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电影《理智与情感》是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根据简·奥斯丁同名小说拍摄而成,以其丰满复杂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等广受好评。本文即从非语言语境的视角,以电影《理智与情感》字幕翻译为研究对象,分析人物形象、文化背景、人物性格特征等非语言因素语境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作用,以期促进文化的互动交流与字幕翻译的精益求精。研究表明,对语言的研究离不开对语境的研究。语境影响着语言含义和内涵,因此语境与翻译有着唇亡齿寒的密切关系。影视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更受制于语境特别是非语言语境的影响。非语言语境在影视字幕翻译中有着潜移默化又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非语言语境;影视字幕翻译;作用;《理智与情感》
1、引言
dilley·r在其《the problem of context》一书中说到,语境仿佛是语言机器中的“幽灵”,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众所周知,语言的使用离不开具体的特定的环境,因此对语言的研究就不能脱离对语境的研究。所谓语境,简言之,就是语言赖以存在,被人们实际所使用的环境(许力生,1:2006)。从宏观上看,语境包括两大类: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语言语境大体指语言的上下文,由语言因素构成;非语言语境又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由非语言因素构成。语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含义和内涵,因此与翻译有着唇齿相依、唇辅相连的密切关系。对于影视翻译来说,更是如此。影视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缺少语言上下文的指引,更受制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影响。具体来说,受制于作者社会背景、故事情节背景、人物性格特征、人物心理活动、人物对话、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语境包含因素较为宽泛,因此本文从非语言语境视角,以电影《理智与情感》字幕为研究对象,结合人物性格特征、心理活动等因素,旨在分析非语言语境对影视字幕翻译的作用与影响。
2、非语言语境的概念及分类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首创了“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概念。从马林诺夫斯基开始,context一词从过去主要指称语言单个项目前后毗邻的语音、词或词语扩大到句子层次,更多地被用于对语词和句子意义有制约作用的上下文(许立生,4:2006)。他首创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的概念,超越了语言内部语境的界限,使context包含了话语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情景语境指使用语言的一般具体环境,而文化语境则是指语言使用的文化现实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俗。
伦敦功能学派创始人弗斯(firth)继承并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观,并提出了其特有的语境理论(contextual theory of meaning)。弗斯的语境理论将语言外的情境因素和语言内的上下文视为同等重要。弗斯在其语境理论中提到,“语言的上下文”和“情景的上下文”共同构成语境,context这个概念并不能只狭义的理解为一句话的前句和后句,或一段话的前段和后段。(许立生,5:2006)上下文还应包括每句话、每个段落产生的社会环境,即由非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弗斯的另一个突出贡献是用系统观来看语境,提出语境是分层次的,文化语境是最高层次的语境。
在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观和弗斯的语境理论的基础上,莱昂斯(lyons)和韩礼德(halliday)对语境理论进一步发展和细化,充分认识到语言使用的复杂性、语境因素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此外,语言学家海姆斯从社会文化因素方面来研究语境,更是为语境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语境研究从最初到现在,学术界对语境的重要作用与分类基本达成一致。简言之,没有脱离语境而存在的语言,也没有与语言无关的语境。(许立生,12:2006)从宏观上看,语境包括两大类: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语言语境大体指语言的上下文,由语言因素构成;非语言语境又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由非语言因素构成。下面,笔者用一个清晰的图表将非语言语境的分类简单明了的表示出来。
3、影视字幕翻译受非语言语境的制约
作为一门喜闻乐见的综合艺术形式,影视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影视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和"构建"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语境对于语言含义和内涵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与翻译有着唇
相依的密切关系。对单词、词组、句子甚至段落的理解都不能脱离语境。影视字幕翻译又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因为电影翻译涉及到复杂的文化背景、人物形象、语言规律、心理审美和大众即时接受力等各种因素。
众所周知,电影信息的传递不能依靠上下文文本,只能依靠听觉和视觉。然而,字幕总是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因此,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深刻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或心理活动等非语言语境因素,采用更贴切的语言,减轻观众即时理解负担更显得极为重要。人物动作、姿态、面部表情、语调等都能显示人物的形象与性格特征。而电影中的台词是人物形象的直接承载者。
