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步步到来的知识经济,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不断进行改革,重中之重的学生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阐述了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关分析,随后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高校管理的一系列的对策,这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30-02
引言
现如今,我国各大高校迅速增加的学生人数,使得学生管理问题层出不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教学压力沉甸甸地落在了各大高校领导和管理工作者的肩上。所以说,尽管各个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大方向是前进的,态度是积极进取的,但也免不了在进行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其中,滞后的思想管理体制、掩盖学生个性的管理缺陷、缺乏动力的学习过程、责任心缺失的学生干部等等问题尤其突出。
当前,世界发展的两大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出现了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和全球化的经济格局,这就使得国际形势也随之变化不断,传统教育要由精英教育向义务教育、服务大众这一阶段过渡,突出了针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工作。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就需要进行改革,调整内部结构,增强自身软实力,从而提高教育竞争力。我国所推行的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以人为本”,与“坚持人的发展”保持一致,进一步开展了教学管理工作。具体到高校来说,我们不单单只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更要对教师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应试教育下的管理工作已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我们素质教育需要在观念和教育模式上有所创新。
所以说,我们不能无视、忽视当下已经存在问题,而是要明确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并加以科学的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用来提高我国高校的教育与管理。
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分析
(一)夸大规章作用,弱化自主作用
众所周知,作为高校有效实施教育基础条件的规章制度,其作用不可小觑,所以,各高校在其规章制度的制定上都是反复修改,严格审查,力求与学校自己实际情况相适应。有着重要作用的常规管理制度有学籍管理规范、学生奖惩办法、考勤请假条例等等。然而,这些规章制度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其缺点。具体来说,制定这些规章制度与“人性化”管理准则不符,我们只是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而忘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校的主人,从而学生的权益被削减甚至忽视。根据有关调查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会抵触这样的强行性规定,不会完全遵守这种生搬硬套缺少灵活性的制度[1]。
(二)走形式的学生工作,未能落到实处
从目前学生工作的开展进行情况看,我们出现了一种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学生工作的核心是对学生成长最为重要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专业选择问题、就业方向问题等等。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却总是把工作重心放在表面和形式上,使工作陷于鸡毛蒜皮之中。所以,我们的学生工作管理者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而不会把自己放在主动者的地位,对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进行主动的干预。
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对策
自从高校开始扩招,学生人数在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工作中管理时间长、涉及面广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引发的矛盾也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学生管理是一项牵涉学生利益的重要且琐碎的工作。当我们在管理中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时,管理工作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应对这些问题,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重是中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一切工作的重心放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上来。
首先,高校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现在很多高校管理者认为管理对象是学生,这个观点对不对呢?我们来细想一下,高校的主人是某一位或某几位领导还是全体师生?显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应该是全体师生。所以,只有把学生作为主体,牢固树立为他们服务的理念,才能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才能让管理工作
者有效开展各种工作。而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体的内在要求是:既要把学生当“人”看待,为学生提供一切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发展自我价值的条件;又要让管理者切实体会到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彻底转变观念,以便顺利开展工作[2]。
其次,高校要摆正服务者地位,转变观念。学生管理工作者首先要分清在学校和学生的关系中谁主谁从。在大学这个环境中,学生作为消费主体,学校一定要把实现学生的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管理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自己的服务者的角色,秉承“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作为改革各项工作的动力,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有社会责任感和自主意识。工作中要让他们体会到来自管理者的温暖,并且要积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的个性在大学里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管理工作者要坚持区别对待的管理理念,分清不同学生和同一学生不同时期在生理心理上的不同特点,加以引导,使其正确发展。
最后,高校要增强服务意识,多做实事。在中国长期的官本位、权利本位的思想影响下,大多数管理者认识不到管理的要求是服务,所以,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以领导的身份自居,学生往往是处于被管理和被领导的角色,进而出现很多学校指定的规章制度用以管理学生,让学生服从。我们的高等教育在不断深化不断发展,学生权益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这就要求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把工作的重心从制定规章制度转移到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服务,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为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证。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意识,才能使大学的管理工作健康发展,才能使学生在管理活动中有更高的自觉性,进而规章制度所追求的价值自然而然也得到实现。 (二)转变学生观,以教育学生为根本
学生观的正确与否决定学生管理能否健康有效地开展,正确的学生观总会取得一种师生共同进步的效果。学生观包括学生责权观、学生差异观、学生主体观、学生发展观。国内很多专家的共同观点认为,学生观的建立往往是同国家的传统文化、经济政治体制有密切联系,比如师生关系、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学校管理者与师生的关系等等。
积极健康的学生观要求管理者要变被动为主动,深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对他们的生活予以关心,对他们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类困难予以关爱以及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总之就是要把一切工作的重心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利益上来。在传统理念中,管理者就是领导者,就是凌驾于学生之上,通过指定一系列条例规章来进行管理。而现在的实际情况要求管理者转变管理理念,明确管理即服务的观念,重视引导和鼓励的作用,让学生渐渐明白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翁,有自觉性地融入到管理工作中。当学生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以后,学生就会进行自我管理,学生管理的工作就会和谐有效地进行。以学生为主的管理理念不光在效率上,还从质量上都进步于传统的管理理念,所以管理者应该转变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
其一,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成年人、社会人。在过去的管理理念中,我们的管理者总是错误地把学生当作小孩或者战士,总是要求他们服从规章制度,而忽略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尊严需求。所以在现在,树立正确学生观非常重要,“把学生看作一个社会人,平等看待他们,尊重他们,给学生自尊心”,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主体地位,运用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自己管理自己的主体。
其二,大学生因其年龄、经历的特殊性使其正处在一个接受新生事物、学习新知识的特殊阶段,难免会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所以犯错也在所难免,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不能以自己的角度来对待学生的错误,而应该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错误,不能因为一个错误否定学生的全部,而应该把错误当成一种教育的财富来引导学生,不要打击学生的自信。
其三,每个人存在在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大学生也不例外。而大学生在大学这个特殊的时期,对个性的追求和表现欲望都特别强烈,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工作者对学生实行个性化管理。每个学生因为走进大学之前的个人经历不同,所以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和经验有所不同,进而对某一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角度立场也会不一样,这就是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集中体现,在明确这一
点的情况下,管理工作者要在工作中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尊重个性,运用不同工作方法进行管理。更加具体来说,管理工作者要通过总结不同学生的个性等客观条件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4],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高校的教学管理成果,绝对不会是短期见效的,它是一个长期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也要发现新问题,更要提出新的解决方法。上文所述的管理问题仅仅只是作者针对当下教育环境进行的一个总结,提出的对策也是有所针对的。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一个变化发展的飞速前进时期,不免在前进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国的高校不单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更应该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不畏失败,争取提高教学能力与综合竞争力,在世界的教育界中力求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利庆.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2):79.
[2]卢鸿德.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理论与实务[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2-3.
[3]刘茗.当代教学管理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88-90.
[4]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文件和资料汇编[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