会计划化,个体只有高度服从社会计划,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状况。当前形成了人性原位复归和社会活力进发,推动社会财富与日俱增、个性充分发挥,但同时也导致了信仰失却,思想混乱,道德沦丧、行为失准等情况的发生,进人新世纪,这些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影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其二,过去我们是在比较封闭的环境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现在是对外开放的环境中,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打破了信息闭塞的状况,为人们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文化价值观念、各种学术思潮和观点提供了可能。随着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报纸、图书和杂志的零售和批发时限的取消,中国文化市场的大门将为外国的文化产品的进入敞开,国外文化产品将快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日本的动画、韩国的电视剧而且有更多的精神产品进入我们日常精神生活中。消费这些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内容,拓展了精神的视野,但其中所包含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相当颓废的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个体与群体关系、功利与伦理关系、人生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关系、情理价值与法理价值关系上的矛盾也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产生,这不仅对中国人传统文化价值观构成一种挑战,也对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的主导文化价值观的确立构成一种挑战,其结果必将是在社会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带来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和信仰行为方式的颤变。然而历史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这个颤变的过程不可能瞬间完成,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个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混乱和痛苦选择的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进行马克恩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在传统文化根基薄弱、人文精神稀薄的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转型时期主导价值观确立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再次、当代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的飞速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挑战。过去我们是在传统的技术条件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现在是在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当代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的各个时代,特别是国际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宽带技术数字化及其产业化的发展,以其快捷、便利、交互性的特点,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生活空间,带来了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
  一方面,互联网和多媒体、宽带技术数字化的发展,在为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信息渠道和信息内容单一化的情状,提供了更多、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的同时,由于自身的掩蔽性和复杂性,不仅网上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为西方国家传播其价值观和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打开了一条自然的通道。而提供这些信息的往往是经济技术上的强国,据统计至少有2/3的信息是来源于发达国家。在我们走进互联网的时候,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便利用了互联网和其它的传播媒介等有利工具,开始了“西化”和价值观的渗透。据报道因特网上的“一般信息,美国提供的占80%,服务信息占95%”。美国的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按题目来说,负面的是一半,中性的25%,有一点积极意义的占25%。如果按字数算、按文章的长短算,90%以上是负面的。”在以互联网为主的各种媒体对现代中国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的情况下,中国受众特别是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撞击。同时互联网在为各种正统的、非正统的、成熟的、非成熟的学术观点、理论、思潮的传播提供了非常便捷的通道,为开拓大学生学术理论新的视野、及时了解学术理论发展的新动态提供帮助,开辟了一个新的获取知识的通道和思想交流的平台,也造成了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交互性的特点为我们利用互联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育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上网人数和频率都极高的情形下,由于教育投资的限制和教师自身对于网络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掌握程度以及其他现实因素的制约,作为教育者所能提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络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形式明显落后于大学生的需求,尽管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同程度的应用,对大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网络技术所拥有的点与点的互动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所有这些变化都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的技术手段和有效性提出了挑战。

  再其次、大学生群体的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挑战。
  和一般青年相比,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既有青年人共有的希望、困惑、寻找、甜蜜、痛苦、冲动、又有着与其它青年群体不同的特点,表现为他们知识水平较高,获取信息、接受新知识的渠道较多、能力较强,具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自尊感,他们思维敏捷,志向远大,目标高远,乐观自信;他们求新求异,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头脑灵活、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和自立意识明显增强,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渴望成功、成才,渴望得到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更高的认同和奖赏,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但也要看到大学生是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西方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影响,由于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丑恶现象的影响,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迷茫、理想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情感孤独、情绪容易激动、心理脆弱、合作意识较差的情况;不同程度地着存在重视实践忽视理论、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技术技能忽视人格养成与完善、重视个体的自由忽视纪律约束、重视个体体验忽视社会规范、重视短期效应忽视长远发展的情况。