本文的研究对象电影《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根据简·奥斯丁的小说改编而成。《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简·奥斯丁最富于幽默情趣的作品之一。该部小说于1995年被华人导演李安拍成电影,影片问世后大获成功,先后获得1996年金球奖最佳剧本、最佳影片以及第68届奥斯卡奖最佳剧本改编等殊荣。在这部电影中,简·奥斯丁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电影的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社会地位的恶习,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的丑陋时尚。该部电影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以玛丽安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余;以约翰·达什伍德夫妇为代表的人物是理智有余而感情不足;而以威洛比为代表的人物在感情上又是十分虚伪,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实际上却冷漠无情,自私透顶。作者赞赏的是女主人公埃莉诺,因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电影集中表现了作者简·奥斯丁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综上所述,影视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涉及到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人物性格、人物形象、人物对白、具体场合、故事发生背景甚至作者/导演自身文化背景等等这些非语言语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非语言语境在影视翻译中显得格外重要。在电影《理智与情感》中,导演的中国文化背景,丰满复杂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一波三折的心理波动,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这一切非语言语境因素都给该影视的字幕翻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该部影视也成为我们分析非语言语境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作用的经典案例。
4、实例分析非语言语境在《理智与情感》影视字幕翻译中的作用
例1: they will have 500 a year. what more could they want for? no housekeeping, carriage, horses, few servants, keeping no company ... how comfortable! 反正她们一年会得到五百英镑 -她们还奢求什么?她们根本没开销,既没有马,也没仆人,又不交朋友... 这样的日子多么富裕啊!
18世纪封建保守的英国是一个“君权”和“父权”高高在上的君主国家。因此,整个电影的人物对话,都处处体现了男性对于社会的主导权。影视中的男性人物的话语也大多被翻译成带有命令性口吻的话语,同时伴有对女性轻微的歧视。这句是埃莉诺同父异母的哥哥约翰先生的台词。按照法律,约翰继承了其父亲的庄园及所有的遗产,每年只给他的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妹妹500英镑,这点钱不足以她们维持温饱。但在自私贪婪的约翰看来,这些钱对她们来说已经足够,并轻蔑的认为她们交不到朋友。“they will have 500 a year”在翻译时,译者在前面加上了“反正”两个字,充分体现了约翰人情的自私以及对金钱的贪婪。“what more could they want for?”在翻译时,把“需求”稍微加大了语气,译成“奢求”,更是把约翰对于可怜的母女的轻视与轻蔑发挥的淋漓尽致。五百磅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果腹,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约翰先生却发出了“how comfortable!”的感叹,最后一句的反讽更是把约翰的冷漠与残酷推向了巅峰。
例2:can he love her? can the soul be satisfied with polite affections? to love is to be on fire. like juliet. guinevere. heloise.他真的爱她吗?如此相敬如宾就能满足吗?爱一定要热情如火,就像是茱莉丽、亚瑟皇后一样。
这句话形象的揭示了妹妹玛丽安对于爱情的理想,表达了妹妹玛丽安的爱情观以及她对轰轰烈烈的爱情的向往。中文字幕中语气助词“真的”“一定”的添加,增强了语气,使要表达的感情更加强
烈。此外,“相敬如宾”和“热情似火”这一对成语代表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爱情观,这样翻译更是简练又不失原意,易懂又琅琅上口。
例3:is he a butcher? baker? candlestick maker? i'll winkle it out of you. 他从事哪一行?士农工商?我非打听到不可。
译者在翻译时采取了化具体为抽象的翻译原则。原句中的butcher, baker, candlestick maker这三种表示具体职业的名词被译者巧妙的译文抽象名词“士农工商”。旧时“士农工商”即代表着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因此,士农工商在此处代表着不同的行业。这样翻译既简单明了,也更符合目的语观众的理解需求。
例4:''it gives me great pleasure to restore this atlas to its owner. business prevents my delivering it, which will hurt me more than you。memories of your kindness must sustain me. and l remain.“谨将地图集物归原主。公事缠身,无法亲自奉还,遗憾之至,恐甚于各位。感谢各位的盛情吾将永志难忘”
