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生存形式,无疑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对现代设计的特征进行正确认识和全面辨析,是进行有效设计的前提,也是现代设计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阐述现代设计在物质、活动和观念等层面的形式的特殊意味,对现代设计的特征进行具体辨析,提出现代设计的根本特征在于使用意义的目的性、实践意义的整合性和认识意义的先进性等,并深入探讨了这些特征的具体表现和属性构成。
关键词:现代设计;特征;形式意味;审美;辨析;目的性;整合性;先进性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严密的逻辑原则的失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设计与艺术、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我们虽能轻易地在理论中或概念上辨析,但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却一直莫衷一是、含混不清,甚至互为替换。显然,我们对设计特征的理解尚有偏差,对设计特征的认识还须全面。正如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和德国哲学家沃夫冈·韦尔施早在20世纪末不约而同的预言,“21世纪将是设计的世纪”,现代设计日渐从一门边缘学科,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交叉学科,设计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对现代设计的研究也空前高涨。时代的发展导致了人类需求的多样与复杂,科技的进步又丰富了设计的实现手段,人类进入到信息社会时代的今天,面对新的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传统的设计理念和研究范围已经无法满足今天的现实需要。我们对传统设计的特征尚未清楚明了,现代设计的特征却已潜移默化、日新月异了。因此,正确认识和全面辨析现代设计的特征,是我们进行有效设计的前提,也是现代设计持续发展的基础。
任一客体都具有众多特性,人们根据一群客体所共有的特性形成某一概念。这些共同特性在心理上的反映,称为该概念的特征。现代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生存形式,无疑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特征就是在物质、活动和观念等层面形式的特殊意味。概括的说,主要有:基于物质层面使用意义的目的性(市场性和社会性)、基于活动层面实践意义的整合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和基于观念层面认识意义的先进性(时代性和自觉性)(如图1所示)。
一、目的性
作为物质的设计都具有使用属性,使用是为实现明确的目的,因此,现代设计的目的性特征主要表达设计形式在物质层面的使用意义。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战国墨子语)设计的功能决定着其目的性,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是从功能创造和服务的满足角度来体现的。设计只有进入市场和社会才是成功的设计。因此,这种目的性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具体市场(功利)的,又是大众社会的。
1.市场性。“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己的有力手段。”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增加了对设计的投入,将设计放在国民经济战略的显要位置。美国联邦机构内设有国内设计部,前总统克林顿在1992年提出了“设计美国”的战略口号;1998年,金大中与布莱尔共同发表“21世纪设计时代宣言”;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1925-)曾说:“设计就是保障,就是价值”;“设计是英国工业前途的根本”。日本政府也制定了“设计立国”的新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创造市场、引导消费”,“更新及销售生活模式”等发展目标。
同时,设计是创造商品高附加值的方法。同一商品,知名品牌的价格与非名牌相去甚远,包装的差别也造成价格的悬殊。消费者不仅仅依靠显而易见的商品功能上的优点,还要根据商品视觉上给人的感受和其社会标记来做出购买决定。现代消费的多层次性要求同一类商品有不同的附加价值。20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师、美国设计先驱雷蒙德·罗维曾经说过:“最美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他强调设计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市场运作服务,并带动了“好的设计”才能占有市场的新概念。
设计可以把握市场的文化脉搏与经济信息,针对不同消费层的消费心理和经济状况,开发出适合不同消费者的商品。提高商品的附加值不仅仅是从商品机能方面考虑,还必须将功能(function)、材料(material)与感性(sensitivity)三者结合起来考虑才行。一般来说,f.m.s.值越高则附加价值越高。
此外,设计师还必须具备对经济的
敏感性。任何设计都应树立提高功能成本比的思路,设计的价值分析保证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
2.社会性。设计行为是个人的活动,同时又是社会性的活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不能忘了同社会学的关系。因为人对物的尺寸需要是社会性的需要,不光是纯生理上的需要。”设计的功能注重的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使用者、消费者,并非指单个的人,而是整个人类群体,设计的功能也因此是多层次的。设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到调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设计的功能不仅体现在一般的物理和生理因素的使用功能,需要考虑设计与历史、环境、生态、能源、文化、伦理准则等的关系,要进一步满足心理性、文化性和环境性等社会因素的象征功能、美学功能、教育功能等。因此,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人们生活的便利,更是为了生活的舒适、健康、效率,为人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向人们提供一个新的生活模式。
设计便是将人们的多重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目的功能,在物化的同时要考虑到其社会意义。当设计所体现的物质因素的功能在目标市场的追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设计的又一内在属性——社会性功能也就实现了。
二、整合性
设计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过程必须整合多方面资源。因此,现代设计的整合性特征是设计形式在活动层面实践意义的概括。“整合”是相邻甚至相距很远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溶合而形成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在这里指运用各种因素来解决设计问题的行为过程。其过程关涉到流程的系统性和管理的协同性,包含设计规划的合理与设计管理的科学。 设计的整合性特征可以在两个层面上进行解读,即:设计的系统性和设计的协同性。
1.系统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系统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且越来越体现出综合性和渗透性。设计领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学科,也就决定了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类完成创举性活动的背后,都有合理的系统规划和科学方法。在轰轰烈烈的造物活动中,人类总能不断地在实践中得到认识、形成经验,并指导实践。周而复始,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先秦古籍《考工记》是一部关于“科学技术”和“设计艺术”的专书,详尽的记述了有关“百工”之事。分别对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六大类三十个工种作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力图阐明其内在的科学道理,以及设计与制作的关系。“它所记录的不仅是制造的技术,已开始进入到理论的领域,直接介入了人与物、物与社会的关系。”它不仅代表当时的设计和手工技术水平,还体现了当时的设计管理水平,对以后两千多年的手工业生产有着指导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形成了我国先秦时期制器造物的鼎盛繁荣。
