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试析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述评
论文关键词:教学效能感 问题 方向
  论文摘要:教师教学效能感作为教师教学活动效果和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预测变量,日益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目前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定义、结构、意义、形成、作用模式、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等方面。当前的研究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建议应及时解决理论上的困惑,完善研究工具,并进一步细化研究对象。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90年代开始进人我国研究视野。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研究领域对教师个体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该研究日益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的理论缘起有两个,一是rotter社会学习理论中的控制点概念,认为对学生而言,其自身的影响力超过环境影响力的教师会具有这样一种信念,即教学努力的强化在其控制之中,也叫内部控制;反之则为外部控制。那些相信他们能影响学生成就和动机的教师的效能会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反之效能则处于低水平。二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自我效能感概念。该理论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部分。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受bandura自我效能理沦的影响,研究者开始关注教师对自己特定教学活动的主观判断。
  一、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成果概述
    目前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定义、结构、意义、形成、作用模式、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等方面。
    1.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定义
    国外学者较一致的认识是,人们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定义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ashton & webb,1986; gibson 8 dembo,1984)。国内学者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援引国外的研究结论(辛涛,1996)。另外有代表性的定义还有: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活动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教育活动的判断(屈卫国,1999);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俞国良,2000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及对教育理论的了解,确认自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信念(赵福菜,2002)0虽然定义文字的措辞有些出入,但都表达出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的自我判断和教育信念,兼具认知成分和情绪成分。
    2.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结构
  我国学者运用所编制的教师教学效能量表,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心理结构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包括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维度(俞国良,辛涛,1995,这与ashton的教师教学效能感模型相一致。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即教师具备有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信念(辛涛,申继亮,1995)。个人教学效能感,与早期美国rand研究机构在教师教学效能研究(berman,1977 ; armor,1976)中所采用的一个特殊项目—“如果真正努力去做,我能教好最困难最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一致。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和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辛涛,申继亮,1995),认为,即使在受到显著外在环境限制的情况下,教育仍有可能改变学生。这与早期研究中的另一个特殊项目—“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确实不能起很大作用,因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任务的完成依赖于他们的家庭环境”相一致。
    3.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意义
    国外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学生的成绩、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相关,而且影响教师投人教学的努力、设置的目标和激情的水平等教学中的种种行为。我国学者研究也表明,教学效能感与教师的教学效果密切相关(林崇德,申继亮,1996);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心理调节能力具有极显著相关(赵福菜,李媛,2002);教学效能感与教师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等自我概念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赵福菜,黄希庭,2002);教学效能感会影响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徐富明,申继亮,2003);教学效能感会影响教师归因反应模式(赵景欣,2005);教学效能感还与教师的职业责任(林崇德,申继亮,1996),_工作动机、职业枯竭(高峰勤,2007)、工作倦怠(李永鑫,杨谊,2007)等相关。另外,还有学者提出,教学效能感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核心成分,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教师素质的高低(俞国良,罗晓路,2000)0
    4.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形成与作用机制
    band。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来自四种不同的途径。一是通过以往自身的经验;二是通过他人的替代经验;三是通过社会劝说,告诉人们他们具备获得成功的能力;四是通过情绪状况和生理唤醒。教学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的下位概念,言语劝说、替代经验、情绪唤醒、掌握经验同样是教学效能感的信息源,其中掌握经验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至于效能感信息源如何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从而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从效能信息源出发,megan tschan-nen - m~和tlntia woolfolk于1998年提出了如下的作用机制图:


    而较之更早,我国学者辛涛1996年从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学生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考虑,提出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模式图如下:

   5.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研究者们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划分大体一致。有研究者划分为外部环境和教师的主观因素两类,其中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学校的特点、班级的特征以及教师的人际关系等;教师的主观因素是影响教育有效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价值观和自我概念(黄巍,1992)。有学者分为教师自我经验、社会环境、学校管理及校园人际关系、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及教师的自我评价(赵传兵,2006)。还有学者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三类。其中学历、教龄、教学能力等因素是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重要的个人因素,学校氛围是影响教师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从宏观上分析,社会结构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可能具有深远的影响(赵亚军>2006)},
    6.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途径
    有研究指出,从教师自身出发,教师本人为了提高教学效能感,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强化职业意识,定位自己的角色,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实学科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努力追求成功,赢得积极评价,并进行恰当的教学归因(张艳霞.2004)。从教师、学校、社会因素出发,有学者提出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途径有: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改变低自我效能教师的信念,健全教师评价反馈系统,促进教师合作学习与经验交流,优化班级内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改善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气候(赵亚军,2006)。还有学者从我国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出发提出可以通过干预效能信息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如立足课改,鼓励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立足校本,创设多种活动方式;立足管理,优化学校环境氛围;立足科研,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立足自身,进行恰当的教学归因(郭媛,2007);等等。
    二、目前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1.存在的问题
    (1)需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问题
    其一,能力和能力信念的关系问题。其二,一般教学效能感“度”的问题。其三,教师教学效能感与两个维度的关系问题。
    (2)需进一步完善研究工具
    实证研究中发现,研究者们得出的结论如教龄、学历、性别等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很难一致,即使使用同一份量表也很可能得到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的结论。这固然与被试不同有很大关系,同时也说明了量表尚需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3)需进一步细化研究的具体对象
    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的对象是教师群体,是否还可以将这一具体对象再进一步细分,以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值得考虑。
    2.今后研究方向
    目前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分阶段的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二是分类别的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三是分学科的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学校生态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论我国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模式的类型及价值取…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我国“双师型”职教师资的…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研究
    吉林省中职教师职业承诺调查分析
    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网络模式研究
    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师德,教师的灵魂
    浅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充分发挥高校关工委在培养青年教师中的特殊…
    基于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艺术设计课程改革…
    对小学教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几点思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