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成名之作。本文以凝视理论为出发点来解读这部长篇小说,通过对小说中“凝视”场景分析,揭示了男性试图通过“凝视”达到对女性的规训,探讨了新时代的女性是如何反凝视的,又是怎样在反凝视中无奈地妥协,以此解读在视觉文化中隐藏的权利运作。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 凝视 男性 勃莱特
一.引言
1.海明威与《太阳照常升起》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太阳照常升起》是是美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海明威藉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小说以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这一历史时段和城市巴黎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一群在感情上遭受过严重创伤,或者在战争中落下了严重的心理或生理机能障碍的青年男女们放荡不羁的生活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
从1926年小说问世至今,批评者对该小说的研究不断深化。20世纪80年代之前,学者分别从小说与“迷惘的一代”之间的关系、作家的个人流放经验、小说与圣杯神话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入手,对小说的主题、人物、叙事结构进行研究;80年代以后,学者在书稿考证研究、性别与种族身份研究、叙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更加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这些评论都较好地阐释了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现状,问题和文化底蕴。但这些评论都没有对文本中所存在的凝视行为进行透彻的分析,本文致力于从凝视的角度来分析文本。
2.凝视
凝视,就语义而言,是一种长时间的、专注的、审视的“观看”。这种“观看”涉及到观看者和被观看者的个人身份,而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则具有性别、种族、主题与客体、权利、欲望、殖民等政治内涵。凝视实际上是携带权力运作或者欲望纠结的观看方法,观者被权利赋予“看”的特权,通过“看”确立自己的主体位置,被观看者在沦为“看”的对象的同时,体会到观者眼光带来的权利压力,通过内化观看者的价值判断进行自我物化。(赵一凡 349)在仔细阅读文本中,就会发现文本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凝视。看”、“盯着看”、“望着”、“注视着”等不一而足。小说中多处场景涉及描写这些男性对于勃莱特的关注,而这些关注也是男性对女性占有以及控制欲望的流露。本文通过探讨小说中出现的男性,如巴恩斯、科恩、迈克、罗梅罗等对女性勃莱特的凝视,挖掘了男人潜意识中支配与规训女性的优越心理,同时也体现出战后独立新女性,有意识对男性的凝视权利进行反抗,借此反应了该时期男女两性在凝视中的冲突与对立。
二.凝视下的权利运作
作品中刻画了多处凝视的情景,作品透过“看”这一行为书写出男性对于女性的凝视传达出的权利关系,以及战后女性为寻求的自由独立所进行的反凝视行为,最后女性的结局也揭示了女性对于男性凝视的妥协。
1.凝视与规训