包豪斯现代设计大师莫霍里-纳吉(laszlo moholy-nagy,1895-1946)曾指出:“设计并不是对制品表面的装饰,而是以某一目的为基础,将社会的、人类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心理的多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其能纳入工业生产的轨道,对制品的这种构思和计划技术即设计。”可见设计并不局限于对物象外形的美化,设计的过程正是把这种构思计划系统科学地渗透到具体对象上。
2.协同性。在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中,设计不再仅仅着重于其物化的过程,更加关注和体现各阶段、各环节问的相互协作与配合。我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表面上体现了人类又一次征服自然的物化的过程。而实际上,从飞船设计最初的预想蓝图的勾勒到方案深入的设计,再到每个零部件的生产、调配、组装,再到无数次的精密检测和虚拟试验,直到最终的成功发射,其间经历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所涉及到的学科之多、工种之杂,绝对需要科学的统筹管理、需要紧密的协同配合,方可保障“神六”的顺利通天。这种协同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也包括不同应用系统之间、不同数据资源之间、不同终端设备之间、不同应用情景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科技与传统之间等全方位的协同。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是一项社会协同工程,其发展趋向大于设计本身的物化过程。在信息社会里,计算机作为设计的又一工具,虚拟的、数字化的设计成为一种主要的设计形态,这种设计形态实质上是设计的协同管理。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
以知识为主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来提升设计工作效率,从而增强设计执行力,保证设计t作的全面开展。
三、先进性
设计创意表达特定的意识观念,这些观念是改造生活、认识生活的源泉。因此,现代设计的先进性特征主要表达设计形式所蕴含观念层面的认识意义,包括社会的、科学的、技术的、人文的各种因素。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设计,一般都是通过科技的领先和意识的自觉显现来体现的。显然,这里的先进性包含多方面内容:(1)先进的社会意识,它是设计的潜在动力;(2)先进的科学意识,它是设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先进的工程技术基础,它是设计产生的直接动力。
因此,这种先进性必须具备时代性和自觉性。
1.时代性。设计是创造新的生活模式的一种行为活动,是一项为人类服务、走在时代的前面的创新工程。现代设计的概念,可以说是伴随着现代社会中技术和艺术的变革而产生的,是随着人类对自我、对环境的不断认识而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以大工、世生产为前提的现代设计,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大工业生产机械化的不断扩大之后才蓬勃兴起的产物。“它的直接条件是工业文明与科学技术在近几个世纪中积累起来的、空前规模与水平的物质条件与技术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设计不仅受文化浪潮和趋势的影响,而且受电子、科技的新动态的影响。设计者必须预测未来文化的主要动态和市场动态,使得自己跟上未来的潮流和时尚。另外,生物t程、材料科学、遗传学、计算机等在设计舞台上的应用也日趋完善。为了使设计的机能更准确,所有的控制设计精确性的因素都将预先经过计算和研究,以使设计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设计师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庞杂,现代设计的概念不断得以深化。
信息时代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存状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人有失控的感觉。“在后工业时代,设计已经成为连接技术和人文文化的桥梁,抒情特点和诗意情感的表达成为优秀设计作品的特征。”人们在希望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功能,表达出更多人情、个性的同时,也期望设计还可以包含更多的人文价值。这也正是一个国家的设计区别与另一个国家的设计、一个民族区别与另一个民族的体现。
2.自觉性。人类从由使用天然工具到使用制造的工具,开始按照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造物意识”,有目的地从事创造性活动,进行具体的设计创想,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人猿躬首相别了。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人的意识发生了最根本的转变:从不自觉的无意识到自觉的有意识。
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根源是需要。需要是产生人类各种行为的原动力,人的行为都自觉不自觉、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为实现某种需要的满足。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需要成为行为的原因。人的设计活动是在人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性的行为。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的:“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和方法的。”因此,这种有意识是因为有具体的预想目的才产生的具体的需要,具体的需要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显现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
显而易见,作为人造物的工具已经包含了人的“造物意识”,人类在这个阶段的设计活动中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人类的设计活动是按照理想和需要进行的,而理想和需要又是不断的发展、逐步提高的,人类的设计活动也就没有止境。”
现代设计已经是现代意识与现代心理的物化,是理性与感性的构成,是科技、艺术、经济、社会的有机统一的创造活动,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内容。设计师的个体设计意识累积到一定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会使设计成为生活的必需,成为社会的渴求,汇聚成一种整体意识从而形成整个社会意识。“而一个国家的设计发展与否,也就由这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对设计需求的有无来决定了。”
(责任编辑:武翠娟)
参考文献:
[1]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m],成都:四川
民出版社,1998,63.
[2]崔天剑,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理论与技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英]克莱夫·贝尔著,姜庆国译,有意味的形式[j],美学与艺术评论(第一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406.
[4]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0.
[5][美]斯蒂芬·贝利、菲利普·加纳著,罗筠筠译,20世纪风格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2.
[6]张道一,考工记注释[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5.
[7]刘文金,论原创设计的特征[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2):8.
[8]梁梅,信息时代的设计[j],装饰,2001,(1):5.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0]cui tianjian,art and game:analyzing the nature of design[j],2009 iee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industrial design&conceptual design: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