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农牧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冬虫夏草。然而由于过度放牧等因素造成草场退化,冬虫夏草的无序采挖也已对西藏冬虫夏草适生地的植被和蝠蛾属昆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冬虫夏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针对由于盲目采挖冬虫夏草资源和市场缺乏监管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西藏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冬虫夏草;西藏;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s56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1-2584-04
冬虫夏草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生物资源之一, 早在15世纪藏医中就有记载。冬虫夏草已定为中国濒危物种和国家二级保护珍稀物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冬虫夏草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其价格逐年攀升,已成为冬虫夏草产区农牧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由于对冬虫夏草资源的无序采挖,使青藏高原冬虫夏草适生地的植被和蝠蛾属昆虫的生存环境遭受到极度破坏,已严重影响了冬虫夏草资源的可持续采挖和利用。下面就西藏冬虫夏草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 冬虫夏草的资源分布
冬虫夏草全球仅分布于中国、不丹、印度和尼泊尔4 国。在中国冬虫夏草资源主要分布于海拔3500~5 000 m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100多个县。据调查西藏7个地(市)中有6个地(市)产冬虫夏草,其中昌都地区11个县全部产冬虫夏草,山南地区12个县全部产冬虫夏草,林芝地区7个县全部产冬虫夏草,拉萨市1个城关区和所属7个县全部产冬虫夏草,那曲地区11个县中6个县产冬虫夏草,日喀则地区18个县中11个县产冬虫夏草,阿里地区不产冬虫夏草(其中有1个县不能确定),以上共55个县(区)有冬虫夏草分布[1]。
冬虫夏草是由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无性型: hirsutella sinensis)寄生于蝠蛾属的幼虫而形成的僵虫与子座的复合体。近年的研究发现冬虫夏草菌能产生多种具有重要医学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2]。全世界已报道的虫草属真菌有400多种,其中我国有60多种,可寄生于9个目昆虫的幼虫、蛹和成虫。在国内外部分学者和普通民众的概念中,把凡是由虫草属真菌寄生并能产生子实体的菌虫结合体都称为冬虫夏草,但实际上冬虫夏草菌只是虫草属(含约400个种)中的一个种而已。
我国学者自1958年起对冬虫夏草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对寄主蝠蛾属昆虫的种类和分布、生活习性、生物学和生态学、蝠蛾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关系,冬虫夏草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培养方法、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和有性型的分子鉴别等开展了全面的研究[3-8],进一步确认了中国被毛孢是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
2 冬虫夏草对西藏地区农牧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冬虫夏草已成为西藏当地农牧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据调查,冬虫夏草产区农牧民收入的80%以上来自冬虫夏草。由表1可知,随着冬虫夏草总收入的持续增加,冬虫夏草收入对西藏农业的贡献也在逐步加大。1999-2007年冬虫夏草收入对西藏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年均达10.84%。1999年西藏冬虫夏草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农林牧渔总产值的6.35%,到2007年达到了15.72%。
冬虫夏草经济给不同地区农牧民带来的实惠也有较大差异,那曲农牧民收入80%来自冬虫夏草。据有关部门统计,西藏自治区冬虫夏草分布面积为433.3万hm2,年均总资源量为65~70 t,每年的采集量保持在40~50 t,如果按目前市场价格10万元/kg计算,每年冬虫夏草的总产值为40亿~50亿元。因为冬虫夏草目前的采集与销售都是处于民间渠道,一般都是由农牧民、当地小商贩、外地商贩等掌控冬虫夏草交易,以中小量现金交易为主,冬虫夏草的采集量、销售量无法准确统计,入户调查得到的也只是大概的数据,所以总产值的数据不太准确。虽然这个数据不是很准确,但也能反映冬虫夏草经济对西藏农牧民收入的影响。罗绒战堆等[9]的研究表明,目前西藏自治区有超过75万农牧民的主要收入依靠冬虫夏草,其中那曲20万和昌都45万农牧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冬虫夏草,此外分布在其他次产区的近10万农牧民的主要收入也依赖冬虫夏草,它已成为青藏高原农牧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近些年来西藏冬虫夏草资源对农牧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课题组也进行了非系统的入户调查,如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巴河镇嘎壤村,该村位于318国道,全村14户人家,2010年冬虫夏草收入在3万以上的有9户
2万~3万元的4户,1万~2万元的1户,但是年均农业生产收入(除冬虫夏草收入外)除有4户达到了5 000元外,其余10户都不足4 000元。
目前对冬虫夏草的年总产量估计数据因计算方法和调查地的不同有着较大的分歧。对冬虫夏草每年产量的变化趋势专家和当地群众的态度也有所不同,一般专家认为由于每年的过度采掘冬虫夏草的资源量呈下降趋势,而当地的群众却认为上一年的采集不会影响下一年冬虫夏草的产量。农牧民普遍认为冬虫夏草的产量与上一年气候有关。只要上一年降水多、积雪厚,冬虫夏草就会丰收,近年来还发现冬虫夏草的产虫草区面积在增加,许多原来不长冬虫夏草的高山,由于气温的上升和降水的增多也开始长冬虫夏草了。
3 西藏地区冬虫夏草的管理
2006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第70号主席令,发布了《西藏自治区冬虫夏草采集管理暂行办法》,确定由西藏自治区农牧厅负责管理全区冬虫夏草采集工作。2009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议并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冬虫夏草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0号),指定由农牧部门负责冬虫夏草采集收购许可证的发放和监督管理工作。各地政府也加强了冬虫夏草资源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如制定冬虫夏草资源管理收费标准、发放冬虫夏草采集证,在冬虫夏草采挖期间抽调人员前往各采挖点设卡限制上山人数,并对各县境内无证人员及境外人员进行清查。西藏目前实施的“零距离”管理模式,做到了哪里有群众采集哪里就有工作组在服务。这些工作对规范冬虫夏草的采集和收购提供了保障。2012年在昌都地区野外考察时发现在每一个冬虫夏草采集点都能见到由地区、县、乡组成的工作组。他们的工作重点是检查冬虫夏草采集证和维持社会治安,并对各县境内无证人员及境外人员进行清查。 4 冬虫夏草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冬虫夏草在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 也带了诸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4.1 冬虫夏草的无序采挖