作品中第一次凝视发生在公共场所舞厅中,巴恩斯,科恩等人都到这来喝酒寻乐。勃莱特第一次被凝视就与公共领域的观看联系到了一起,也就是说凝视已不仅仅是私人空间内发生的行为,它本身已经具有广泛性。他们一起涉足多家酒店、旅馆、饭馆等公共场所,在这些公共场所内,勃莱特一直受着男人们的观看。在舞厅中,勃莱特第一次出场,“勃莱特真他们好看极了。她穿着一件针织紧身套衫和一条苏格兰粗花呢裙子,头发是朝后梳着的,像个男孩子。这种入时的打扮全是她开的头。她身段的曲线凹凸有致,如同游艇的艇身,那身羊毛紧身套衫使得她的整个体型毕露无疑”(海明威 28)。这是巴恩斯在舞厅偶遇勃莱特后对她的描述,巴恩斯在凝视勃莱特的同时,也看到科恩正在“两眼直勾勾地望着她,如同他那位同胞看见上帝赐予他土地时准会显现出的那种表情一样”(28),即使在大家已经在舞池中玩乐多时,科恩“依旧在吧台边站着,两眼还在直勾勾的盯着勃莱特看”(29)。科恩对于勃莱特的凝视流露出的是那种热切的,理所当然的充满期待的表情。在这种凝视的过程中,男人们通过“看”,试图达到对女性行为和心理上加以规训,乃至最终达到占有,控制的目的。在第一次凝视后,科恩便认定自己爱上勃莱特了。随后在他与勃莱特的圣塞瓦斯蒂安风流韵事之后,他对勃莱特的凝视就更加的公开,跟在勃
特的后面,关注她的一举一动,他想通过这种关注取得勃莱特的对自己的认同,那就是服从于他,嫁给他。于是,尽管他不喜欢斗牛比赛,还是跟着她,不断的“围着勃莱特转悠”(186),而且“老是缠着勃莱特,老是色迷迷地盯着她看”(187)。“男性把目光投向女性的身体时,他们是对女性有着这样的期待,即成为男人的附属物,为男人而存在。这样,这种‘注视’就构成男性造就女性的一种权利运作方式”(屈明珍 139)。科恩对于勃莱特的凝视由开始时的欣赏性凝视到后来想要占有,控制的凝视,正体现了男性通过凝视想要达到对于女性的规训。
在勃莱特观看斗牛赛的比赛时,结识了罗梅罗。勃莱特在第一天的斗牛比赛中,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罗梅罗的那条绿裤子,在第二天的比赛中,“勃莱特自始至终也没有正眼看过别的斗牛士”(217),正是这种一开始就存在的好感使得勃莱特去见罗梅罗时,“他无需任何言语,只需一个眼神就征得了勃莱特的允许,然后就入座了”(240)。罗梅罗的一个眼神与其他人长久的注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正体现着罗梅罗这位男性巨大的吸引力。入座后,罗梅罗“含情脉脉的注视着勃莱特”(241),他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于是便热情地与她交谈,继续“深情地望着桌子对面坐着的勃莱特”。在斗牛的比赛中,他把斗牛表演中凡是能控制住地点的每一个招式全都控制在勃莱特座位的前面,而他一次也没有抬头看她,他这样做比他凝视勃莱特所传达出的情感还要强烈,他此时对于勃莱特的凝视已经转化成象征性的凝视,他即使没有看她,却也使大家都深刻地感受到这种凝视带给勃莱特强烈的情感冲击。有着凛然浩气的罗梅罗带给勃莱特的凝视是具有强烈的欲望的,致使最后向她求婚,这里更加突出了男性对于女性凝视时所带有的占有欲望。而罗梅罗对勃莱特象征性的凝视体现了男性通过凝视对于女性达到规训的权利。 勃莱特受到的凝视不仅仅来自于他的几个朋友,在有着游行队伍的大街上,“一些跳舞的人站成一个圆圈,围着勃莱特跳起舞来”,“他们要把她当做一尊偶像来围着她跳”(201)。勃莱特经常光顾酒吧,小酒馆里“光线昏暗,人头攒动,而且清一色全都是男人”,“他们让勃莱特坐在其中的一个酒桶上”(201),围着她放声歌唱。尽管勃莱特想同他们一起跳舞,但是遭到反对。男性在公众的场合对女性关注,女性只有接受,抑或对男性带有权利的凝视进行反抗。
2.凝视与反凝视
男性和女性都是“通过注视互相感觉到对方的存在,并且也是通过这种注视把对方物象化,物化”(屈明珍 139),当一方的凝视带给被凝视方压力时,被凝视方便会寻求反抗的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凝视与反凝视的紧张关系。反抗可以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在这篇小说中,女性运用了冷处理的方式来表明自己对于男性的不满。“他人在根据表象对我们进行评判,我们成了影射在他人眼中的样子,从‘主体—我’沦为‘对象—我’”(赵一凡 352),勃莱特就是不断在别人的关注中感受到了他人的凝视带给她被支配,被控制的感觉,但是她不会轻易就范,而是要摆脱注视中隐含的权利带给她的压力。勃莱特总是出入酒馆,咖啡厅,而这些地方大多清一色全都是男人,勃莱特总会被跳舞的人团团围住,成为被凝视的中心。