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基于作业测定的灯光追逐器装配线平衡实验开发
【摘要】装配线平衡是流水线生产的典型问题,作业测定是工业工程的重要技术,利用作业测定进行装配线平衡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方法。本文利用实验室现有条件,开发十个工位的装配线生产平衡实验,应用作业测定、动作研究与生产平衡等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时间研究和动作分析,找出瓶颈工序并加以改善,最终实现装配线的均衡化与高效化,让学生掌握装配线生产平衡的手段、技巧和方法,达到验证理论教学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作业测定;装配线平衡;实验
  1 引言
       自从1914年第一条流水生产线在美国福特公司诞生,生产线平衡问题也随之产生,生产线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制造系统的生产效率。在国内,许多企业自动化程度不高,手工线和半自动化生产线仍占据主体地位,生产线的时间定额以及工位作业分配,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来确定,容易因工位作业分配不均衡而形成工序瓶颈,从而影响生产连续性,降低生产效率。因此,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时间定额对提高生产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基础工业工程主要包括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两部分,其中,方法研究着眼于如何改进操作方法,使作业更加简单、轻便和快捷,作业测定则是在方法研究基础上,着眼于如何测量工人操作所耗费的时间,并以其为基础计算作业的标准时间,为生产计划和劳动报酬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许多实验如人机作业分析、流程程序分析以及秒表法、模特法等都是单一型实验,只能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验证,迫切需要开发一项综合型实验,以企业生产实践为背景,将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主要内容融会贯通,全面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为此,本文以我校工业工程实验室的10工位装配线为基础,开发装配线平衡实验,验证和支持《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理论教学。
  2 实验目的
       1)了解生产线平衡的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生产线平衡技术对装配线进行平衡和优化。
       2)了解作业测定的各种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作业测定方法测量各工序作业时间。
       3)了解方法研究的各种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方法研究对动作进行分析和改进。
  3 实验设计
       3.1 实验对象
       本实验对象为灯光追逐器,其装配过程以手工劳动为主,通过合理分配生产作业要素可以使各操作工人的生产负荷尽量均衡,使之按生产节拍高效运转,其产品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灯光追逐器产品结构图
       灯光追逐器的装配主要包括机盒、电路板、船型开关、j型航空插、钮子开关、按钮开关、二极管安装等8道工序组成,其实际生产流程及各工位操作内容如图2所示。
  图2:灯光追逐器的装配流程
       3.2 实验步骤
       1)作业测定
       作业时间是核算生产线平衡率的基础数据,也是找出瓶颈工位的主要依据,可采用秒表法、工作抽样法、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和标准资料法等进行时间测定。本实验采用秒表测时方法对装配线上8个工位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各装配工位的测量时间
  工位 1 2 3 4 5 6 7 8
  完成时间(s) 122 121 50 172 69 20 89 40
  节拍(s) 172 172 172 172 172 172 172 172
  
       2)装配线平衡分析
       从数据可以看出,除工位1与工位2基本符合生产节拍以外,其余各工位均远小于或超出生产节拍。其中,工位4的测量时间为172s,远大于其他各个工位,工位4被确定为瓶颈工序。工位3、5、6、7、8的测量时间很短,能力过剩,装配线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为:
      
  t=tmax-tmin
      
  平衡率p=任务时间总和(t)实际工作数目(m)×节拍(ct)×100%
  生产不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

      由计算可知,生产线生产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为152s,不平衡损失率为50.36%,该装配线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3)作业分解与重排
       由于该装配线各工位时间差相当大,各操作工人的生产负荷不均,需要对装配作业进行重新分配,以优化生产线平衡现状,各工位作业分解如表2所示。
  表2:装配线各工位作业分解
  
       结合产品特征及各基本作业的实际装配顺序,画出工作网络图,如图3所示。
  图3:装配作业网络图
       通过对各工位进行作业分解,结合工作网络图,对部分工位进行了重点分析:
       ①工位4操作分析
       工位4是瓶颈工位,它的三个基本作业:f(船型开关、j型航空插接线)、g(二极管接线)、h(钮子开关、按钮开关接线)操作复杂,耗时很长。另外,这三个基本作业中的g、h与j、k、l之间并无严格的先后关系,可以通过改变作业顺序来减轻该工位的负荷压力。
       ②工位3、5、6操作分析
       工位3、5、6所用时间相对很短,3个工人的操作时间总和才139s,远远小于工序1、2、4,这3个工位的操作工人大部分时间处于空闲状态。
       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运用动作经济原则和ecrs原则对生产线的瓶颈工位进行改善,将工位4的f、g、h分配给工位3、5、6,形成新的作业分配表,如表3所示。
  表3:改善后装配作业分配
  
       对改善后的各工位再次进行秒表时间研究,测得各工位的作业时间如图4所示。
  工位 1 2 3 4 5 6
  完成时间(s) 122 121 111 104 96 129
  节拍(s) 129 129 129 129 129 129
  