  与此同时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分化、收入差距拉大、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迅速过渡等带来的大学生群体内部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如来自城市家庭的学生与来自农村家庭学生的差异、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的学生与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地区的学生的差异、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与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的差异、来自不同阶层背景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等。由于客观存在着这些差异,所以,在大学生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社会现实感受上的差异、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差异等。
  总之,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许多新的复杂情况是我们在以往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未曾遇到过的,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没有形成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之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二、面对挑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
  面对当前的挑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如何应对?我个人认为除了国家、社会、学校的高度重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氛围外,作为承担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以应对挑战。
  首先、转变思想观念,适应环境变化,把握主动性。在新的形势下,确实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育人功能,必须从当前的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尽快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对象的变化,充分认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功能定位,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为根本任务,以大学生能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信念为目标,以大学生确立远大的共产主义信仰为理想的追求,完成从过去单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到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建立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担当起引导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认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存在的各种问题,解决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帮助大学生构建切合个人实际和社会实际的人生蓝图、选择科学的实现方案和手段,在师生的互动中,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动权。
  其次、加强理论研究,改革教育内容,体现科学性。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现状来看,我们重点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以及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而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论的研究;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研究,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体制和机制的研究;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的技术性研究,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构成因素的具体研究;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表征性研究,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问题根源性的研究;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不同层次、层面孤立的研究,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跨层次的系统、整体性的研究。因此必须从当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工作,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水平,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研究力度,把培养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人才和与培养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其它专业技术人才区别开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统一起来,把国家意志的灌输和大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的愿望有机的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与大学生身心、认知、思维的发展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构建符合大学生思想实际、认知水平、理论知识现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学科建设,最大限度地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理论上的重复和交叉,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性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

  再次、研究教育对象,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体现针对性。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对象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在国内改革开放这个大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有着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和经历,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研究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心理特点和需求,人格特点和缺陷、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学习理论的态度和兴趣、接受理论的模式、关注的焦点、热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不同院校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教育环境,本着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地创新。尽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创造了诸如启发式、讨论式、自学式、师生交流式、多媒体直观式、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式、情景教学等诸多的形式、方法和模式。但在具体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遇到许多的新情况,如班级规模超大化,班级人数超过一百甚至两百以上;教学条件的限制、教育者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限制等,效果不是普遍都好。因此必须对这些方式方法、模式的具体操作环节和操作过程进行研究,提高可行性和有效性,使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防止为创新而创新,杜绝“作秀”。
  再其次、提升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增强驾御理论的能力,增加可信性。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传播过程。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传播过程有信源(传播者)、受众、讯息、媒介以及反馈等五个方面要素构成,排除外界的因素干扰,其中影响传播效果的决定因素是信源(传播者),当然包括传播者的传播技巧。传播者不但掌握着传播的工具和手段、决定着传播内容的取舍和传播的技巧,控制着传播过程。同一个内容,出于不同的传播者,受众对它的接受度是不同的。因为,受众首先要根据传播者本身的可信性和x-,j-传播内容的价值做出判断。一般来说传播者的可信度越高,其传播效果越好,相反效果越差。传播学者霍夫兰等人的“睡眠效果”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信源的可信性对于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从长期的效果来看,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初始阶段,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与教育内容本身对教育效果来看,前者的作用要大于后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发挥作用的要靠教育内容本身,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可信性。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人格修炼和理论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学习、掌握、并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塑造教育者在大学生中的良好形象,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赢得大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营造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接受环境;通过提升理论水平,学术造诣,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技巧。在精通、驾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社会现实、大学生主观和客观的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从长远的角度看,只有将教育者的人格的魅和理论魅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可信性和接受度,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学校生态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图书馆学生馆员岗位教育功能研究
    浅析高职计算机应用的分层教学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研究
    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心理及应对措施
    浅谈地方高校景观规划设计
    针对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工作的…
    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网络模式研究
    高校院系资料室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究
    浅谈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