被他人凝视可以带给她愉悦感以及对自我的认同,但是作为一个经历过战争创伤的人,她并不是一个恪守传统的女性,会满足男性的凝视对自己的注释,不做任何怨言。所以,勃莱特尽管喜欢被人注视,对于男性带有权利机制的注视表现了他的反感。当科恩第一次在舞厅中盯着勃莱特看时,巴恩斯告诉她她又迷上一个人,勃莱特的反应是“我怎么以前就没发觉呢”(29),并承认自己喜欢被观看,可随即又说“即使我喜欢,又能怎么样”(29),她对科恩的凝视从最开始就显示出了冷漠的态度,随着科恩对她凝视的加剧,她对科恩的反感愈来愈烈。科恩总是情不自禁的盯着勃莱特,这让勃莱特认为“别的人谁也不会表现得像他那样恶劣。这一切都让我感到腻烦透了”(236)。科恩甚至认为他对于勃莱特的凝视会让她深切感受到自己对她的爱,他想坚持下去,认为这是真正的爱情。勃莱特对她凝视的回答就是“不要痴心妄想,做一头十足的蠢驴”(263),以此对有着优越心里的科恩长久的凝视进行反抗。
勃莱特也用冷漠来回复未婚夫迈克对她的注视。在他们观看狂欢节期间,他也一直注视着她
,一直评论着勃莱特,如:“我说,她可真是个万人迷啊”,“这是个很可爱的鼻子呢”(103)。尽管他一直搭讪,勃莱特只是“拉下毡帽遮住一只眼睛,在帽檐下粲然一下”(103),随即转换了话题,她用漠然的态度避开了麦克的凝视。同样,罗梅罗也以男性的传统眼光来衡量勃莱特,他认为勃莱特的打扮让他跌了面子,要勃莱特把头发留起来,认为“那样会使勃莱特更有女人味”(315),并且说等她变得更有女人味了才和她结婚。而勃莱特坚持认为“我要是那模样,倒真成了怪物了”(315)。她保持自己的形象对男性社会对她要做出更有女人味的标准显示出漠视、反感的态度。最后,勃莱特离开了罗梅罗,结束了罗梅罗对她的凝视所带来的压力。然而,勃莱特对于巴恩斯的凝视一直持沉默的态度,认为巴恩斯很绅士。她其实对于巴恩斯的关注从一开始便已经意识到了,有时对于巴恩斯的凝视,她以“你别这样瞅着我嘛,别这样瞅着我”(44)来回应,但是她对于巴恩斯的凝视不反感,只是一直忽略他的凝视。勃莱特用她的冷漠,淡然来回应男性对他的凝视,以此达到反抗的目的。
3.凝视与妥协
尽管勃莱特对于他人的带有权利欲望的凝视有着反抗的情绪,但是她最后仍是无奈的妥协于男性的凝视。这种妥协体现在在两个方面,首先,勃莱特妥协于男权社会对她的凝视规训。对男权社会的妥协致使她离开了罗梅罗。勃莱特“内化他人的注视,并在自我的审查中将自己塑造成对方眼中的客体”(赵一凡 353)。她与罗梅罗互相深深地爱着对方,但是罗梅罗才19岁,而她34岁,她和罗梅罗在一起被其他人认为是不正当的,正如巴恩斯所说“如果我是你,我就不会”爱上罗梅罗,不去“招灾惹祸”(238)。而她自己也认同了这一点,认为自己“下贱,像个婊子似的”(239),然而人们最初使用这些词时,就体现了男性对于女性的规训。男性将他们对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要遵守的规范罗列出来,进而用这些规范来控制女性的行为。正如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所说:“不需要武器,肉体上的暴力和物质上的禁止,只需要一个凝视,一个监督的凝视,每个人就会在这种凝视的重压下变得卑微,就会使他成为自身的监视者,于是看似自上而下的针对每个人的监视,其实是由每个人自己施加的”(福柯 227)。勃莱特用男性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说“我可不想做一个糟蹋年轻人前程的坏女人”(316),以及他对巴恩斯说“你知道,一个人要是下决心再也不当婊子了,她心里不知有多舒坦呢”(319)。然而,无论从哪个标准评价,勃莱特本质上都不是一个放荡的女子。“她具有一切新女性所具有的基本品质:思想独立,不受传统观念的约束,不愿受男人支配,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胆追求个人的幸福与自由”(张叔宁 69)。正是男性的直接凝视与象征性的凝视才致使了她结束了与罗梅罗的美好爱情。