       由图5可知,经过改善后各工位操作时间渐趋平衡,大部分工位(工位1、2、3、4)操作时间相差不大,工位6的操作时间相对较长,有待进行进一步优化。经过计算,生产线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由152s降低到34s,生产线平衡率由49.64%提高到91.07%,生产节拍由172s降低到125s,优化效果明显,但是生产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仍然较大,依然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4)操作分析
      
  图4:工位6的影像资料
       经过作业分解与重排,整条装配线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工位6的操作时间较其他工位明显较长,成为新的瓶颈工序,本实验采用模特排时法对工位6进行动作分析。利用影像资料对工位6进行分析,发现在安装二极管的5个紧固螺母操作时,操作者一直单手操作,另一只手持住机盒,如图4所示,明显不符合动作经济原则中的双手动作原则,可运用模特法对其进行动作分析与改进,如表5所示。
  表5:工位6的动作因素分析
  
       图5:改善后的影像资料
       由表3不难看出,左手一直保持持住机盒等待的状态,右手一直在重复取物和安装动作。采用“5w1h”提问方法发现,之所以左手要一直保持持住机盒的状态,是由于机盒没有固定,必须要左手进行人工固定,便于右手在机盒上进行安装操作,选用一个支架,来代替左手固定机盒,从而使左手解脱出来帮助右手进行组装操作,如图5所示,改善后的动作因素分析见表6。
  表6:改善后的动作因素分析        改善后,mod值由380减少为279,操作时间由49.02s降低到38.99s,减少了10.03 s。双手同时进行相同的操作,协调性强,操作效率高。工位6的整体操作时间也从129s减少为118.97s,不再是瓶颈环节。
       经过第二次优化,生产线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由29s降低到26s,生产线平衡率由91.07%提高到91.94%,生产节拍由125s降低到122s,日产量在第一次优化的基础上再增加6台,达到236台。与第一次优化相比,生产效率再次得到提高,生产不平衡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5)效果分析
       运用秒表时间研究法以及mo

od排时法,先后对原生产线进行了两次优化,两次优化效果对比如表7所示。
  表7:改善前后工艺评价比较
   改善前 第一次优化 第二次优化
  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s) 152 29 26
  生产平衡率(%) 49.64 91.07 91.94
  生产不平衡损失率(%) 50.36 8.93 8.06
  日产量(台) 167 230 236
  
       由以上图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见,进过两次改善之后,原生产线的不平衡最大时间损失由152s减少到26s,生产平衡率由49.64%提高到91.94%,增长了42.3%,日产量达到236台,较改善前增长了69台。同时依据动作经济原则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进行了合理的改善,使操作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各工位任务分配合理,工人的疲劳程度降低,工段生产能力平衡。
  4 结束语
       装配线的平衡率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作业测定技术是工业工程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是建立企业基础标准、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开发装配线生产平衡实验,应用作业测定、动作研究与生产平衡等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时间研究和动作分析,找出瓶颈工序并加以改善,最终实现装配线的均衡化,让学生在吃透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流水线生产平衡的手段、技巧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霆,刘飞.车间生产调度问题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 2000,36(5):97-102.
  [2] 郑玉巧,杨萍,赵家黎,赵荣珍. 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22-124.
  [3] 扈静,蒋增强,葛茂根,杜伟山.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混合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7):1006-1010.
  [4] 童艺川,吴锋.u型装配线的启发式平衡算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 24(5): p394-397.
  [5] 覃乾. mod法在生产线平衡中的应用[j]. 机械管理开发,2011,119(1):106-108.
  [6] 万鹏,原丕业,赵金先,马莲欣. 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训研究与实践.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319-321.
  [7] 刘胧,董娜,徐克林,夏天. fog方法用于生产线平衡问题的实例研究[j]. 工业工程,2010,13(1):112-115.
  [8] 高广章. 达宝易软件在生产线平衡中的应用[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14 (3):123-126.
  [9] 齐二石,李中阳,安景玲.间歇移动流水生产线分析与组织设计[j].工业工程, 2004, 7(2): p1-3.
  [10] 宋华明,韩玉启.基于遗传算法的u型生产线平衡[j].系统工程学报,2002, 17(5): p424-429.
  [注]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编号:102309)及一般项目(编号:1203002)资助。
  [作者简介] 
  侯智(1977-),男,重庆市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质量管理和人因工程。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识别系统
    基于物理模型实现的CVBS宽带隔离变压器的设…
    基于ARM9—LEM传感器的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
    改革作业批改方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基于SOA构架的分布式租车公司管理系统的设计…
    基于Flex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现
    基于Unity3D与3Dmax的虚拟船舶液压系统三维…
    基于UML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支教模式研究
    基于职前与职后融合理念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实践认知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试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