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73-02
语文教学,一向被视为“重工业产业”,投入大,产出小。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而作文恰恰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写好作文,怎样提高学生写作作文的兴趣,对此,笔者有以下三点浅见:
1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1.1学会观察,书写真情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字词不够废话来凑。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峻青先生的《海滨仲夏夜》中有这样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这段文字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 。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景色写活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全景式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1.2鼓励模仿,形成文风
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基础,但不能一味地沉溺于模仿,所以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1.3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如此说说写写,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1.4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兴趣是获得知识并进行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造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平时可在班级墙面上开发一块“芳草地”或“奇葩”,将学生中的佳作予以张贴,以示鼓励。
2 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日常的广撷博采,重视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而现今学生生活趋于单调枯燥,每天上学放学,两点一线,真正有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如何积累写作素材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一件头等大事和难事。
2.1阅渎积累
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老师应提倡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养成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妙笔生花,非从阅读开始不可。
2.2视听积累
如今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日益普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夜以继日传播丰富的信息,且比书刊杂志更为形象可感有魅力,是对青少年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间接观察手段。老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如新闻联播、环球搜索、百家讲坛、动物世界、各类影片等,都对学生有益智、励行、激情等作用,均属积累写作材料的范畴;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克服纯消遣趣味性选择倾向,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材料的质量。
2.3活动积累
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而且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为此,应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自编小报、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调查、专题辩论等学生喜爱的形式,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节日活动、礼会实践等,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意观察,强化体验,从中积累真情实感,体验活动中各种人际交往的真伪虚实、优劣美丑,观察活动过程中各种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变化。
> 2.4练笔积累
上述各种途径的材料积累,均属无形积累,储存在大脑中,使用时不仅要再现、梳理、选择,还得考虑材料的文字表达。目前,有形的文字材料积累被忽视了,即练笔太少。因此,要提倡练笔积累,老师应引导学生在上述途径的材料积累中勤于练笔,积累有形的文字材料,并从中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
2.5强记积累
不少名篇佳作、名言警句,以及成语、歇后语等,在阅读欣赏之后,还必须反复吟诵,朗朗上口,达到熟练背诵。到写作时,就能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迁移,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故应着力背诵名家名篇,如朱自清《春》《荷塘月色》、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
3 教学生学会修改
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3.1自我修改
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内容是否符合题意;(2)书写是否规范、整洁;(3)行款是否正确;(4)标点符号运用是否合理;(5)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指导学生用十分钟左右,按以上五点要求,采用朗读法“增、删、调、改”一番。多数学生喜欢边默读边修改,但默读时速度往往较快,再加上文章是自己写的,对里面的内容比较熟悉,容易把错的地方当作对的看下去。而朗读则不一样,它的速度相对较慢,要读出字音就须看清字形,因此就能更好地发现一些错误,如语病、漏字、添字、错别字等。
3.2交换互改
交换的对象可以是同桌,可以是小组内的成员,也可以是找学生自已喜欢的同学。建议优困生搭配互改,让优生帮助学困生(上接73页)
找出优点,带动其学会自改和互改习作。在互改时除按自改的方法进行修改外,还要注意对方选材是否真实,有没有按习作训练要求作文。采用的表达方式能否突出主题,语言是否精炼、生动。在互相修改的过程中可以讨论辩论,阐明自己的见解,提出修改意见。交换互改法往往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学生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作文,避免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况。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便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作文水平。
3.3再次修改
引导学生把互改中收集到的信息整合后再自行修改,然后抄正。“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要反复训练,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旦形成,便会在“落笔”之前勤于思考,“成文”之后反复推敲,长此以往,写作水平必将大有提高,“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也不再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写作教学的理想境界,而成为一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