其次,无论勃莱特有没有意识到,巴恩斯对于勃莱特的凝视在文中是无时无刻,无所不在的。勃莱特不仅承受着科恩的无理凝视,也承受着巴恩斯的默默的凝视。巴恩斯大部分时间都和勃莱特在一起,她坐在哪里,穿着如何,和谁交谈都在巴恩斯的关注之中,他对于勃莱特的凝视是极其细致深入的,以至于在昏暗的吧台边,她都可以注意到勃莱特的“眼角笑出了鱼尾纹”(102)。巴恩斯知道她的一切信息,能看出她的需要与欲望,当勃莱特爱上罗梅罗时,他看到“勃莱特显得很焦躁不安……,她的目光老是躲着我,望着前面的那堵墙”(236)。就算在人如潮涌的狂欢节上,所有的人都融入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他“抬眼望去,见她正穿过广场上的人群朝这边走来,她迈着轻盈的步子,高高地昂着头”(266)。即使在勃莱特离开他去圣塞瓦斯蒂安度假时,他也通过其他人了解到她的事情,实现对她无声的关注。由此可见巴恩斯对于勃莱特的关注是及其长久而专注的。 在小说中,他们的相互凝视也发生了多次,也就是在对视中,勃莱特尽管排斥和巴恩斯在一起,最后也妥协在巴恩斯的凝视之中。“双方在凝视对方的过程中,从‘他者’的眼中看出了自己的欲望,既想要对方承认自己的欲望,但同时又认识到既然需要对方承认自己,就不能仅仅在肉体上把对方消灭,而必须要对方成为自己的奴隶,只有这样,自己的欲望才能得到‘他者’的承认”(张德明 168)。尽管勃莱特与巴恩斯之间的关系不是主人与奴仆之间的关系,但是巴恩斯对于勃莱特的凝视也表现
出了占有的欲望。当巴恩斯与勃莱特乘出租汽车去雅士咖啡馆时,巴恩斯在出租车这个密闭的空间里借着耀眼的乙炔灯的灯光打量着勃莱特白脸蛋,修长的脖子,便要吻她,勃莱特拒绝了他后,一直定定的注视着巴恩斯的眼睛,“她的目光变幻不定,时而深不可测,时而又显得十分淡定。此时此刻,你简直可以忘穿她的双眼,一直望到它的心灵深处”(34)。勃莱特在被凝视的同时,也在凝视着他,尽管她对巴恩斯的凝视保持沉默,但是当她在与巴恩斯的凝视中,她也意识到自己与他是一类人。“他人的注视和这注视终端的我本身,使我有了生命,……在我能拥有的一切意识之外,我是别人认识的那个我。并且我在他人为我异化了的一个世界中是我是的这个我,”(萨特 346),勃莱特就在他人的凝视中就在他们的相互凝视中,勃莱特对自我的认识重新定了位,因为巴恩斯的性无能而不愿接受他,希望“最好还是彼此躲得远远的”(33)到妥协于巴恩斯凝视的权利,不断地认识到自己已经离不开巴恩斯,想要依附于他。男性通过凝视将他们的观点内化为女性的意识,最终完成了对女性的规训。
三.结论
勃莱特作为一个个性张扬,敢于反叛传统去追求女性的独立,解放和幸福的现代知性女性,却也不免沦为男性带有权力欲望的凝视的牺牲品。勃莱特无论是在密闭的空间内,还是在公共的领域中,都无法躲避众人对她的凝视。最后,她妥协于男性的主体意识,沦为男性规训的对象。
参考文献:
1.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 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
2.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吴建国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
3.屈明珍:《波伏瓦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研究》。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4.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5.张德明:《西方文学与现代性的展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6.张叔宁:魔女还是新女性——评70年来勃莱特·阿施利在美国的接受,《外国文学评论》 3(2000):66-72。
7.赵一凡:《西方文论关键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作者介绍: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攻英美文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