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界面设计》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下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创意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数字信息时代人机互动的媒介。本文以市场对复合型信息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阐明了该课程的基本定位与教学目标。深入剖析课程模块化设置的思路与内容架构,并对模块化教学做了总结,初步探讨了模块化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 界面设计 模块化教学 数字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产业的急速壮大,市场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数字信息技术不断被应用在了各种和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的终端设备上,例如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网络信息设备等。界面设计课程便是要解决用户与终端设备如何实现信息的交互。在界面设计中包含有这三部分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首先是界面的交互设计,即信息架构设计,第二针对界面对使用对象即用户的研究调研,第三界面的美观功能布局设计。在整个课程的内容设置中包含有界面设计定义的讲解,界面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gui图标设计,特定主题下界面概念原型开发,以及与之相应的信息架构设计等。
1《界面设计》课程的学科特点
界面设计课程与其它学科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①学科跨度大。界面设计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例如智能手机下的众多app应用,以及大家所熟悉的网页设计,智能电视界面等等,针对不同的终端显示,学生除了对设计对用户要系统分析,还要去了解甚至去掌握相对应的一些技术,例如网页设计中的html语言等,以及不同的终端各自的特性。例如可触摸终端与非触摸显示终端设计中的区别。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学生掌握相对应的一些技术例如flash、ai、dw等相关软件,另外需要学生能很好的做用户调研,通过调研来分析需求,最后来制定可行的、科学的方案出来,然后根据构想来设计信息架构,然后完成原型的开发,最终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整个设计。整个过程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③创新性强。针对同一个主题提出不同的方案,需要学生去积累和收集大量的资料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正确的评估市场需求,最终所呈现出的能解决问题的一个最佳方案。这个过程是艰巨的,学生要具备很强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及创新能力。
2《界面设计》课程模块化内容与组织形式
为了提高《界面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研究热情,让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实践环节等众多方面对课程做了模块化的创新性调整。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来促进、完善课堂的教学效果,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
所谓模块化教学是指“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主题式教学单位,即模块”,其目的在于区分教学模块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应用、掌握教学内容,学以致用。其次通过模块化教学也可以提高教学考核内容的可视度,公开、公平度。模块化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重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模块化教学体系中,我们更多的侧重于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则强调了“教师边讲解变演示,学生边操作边理解”真正让学生达到手脑结合的“双边教学法”。
根据传媒专业《界面设计》这门课程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课程的教学特点,按教学内容的渐进式和模块内知识体系的相关性原则,我们对整个课程进行了三个模块的划分:基础理论讲解与分析模块,设计思维培养与案例分析模块,综合实践与创意模块。
其中基础理论讲解与分析模块包含了界面设计的含义、界面设计的原则、界面元素gui图标设计的方法与要求、概念原型设计、概念原型信息架构的设计、一个完整界面开发程序总结。在这个模块的讲解过程中,学生除了课堂上注意听取老师的讲解同时也要参与到课堂。例如,在gui图标设计这个小的分支中会让学生去参与设计制作一组具有某种风格的图标,在信息架构设计中会让学生主动去分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界面以树形结构图来绘制架构图,让学生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促进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 设计思维培养与案例分析模块。这个模块实质上是有两个子模块组成。分别为案例分析子模块,和设计思维培养子模块。案例分析子模块部分,主要以剖析案例为主,分析不同终端呈现的案例特性,例如以手机为终端的app应用,与以pc为终端的软件界面,以及以电视频幕为终端的智能电视界面。不同的终端其操作特性是不一样的,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设备的特征与区别,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了解界面设计之初应该考虑的问题。另外除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案例外,同时在这个模块中会给学生分析大量的概念性界面设计。例如无界面设计等超前理念与创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去思考应用。第二个子模块,设计思维培养模块,在这个小模块中并用了小组合作和讨论教学法,通过给定学生主题,学生通过科学的调研手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来提出新的idea,然后分析原型与信息架构,以ppt的形式汇报展示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教室给予一定的指导,与此同时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来发表不同的看法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第三个模块,综合实践与创意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主要是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个模块中学生需独立完成自选课题的整个设计过程,以课程考核作业的形式提交。包含有选择设计课题,市场调研,用户分析,信息架构设计,概念原型开发,界面设计,演示文件输出(以超链接展示或者视频播放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科学的调研方式来获取有效信息,来搭建信息架构,并以初级纸原型的方式展现整个界面的交互关系。教室起辅助与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着力于创新性人才与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界面设计》课程除这三大模块以外还有一个技术支撑需要学生掌握,例如在界面设计概念展示的后期制作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种软件ps、flash、dw、ai、ae等,这些技术性的课程我们主要设置在了大二之前的教学课程中,在界面设计课程中如出现技术问题学生可通过两种方式解决,求教于老师,或者自己查找资料来解决。为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荐学生自行解决技术问题,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相信学生的潜力。
3课程模块化最终要达到的效果与意义
《界面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整个课程计划,课程目标,与内容设置都进行了重组,以模块化的方式分段呈现给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去理解理论知识,并阶段式的让学生去应用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很好的实时的把实践和理论结合一起,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通过模块划分一环一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创意的空间,促进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课程内容的知识点通过学生各个模块阶段性实践练习更好地得到理解、掌握和分解。同时给学生创造了足够的探讨,研究,创意的自由发挥空间。一改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从课程课题创意结果上看学生潜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是该课程有些内容仍需改进,例如在不同的模块中如何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为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该课程每学期针对内容都会做出部分调整,以适应时代对复合型信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姜忠良.浅析课程模块教学的能力产出-以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科技信息,2011(17).
[2] 朱诗生,张惠珍.人机交互软件界面设计[j].信息技术,2009(5).
[3] 袁宜英.《软件界面设计》课程教改初探[j].大众科技,2008(5).
[4] 张劲松.面向用户体验行业的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改革思路探析[j].装饰,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