虽然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了冬虫夏草管理条例,并加强了冬虫夏草资源的管理,但是在冬虫夏草采挖证的发放工作中还存在着发放采集证的条件过低,只要交纳资源管理费就可获得采集证,无人数和时间限制等问题。对上山采虫草人员不进行任何环境教育和有关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宣传,使得见虫草就挖的野蛮采集现象普遍发生。对于采集面没有任何规划,成群的采集人员对于产虫草区进行地毯式搜索采集,相互竞争,根本不考虑为下一年留种的问题。这种掠夺式的采集对冬虫夏草下一年的生长造成了极严重的破坏,这对珍贵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如同贡布江达县江达乡某村长反映,1988年前后每人每天可以采挖800多根冬虫夏草,而2007年每人每天最多也只能采挖60根左右。由于冬虫夏草的市场需求在逐年上升,推动着人们无节制地采集,这种恶性循环已造成了资源总量逐年减少,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这一高原农牧民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途径将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
4.2 缺乏冬虫夏草市场的监管体制
目前有许多不法分子以假充真牟取暴利,有用凉山虫草、分枝虫草、地蚕、蛹虫草和亚香棒虫草等冒充冬虫夏草,还有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等经加工压模而成的假冬虫夏草,这些现象严重扰乱了冬虫夏草的市场。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精心呵护西藏高原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及其良好的市场氛围。
4.3 冬虫夏草引发的社会问题
冬虫夏草在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了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尽管冬虫夏草在近十多年的时间里给西藏农牧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它同时也严重打击了其他的传统产业,使得冬虫夏草产区农牧民过度依赖冬虫夏草经济,甚至失去了务农务牧的兴趣。如果将来有一天冬虫夏草产业出现问题的话,相应会出现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不言而喻的。另外草场边界及采集权等争议也成为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
5 可持续开发冬虫夏草的建议
5.1 引导、帮助农牧民开拓新的增收渠道
冬虫夏草经济是一个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条件的风险极高的资源型经济,如矿产和森林,它完全依赖自然气候条件,因此在全球气候多变的情况下其产量是极不稳定的。再者近年来虫草市场价格的起伏跌宕说明其中有市场炒作的因素。为了社会的稳定,帮助和引导群众开发新的收入来源应当做为
当地政府的首要任务。
5.2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意识
冬虫夏草为青藏高原的农牧民群众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众多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珍贵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对全体与虫草经济有关的人员进行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意识。同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保护冬虫夏草的生态环境,如限定严格的采集时间,在发放虫草采集证时注明采集的时间期限;对产冬虫夏草区进行规划,建立特定的冬虫夏草保护区,在保护区周边采取各种可行性措施,制定合理的采挖时间,做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5.3 调整虫草产区中小学生的暑假为虫草假
在产虫草期间中小学生的课程受到一定的干扰,家长带着孩子们上山采集虫草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如果西藏也能像内地许多地方一样,结合当地的生产需要调整中小学生的假期,把它当作一个合理合法的假期来对待,那一定会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并能够解决学生为了上山采集虫草而逃课的问题。
5.4 改变观念,加强对西藏冬虫夏草资源的研究力度
众所周知,虫草已成为青藏高原农牧民群众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其创造的经济效益甚至超过了其他传统产业。但是目前对其投入的科学研究经费远远低于对其他产业的投入。表明政府有关部门的观念还未能赶上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将高原的虫草产业列入主要产业的行列,并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为西藏虫草产业的顺利发展扫清障碍,保证这一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
2007年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启动了《西藏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经过研究已在冬虫夏草生态学、侵染途径,中国被毛孢真菌菌种活性粉剂、蝠蛾属昆虫种质选育、冬虫夏草孕育工程的技术与示范、虫草品质评价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 晖.西藏冬虫夏草资源[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
[2] 李增智,黄 勃,李春如,等.确证冬虫夏草无性型的分子生物学证据i. 中国被毛孢与冬虫夏草之间的关系[j].菌物系统,2000, 19(1):60-64.
[3] 赵 锦,王 宁,陈月琴,等.冬虫夏草无性型的分子鉴别[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8(1):121-123.
[4] 刘作易.虫草属及其无性型关系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1999.
[5] 王 宁,陈月琴,章卫民,等.虫草属多元起源的分子生物学证据[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9(4):70-73.
[6] 蒋 毅,姚一建.冬虫夏草无性型研究概况[j].菌物系统,2003, 22(1):161-176.
[7] 蒋 毅,姚一建.虫草属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j].菌物研究,2004, 2(1):58-67.
[8] 章力建,李 兵,胡育骄,等.我国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展望[j].农业展望,2010,6(3):32-36.
[9] 罗绒战堆,达瓦次仁.西藏虫草资源及其对农牧民收入影响的研究报告[j].中国藏学,2006(2):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