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氧化物,本文通过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针对性探究及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精神的培养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健词:二氧化碳 氧化物 探究 兴趣
1.绪论
o2、h2、co2是初中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全面认识、系统掌握的三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氧气、氢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co2的性质,既可以对o2、h2知识起到再忆和巩固作用,又可以为后续co、h2co3、caco3等物质的学习起到一定的衔接与铺垫,所以co2性质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教学设计中,我们可将所授知识分解为一个个独立而又相连的模块。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与学生互动,将独立的模块串联起来,使学习氛围的营造、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习达到和谐的统一,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获得知识,又体验到探究的学习方法。
2.趣味问答、引入新知
谜语: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请问,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再请同学们深深呼一口气,想一下,“气”的成分中含有哪些气体?
其实,二氧化碳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它无时无刻都会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按体积计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占0.03%,如果超过1%时,就对人类产生危害;达到4~5%时,人就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人就会窒息,甚至死亡。
我们都知道,汽水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那再请同学们想一下,喝汽水为什么不会使人致死?
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
3.探究教学
3.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学习:1.研究物质的性质从几方面入手;2.研究物理性质从几方面入手;3.研究化学性质的重点在哪里?
演示实验:
(1)向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加入适量的水,迅速盖上玻璃片,震荡,玻璃片被吸住;
(2)再向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
(3)向一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口袋下沉。
通过演示实验知道:co2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演示实验1中玻璃片被吸住是因为p内
请同学们参考o2、h2的收集方法,想一下二氧化碳气体如何收集?为什么这样收集?
一般情况下,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原因是co2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加压降温冷却情况下,co2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 干冰易升华,在压力101kpa、温度-78.5℃时升华。
3.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请问同学们,如果不慎进入不熟悉的山洞,那么用“手电”与“火把”哪一种做照明工具更科学?原因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演示“灯火实验”。
“灯火实验”演示完后,同学们均知道进入不熟悉的山洞,应使用火把更科学,原因是co2不支持燃烧,也不助燃,如果浓度过高,火把就会熄灭。
演示实验: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水、醋酸,向其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2.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co2的水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3.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滴有石蕊试液的醋酸和碳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结论:水遇石蕊变紫色,酸遇石蕊试液变红色,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但受热易分解。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co2 +h2o=h2co3
h2co3 = h2o + co2↑
3.3小结
通过轻松愉悦的课堂,学生们对co2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不可能所有同学都能完全理解,但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慢慢融汇贯通。
4.教学反思
1)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科学
教学中,利用蕴含科学道理的谜语和动画短片,把学生的思维巧妙地引入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题,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问题意识。从他们已有的对二氧化碳的认识(经验性常
识)出发,带领学生深入学习科学知识,进而进一步思考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树立起科学观念,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2)从突出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
在教学中选择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实验探究与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与动手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3)学生获取知识和方法的途径趋向多样化
教学中除了教师和教材外,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课件、实验等也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特别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思维方法的碰撞。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我想,相对于掌握知识而言,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形成更需要长期坚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