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成长。用爱的行动去尊重、关爱、赏识、信任学生,并为学困生搭建能展现自我和培养爱的舞台。即使我们的学生不能取得伟人式的成功,只要他们能够在平凡的人生中获得健康成长,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取得与其天赋和才能相匹配的成绩,那就足够了!班主任的育人目标就是应去追寻学生幸福的象征,追寻学生幸福的感觉。我的育人目标:学生幸福,家长幸福,我们幸福!
【关键词】关爱 赏识 舞台 教育 班主任 健康成长 幸福
在一篇题为《追寻真正的教育质量——写在2010年末》的文章里,有一句让我感触很深的话:每一个儿童,无论看上去多么顽劣、愚笨、幼稚,他都在积极主动地发展。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
一个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还遭遇过退学的命运的孩子。
一个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的孩子。
一个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的孩子。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我真的担心那些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现在是否真的就不成器了?不是学习不好,或者平时顽皮的学生就一定没有发展。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做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渍。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让他们在教育之细微处,体察到老师的一片苦心,感受到老师的一腔真情。本人认为班主任不仅要做雕刻家,更要做欣赏家。
一 尊重拉近了我与学困生的距离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尊重学困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当学困生有困难时,我会主动并热情地帮助解决。
接手这个班后,前任班主任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哈,我终于摆脱了辛××,从苦难中逃生出来了,×老师有你辛苦的了。”在一节公开课上,我微笑着叫起辛××,让他回答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问题。可是,辛××站起来的回答却让所有人十分震惊,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说完,他一屁股坐下去,旁若无人地看起故事书来。同学们问他原因,他振振有词地说:“我没举手,凭什么让我回答问题?老师这是故意‘整’我”。
开学不久,我发现班上垃圾桶里的垃圾没人倒。我非常生气,就让值日生重做,为了防止以后有类似的情况出现,我就临时封了4个专门看管垃圾桶的卫生组长,他是其中的一个组长。他很高兴,当天的日记他写道:我做组长了。
“今天,我终于可以当组长了。我很高兴,因为我从小就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做个小组长。……这一天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我好像做了很多好事,心里暗暗高兴。”后来,他参加班上的班干竞选活动,以26票的优势当选为我们班的班长。
在课堂上和班级管理中,我充分发扬民主,心平气和地对待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重用学困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觉得老师不但没有抛弃他们,而且认识到他们是非常有用的人。在批评学困生的错误和缺点时,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宽容地给他们一个为自己辩解的机会,激发其奋发向上,给他们一个改正的机会……由于我很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特别是宽容“学困生”。因此“学困生”也很乐意接近我、尊敬我。接062班不到一个学期,很多学生就把许多心里话向我倾诉,包括班上一些同学的不良行为,及个人的隐私……这对我管理好班级有很大的帮助。
不被学生讨厌的班主任就是好的班主任,当遇见学生时,学生会微笑着向你走来。
二 关爱让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
古语说:“士为知己者死”。为什么愿意为知己者献出最宝贵的生命呢?很简单,三个字:看得起。人类行为有个极为重要的法则,就是希望别人把自己看得很重要,无论孩子、年轻人还是老人。孩子自身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是要靠教师来满足的。
我接的062班是全校纪律最差的班,可以说“差”是062班的一个代名词:学习成绩最差,纪律也是最差的,而且全班学生也承认自己班是最差的。
成绩稍好一些的纷纷要求转学。我接了062班后,我发现该班的学生精神沮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于是我在第一次班会课上就给学生鼓气说,谁说我们062班差,你们看,哪个学生的眼睛不是水灵灵的,很有灵气的……由于我的赞美,学生不停地鼓起掌来,表示感谢。于是我又把上任前的一周所整理到的学生的闪光点,在班会课一一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这样,此后的每一节班会课,我把在前一个星期收集到的有关学生的闪光点,在班会课上作了肯定和表扬。每周的班会课简直成了班级的表彰大会。经过大半个学期的鼓励和培养,整个班级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不交作业的学生由25人减少到5人;在学校举办的冬季校运会里,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在班主任的鼓励下,我班获得五项团体冠军;辛××也获得男子一分钟跳绳冠军;在2010元旦新苗杯卡拉ok歌咏比赛中李××获一等奖的好成绩。开创了该班无人获奖的先例。
老师一定要“看得起”学生,不要抱怨学生,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要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因为自信心不仅是他们学习成功的精神支柱,也是他们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
三 慷慨地赞美学困生的每一次最细小的进步
如果一个学生在他的学生时代,没有体验过这种被肯定而产生的庄严高尚的心理,那么,很难说他的心理是健康的。得到老师关怀爱护的学生,他们就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感受到周围世界的温暖,因而爱生活,爱集体,对前途充满信心。
我为了教育班上林××、甘××两位学困生,十分诚恳地同他们谈话:“黄××以前比你们还调皮,但这段时间他已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坏习惯,学习也特别认真勤奋,你们俩应向他学习啊!”顿了一下,我又认真地说:“当然,要改变习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像黄××同学那样做得很好!”一年后他们的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令人吃惊的是,黄××竟然进步也很大。于是,我问他:“黄××,你是如何改变自己的?”他十分感激地说:“以往的老师总说我调皮,唯独您却在我俩伙伴前私下里表扬我,让我十分感动。我觉得,我不把坏习惯改变,不把成绩赶上去,也对不住您呀?”原来,那两位学生把我表扬的话说给了他听。通过这件事,我感到:对学困生的肯定,要有对黄××的“偏心”,也有对其他学困生的“细心”,通过肯定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们都能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信任,这在平常与学生频繁交往时,尤其要注意慷慨地赞美学困生的每一次最细小的进步。
教育就是一种对成长者的加油喝彩,对成长者的完善更新。教师对学生蕴藏的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应选择时机加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获得信心和动力。
四 为学困生搭建能展现自我的舞台
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学困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学困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学困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困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共创一流和谐班级”的口号,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手牵手”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学困生同桌,提醒、督促学困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2)才艺展示。每个学生都能在“才艺展示”活动中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从而使学困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在2009年冬季校运会上,我班取得5项集体项目冠军;在2011年元旦文艺汇演活动中,我班《嘻刷刷》被评为一等奖。(3)开展优点大比拼。让每个同学互相说一说、评一评同学的优点和长处。让学困生在这个活动中感受到更多的肯定和欣赏。(4)开展读书活动。读书,既能净化孩子们的灵魂,又能升华孩子们的人格。在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和书信大赛等活动中,我班的学生都能积极参加,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并在读书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2010我班学生参加贵港市书信大赛获一等奖6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4名。(5)开展邹越教授《让生命充满爱》报告会和“孝在我心中,爱在行动中”的活动,在爱心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在爱心活动中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6)“评星”活动。通过“评星”活动的开展,使学困生也能从某个方面获得“星级学生”的称号,从而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多方面发现自己的优点,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配合;需要教师的创新教育。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很多很多,我的经验是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和赞赏,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成长。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浇树要浇根,育人需育心。只要心中有爱,行动随爱,时时献爱,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信赖。
即使我们的学生不能取得伟人式的成功,只要他们能够在平凡的人生中获得健康成长,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取得与其天赋和才能相匹配的业绩,那就足够了!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如此,则高质量的教育指日可待。
班主任的育人目标应是追寻学生幸福的象征,追寻学生幸福的感觉。这种象征、感觉是什么?这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但我们知道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都写在学生的脸上。
我的育人目标就是——学生幸福,家长幸福,我们幸福!
参考文献
[1]张延霞.转化“学困生”之我见[j].山东教育,1998(21)
[2]赵忠心.班级管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