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增加了课题学习的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题学习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教学安排,它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合作性和开放性融为一体,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地提高。
在数学课题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兴趣转移,以满足学生多种兴趣爱好的需求,适应每个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有所得。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题学习课从学生是一个发展着的、有差异的“人”这样一个假设出发,通过活动与亲身体验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优势,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促进发展。
一、关注学生差异,通过课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落后学生。虽然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但是动手能力较强,课题学习为这部分学习有差异的学生提供了可发展的空间。
怎样通过课题学习激发有不同差异学生的兴趣呢?我的做法是:
1、将课题学习提到本章节的第一节课,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四第二章学习二次函数时,我故意让学生翻到课题学习这一节,展示我搜集的很多关于中国拱桥的发展及设计,激发我们班的爱好者的参与。可是这些拱桥的基本设计理论是什么呢?学完本章你就知道了,你也会成为设计家,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别错过了本章的学习。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在学习本章知识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不肯错过,真正达到了教学效果的高效。
2、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从身边的小问题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四设计遮阳蓬这一课题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观察家庭、加油站、工厂等不同地点的遮阳蓬的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有差异的学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有的学生甚至做了一个遮阳蓬模型来说明自己的设计。这些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自豪感写在脸上,他们再也不是课堂上的木偶,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学习的满足感。
二、课题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时间与空间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课题学习情境,达到不动声色地激发学生的全员参与热情,更有助于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扩大他们的课堂生活交往空间。对于动手制作遮阳蓬的学生,我因势利导,提出:你能让你的遮阳蓬设计得更合理吗?这些学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便自愿组成了合作小组,探讨研究,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加强了,使得所有学生自主愉悦地量力而学,实现了基于各自个性特点的最优发展,同时又促进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和谐交融、共同发展。不再是老师口头上说“下面我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根本没有发言的权利,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是积极参与。在课题学习过程中,老师为他们营造了自愿自觉学习的环境,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再也不会感觉自己只是边缘学生,讨论只是好学生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三、课题学习更为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习得过程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得到理解和发展。在“课题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学生是“课题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并自己得出结论。课题学习的教学,是课堂基础知识的延续。课题学习的学习空间开放,学习途径开放,学习结果开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与探索机会,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课题学习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可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课题学习体现了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老师更多的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把充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在活动中合作、交流。
正如美国的艾伦·柯林斯所说:“课题学习的教学,虽然是一种费时的教学,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发现理论,那么这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