该部影视中的书信往来被译者巧妙的译成文言文形式,这样翻译简练明了,又符合目的语观众的审美需求。文言文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韵律优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安定,文学上崇尚新古典主义,尤其在上流社会,更对文采与艺术极为重视。因此,译者这样的巧妙翻译也符合18世纪末的英国社会文化背景。此外,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文言文又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中国观众对文言文这一语体也非常熟悉。译成文言文也更加符合整个电影凄美的气氛。
例5:love is not love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 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 oh. no. it is an ever fixed mark that looks on 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 说变心就变心,哪能算是爱,哪能任凭抹灭。不,爱是永不褪色的印记,纵使有狂风暴雨,也永不动摇。
当玛丽安得知威洛比为了金钱背叛爱情,娶了一个价值五万英镑的陌生人时,妹妹玛丽安在狂风暴雨中喊出了她对于爱情的向往与此时的失望。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中,这句话最为精彩的反映了妹妹玛丽安的爱情观。这句话既是玛丽安对于爱情的憧憬与呐喊,也是作者简·奥斯丁本人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哪能……哪能……”句式的应用,以及“纵使……也”句型的应用使译本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使要表达的感情更加磅礴有气势。
例6: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you can grow potatoes in this dirt.你怎么弄的?这么脏,都可以种菜了。 土豆一直是英国人餐桌上的主食。尤其是在18世纪的英国乡下,自家种菜维持生计是自给自足的重要体现。集合名词“菜”指代具体事物“土豆”,既简单明了,又符合18世纪英国的饮食习惯与经济环境。
例7:l've heard nothing but ''dash wood'' for l don't know how long.她整天戴小姐长,戴小姐短的。
翻译的口语化也是该剧字幕翻译的一大亮点。众所周知,以剧情为主的影视剧主要靠人物角色间的互动来推动情节,而最重要也最常用的互动手段就是对话。既然是对话,其语句就绝不会太长太复杂,以免观众在欣赏过程中出现理解困难。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影视剧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浅显易懂的日常口语。翻译的口语化既通俗易懂,又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还减轻了目的语观众即时接受理解的负担。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非语言语境的概念非常广泛,包括时间场合、文化背景、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特征、心理活动等众多因素。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为影视字幕翻译提供了大的背景与框架;影视导演的自身文化背景无形的渗透到影视风格和字幕翻译的风格;小说作者本身的文化背景、爱情观与婚姻观也会对影视中人物对话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人物形象影响台词风格和字幕翻译风格,或正直或反讽,或谦虚或自大;人物的心理活动影响台词和字幕的语气,或温柔或伤感,或坦荡或纠结;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影响着人物对话的风格,或奔放或含蓄,或热情或婉约。总之,从该部影视中,我们可以看到非语言语境包含时间场合、文化背景等复杂因素,影视字幕翻译无疑受制于非语言语境的影响,非语言语境在影视字幕翻译中,有着潜移默化又不可忽视的作用。
5、结语
电影作为一种世界性、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世界各国的文化
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彰显。影视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翻译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对语境特别是非语言语境的充分理解与把握。非语言语境对于影视字幕翻译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可以消除对词语、词组意义上的分歧,消除目的语读者对影视字幕的不必要的误解,增补一些被省略掉的信息,帮助读者更加准确了解信息,充分表达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最重要的是帮助译者与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对话和故事情节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和深刻内涵。译者在对影视字幕翻译时,一定要及时认识到非语言因素语境的重要性,深刻体会社会文化背景,把握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特征,了解人物心理波动,领会人物对话背后的深刻内涵。译者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目的语观众的语言习惯、审美习惯、即时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将影视中的非语言语境充分利用起来,力争精益求精,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 廖慈惠.《非语言语境与言语选择》.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1)
[2] 梅晓娟.《结合语境,译出原文真义》.译著评析
[3] 王芳.《非语言语境与小说对话的翻译》.当代经理人.2006
[4] 王红云.《论非语言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今日南国.2008(7)
[5] 许立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 谭逸之.《非语言语境在诗歌翻译中的作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