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教育应从儿童出发,为儿童的发展而服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儿童为教学服务的现象还很普遍,形成这种应然与实然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因素。要缩小这些差距的方法就是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儿童,让教学符合儿童的实际需要和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应然 实然 幼儿园 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24-01
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自古至今都是众说纷纭。不管什么说法都好,其最基本定义就是通过传递社会生活经验来培养人的活动。通常提到教育大家都认为是影响人的知识技能、思想品质形成与发展的活动。
一、幼儿教育的“应然”和“实然”的概念
1.1应然的概念
幼儿教育的应然状态应达到让幼儿成为幸福幼儿的目标,幸福的幼儿需要满足两个方面:①现有的幸福,要求幼儿教育中关注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活在童年世界里,使其能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②将来的幸福,这要求教育要关注幼儿的可能生活,为其将来的有利发展创造条件,并引导他们自己积极去创造可能的幸福生活。
1.2实然的概念
幼儿教育的实然想象主要是指远离幼儿现实生活,忽视其当下的生活。制度化教育实践证明是令人失望的,教育的内容与生活脱节,远离幼儿的生活世界,以成人的世界来代替幼儿的世界,对幼儿的生活缺乏关注,使教育失去生命力。
二、“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异体现
2.1教学宗旨的差异
都知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儿童的发展,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以服务儿童为宗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却是儿童为教育服务。例如:很多幼儿教师都知道教学要以儿童为主体才能使教学效率更高,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并没有这样去做。仍然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让儿童的学习成为一种责任,一种负担。这样如何给幼儿一个幸福的童年生活?
2.2教育方法的差异
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儿童对事物的看法也有他们自己的意见,所以教师要以儿童的角度去看待课程。但实践证明很多教师只是按照大纲制度对幼儿进行教育,并不关心幼儿的想法。这种方法对幼儿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而且使他们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对以后的心理发展不利。一般人常年处在压抑、不开心的环境下生活时间久了,容易形成孤僻、偏激的性格,所以对幼儿的性格引导更要注重。
三、幼儿教育的“应然”
3.1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幼儿是具体的人、现实的人、生长中的人,因此要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幼儿在经历自己的生活过程中会进行自我教育,要充分发挥其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对幼儿的将来有利。
3.2构建幼儿幸福的可能生活
可能生活是现实生活所允许的生活,并不代表是现实生活,可能生活是理想化的,但当可能生活的实现就成了现实生活,但现实生活不管如何都不会成为可能生活。对幼儿来说,可能生活的意义很是重要,幼儿只有通过可能生活才可以构建现实生活。
四、幼儿教育的“实然”状态的失败之处和解决方案
4.1教育内容与生活脱节,远离幼儿生活世界
长期以来,传统的制度教育,使幼儿失去了正常的童年应有的生活,只重视知识的学习。虽然从幼儿教育课程中能看到:认识自然、社会环境、认识和观察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等。但仔细分析就会有很多发现,书本上很多知识与幼儿的生活离的很远,无法运用生活时间进行解释,而学到的知识是表面的,并不能与生活结合起来。要将教育贯彻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面:即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要让幼儿的生活世界充满游戏、梦想和社会活动等,通过自身的活动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生命,享受生命。在此基础上对幼儿的科学世界进行开发,使教育不偏离生活。
4.2教育中缺乏幼儿的生活气息,教育缺乏生命力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让他们占有、享受、内化并创造的过程,要让他们在对生活的探索和体验中慢慢地接受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但是现在的幼儿教育内容是由教育部门统一规划、编排的,既固定又单调的内容离幼儿的生活很遥远,严重的缺乏生活气息。这种学习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幼儿的生活是围绕它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其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活动。而幼儿实现这一活动的方式是独
特的,主要方式是游戏。所以要让他们尽情地参与游戏,对幼儿来说游戏世界是个充满生气的世界,使他们在游戏中得到认知、体质和情感的多项发展。
4.3教育缺乏对幼儿的关注,用成人的世界来代替幼儿的世界
现实中成人习惯以自己的世界来代替幼儿的世界,蒙台梭利认为,世界上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存在与幼儿身上,赋予他们生命力,促进他们的发展,使幼儿具有主动吸取从外部世界获取的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可见幼儿有着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没必要成人做过多的干涉,但现实中这种替代教育则是无处不在。这是因为成人把幼儿当作是自己的创造,并把幼儿看作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种想法即使本意是好的,但这种善意的做法会阻碍幼儿的发展,扼杀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每个幼儿都是活的生命,教育就应该为幼儿的生活世界拓展空间,从而使生命生生不息,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
五、结语
从上面的幼儿教育“实然”状态可以看出,现在的教育扼杀了幼儿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及时地从这种“实然”状态转变为“应然”状态。使下一代受到良好的教育。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这个问题很难全面的解释,教育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让下代人生活在人性的光辉中,拥有美丽而精彩的人生,这就是良好的教育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参考文献:
[1]唐上洁.浅析幼儿教育的“实然”与“应然”[a].钦州学院学报,2009,12,(06):128—130.
[2]秦波.城乡统筹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重庆为例[j].教育导刊,2010,09(19):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