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适度开放有助于解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压力现状。各级学校具有体育场馆数量优势和体育人才优势,同时存在经济风险、安全隐患等制约因素。需要提高学校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扩展经费渠道,健全法律制度,加强社区与学校的合作。
【关键词】学校 体育场馆 开放管理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参加体育锻炼者也越来越多,而现有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如果各级学校在满足日常活动需要的前提下,能够有条件、有组织地向社会适度开放,势必可以起到政府、学校、社会多赢的效果。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管理的优势
1.学校体育场馆具有数量优势
各级学校(尤其是城市示范学校和高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数量较多、种类较全、设备较齐,根据2005年公布的数据,在我国全部体育场地中,所有权属于各级学校的有558044个, 达到了场地总数的65.6%。其中,属于高等院校的28741个,占全国总数的3.4%;属于中小学的有500370个,占全国总数的58.9%。而当前各级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比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尤其是在中小学。
根据国家现有的政策法规,这些场地进行经营性的开发,在满足居民锻炼健身需要的同时,还可以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仅仅是中小学的体育场馆有半数能面向社会开放,那么将在很少的资金投入下,使社会公共体育场馆数量增加近一倍,大大改善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短缺的现状。
2.学校体育人才优势
各级学校都拥有数量庞大且稳定的体育师资队伍,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运动、健身等方面都有一技之长,可以为居民锻炼健身活动提供指导帮助和出谋划策,但是大部分体育教师除了教学之外,没有把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动用起来为居民锻炼健身活动提供技术性服务,没有尽到学校体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管理的制约因素
1.经济负担与风险
作为学校主管部门教育部门给予学校的财政经费,是针对教学教育中所产生的费用。而随着校园体育场馆对社会的开放,场地器材的损耗势必会增大,需要的维修经费也必然增加,增加的部分需要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否则这些额外开支势必会加大学校经济负担。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校园体育场馆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对社会开放,会因为缺少具有相应知识能力的经营管理者和场馆设施经营性的开发,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
2.校园安全隐患与伤害责任风险
当校园内的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后,随着进入校园的社会人员数量增加,人员成分会显现出复杂性特征,就可能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带来校园安全隐患,会加大学校的管理风险。这就需要社会公共安全部门,在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等方面做出指导和帮助,为校园体育场馆的开放保驾护航。
外来人员在校园内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时意外伤害事故是不可能避免的。而我国现有法律,对此类事故相关责任的划分、举证、赔偿等还不尽完善,这就加大了学校不可预估的责任风险。同时,学校需要尽到场馆的安全保障义务,设立警示、保护设施,增加了学校的负担。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管理的对策
1.提高学校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需要进一步营造全社会积极健康的舆论气氛,提高政府、学校管理者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的认知度,提高学校对全民健康锻炼活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可以从制度上将社会服务纳入学校体育工作中,从观念意识上改变学校对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认识,从而使学校能够主动积极地为全民健康锻炼活动提供服务支持。
2.扩展经费渠道,发展体育产业
通过政府专项资助、企业赞助、俱乐部经营、慈善公益等多渠道,解决、改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运营、管理、维护等经费问题。筹措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专项经费,改变当前单一拨款的做法,使学校在经济上获得足够的基础。政府也可以在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维修、保养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出现规范、专业的体育产业管理企业。这些企业可以满足学校在体育场馆设施市场开发的需要,避免学校的经济风险。
3.健全法律制度
从法律上明确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义务、责任和权利。尤其是要明确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意外伤害事故中,学校、个人的各方责任。减少学校的责任风险,通过法律的约束力,保障各方面的合法权利。同时通过相关法规,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公众的开放,涉及众多管理关系和利益关系,只有理顺关系,才能多方共赢。
4.加强社区与学校的合作
加强社区组织管理部门与学校管理的合作。通过社区锻炼、健身俱乐部、体育文化中心,组织居民在各级学校假期的时间段内,利用学校场馆设施的闲置期,开展体育健身锻炼活动,发挥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物质条件的作用。同时,社区组织管理者会同公安、消防部门共同进入校园,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进入校园的社会人员,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减少由于流动人员的增加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江崇民,张彦峰,蔡睿.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分析[j].体育科学,2009,(3):11-21.
[2]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r].2005,(3):39-41.
[3]徐宽华.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时的安全保障义务浅析[j].科技信息,2008,(3):221.
[4]董俊.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法律规制[j].四川体育科学,2010,(3):1-4,31.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