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肾绞痛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科38例在治疗肾绞痛的过程中当使用解痉剂及阿片类解痛药时,疼痛不缓解,运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观察镇痛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临床评价与总结。结果:38例患者使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后均达到有效镇痛作用,镇痛有效率为100%。结论:持续静脉自控镇痛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镇痛效果好的优点,要加强护理,利于患者健康,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肾绞痛; 持续静脉自控镇痛; 临床观察; 疼痛
肾绞痛患者来院就诊时一般非常痛苦,疼痛为阵发性发作逐渐加重,剧烈如刀割样。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必须尽快进行有效的镇痛治疗。近年来,持续静脉自控镇痛应用使这个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它使镇痛药物在血浆中能保持一个有效的、稳定的浓度。并且可让患者自行给药以迅速加强效果,治疗更加个体化[1]。本院肾绞痛使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科收治的肾绞痛患者38例,肾绞痛诊断的金标准:(1)急性腰腹部疼痛或伴尿频、尿急、尿痛;(2)肉眼和(或)镜下血尿;(3)尿中排出沙石;(4)肾区叩击痛和(或)输尿管压痛;有尿路结石病史或经x线和(或)b超证实为泌尿系结石或虽未能被证实,但能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肾绞痛。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26~57岁,平均46岁。肾绞痛诊断明确,都经过解痉处理疗效不佳的患者。结石直径均小于1 cm;均为单侧肾绞痛,肾绞痛持续时间6~36 h;表现一侧腰部或腰腹部绞痛,其中伴有恶心、呕吐13例,肉眼或镜下血尿5例,尿频、尿急6例,肾区叩击痛16例。
1.2 方法 均使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本院采用的是电子式镇痛泵,以电能为动能,包括泵体以及泵体相配的机械装置。泵体由微电脑和微电机组成,与其相配和的是一个旋转的机械装置。泵内药是芬太尼+地佐辛+昂丹司琼再加0.9%生理盐水至100 ml。镇痛泵以2 ml/h的速度给药,维持50 h左右。当患者还疼痛时,可以按压手控键钮,仪器就会追加给以预定的剂量,以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从而达到安全和满足患者镇痛的需求。
1.3 结果 使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满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疼痛级别将疼痛分为4级,0级为显效,i级为有效,ii~iii级为无效,以使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30 min后的患者疼痛情况进行统计,0级37例,i级1例,ii~iii级0例,患者满意度100%。其中1例需要追加用量。
2 护理
2.1 镇痛泵的护理 做好宣教,向患者说明静脉自控镇痛泵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治疗目的、药物的作用、剂量和反应等方面的知识,镇痛效果的确切性和安全性,详细说明镇痛泵的优点,消除患者的顾虑,让患者配合治疗,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把镇痛泵正确连在患者身上,静脉自控镇痛泵接到输液端,使用三通保证接头通畅。但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入,因疼痛时患者不方便操作自控键,并且下肢静脉输液容易引起静脉栓塞。护士接班时,应了解所用镇痛泵的类型,观察是否连接妥当,在镇痛泵的使用过程中,检查镇痛泵的连接情况及泵体、管道有无漏液情况,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皮肤过敏、出血、渗液、针头脱落等情况,了解患者镇痛的效果,询问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防止镇痛泵的故障而导致短时间内大量泵入而造成用药过量。在为患者更换、补充液体或静脉催药后,始终保持三通接头的通畅,以免影响镇痛泵的进药[2]。因为镇痛泵的设计进药量2 ml/h,非常少,为了保确药物顺利进入人体必须有输液带进。随着药物的减少,镇痛泵的扩张囊会渐渐缩小,直至完全缺瘪陷,说明药物已经用完,报告医生根据患者情况是否追加用量或拆除。任何使用中的问题都可联系麻醉师。
2.2 并发症的护理
2.2.1 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静脉泵的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由于吗啡等阿片类疼痛药兴奋延髓化学感受器引起的[3]。但肾绞痛发作时也会引起胃肠道的反应,还有是应用一些妇科的用药如甲硝唑也会引起恶心、呕吐。要区分恶心、呕吐的发生原因,并保持病房的安静,减少患者的搬动。出现恶心、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预防误吸,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严重时及时调整疼痛方案。本组患者的疼痛泵内都加有昂丹司琼减轻疼痛药的
作用,本组患者无恶心、呕吐发生。
2.2.2 镇痛不完全 首先检查镇痛泵的连接是否正确,静脉泵的通路有无堵塞;再询问患者有无按压加药器,按压的力度够不够;亲自为患者按压,同时检查进药情况[4]。因此,护士要加强巡视患者,把疼痛泵的患者列入重点交班,发现问题及时与麻醉师沟通作对症处理。
2.2.3 低血压 镇痛泵内药物通过促进释放内源性组织液而扩张外周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并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可出现低血压[5]。当血压低于基础压的10%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当血压低于基础压的20%时,应暂停使用镇痛泵并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同时护士指导患者或家属在使用镇痛泵时追加用药最多不超过9次,防止用药过大而引起低血压[6]。
2.2.4 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由于阿片类疼痛药物对一些特异性机体有致敏作用,诱发组织胺释放而引局部或身出现红斑或荨麻疹。遵医嘱注射异丙或静脉注射纳洛酮,并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抓伤皮肤。
2.2.5 呼吸抑制 阿片类疼痛药对呼吸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呼吸抑制虽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但泵内药物量较低,因而相对安全[7]。加强巡视,一旦发现呼吸<10次/min,要立刻报告医生,夹闭疼痛泵,必要时应用纳洛酮[8]。
2.3 加强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 有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护士是在疼痛出现后才给予被动的疼痛处理[9-10],且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疼痛重视不够,对疼痛患者的规范治疗了解仍然不够[11],从专业角度护士可能缺乏疼痛相关基本知识,主观缺少对患者疼痛的重视,另一方面,医疗结构疼痛管理工作培训不足,不能满足临床护士的需求。因此,科内护士学习人文关怀及疼痛的控制理论;麻醉师讲解镇痛药、镇痛泵的应用过程以及异常事件的发生前兆和应对护理措施,对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理论知识的培训。更多地了解患者疼痛期间生理心理的变化,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升护士的疼痛知识水平,才能够正确管理患者的疼痛,满足患者对疼痛处理的需求。 调理 使用镇痛泵使交感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受到阻滞,内脏平滑肌因交感神经纤维阻滞而张力降低使胃肠蠕动受到抑制,产生腹胀的表现。应指导患者起居有时,适当运动,不能过劳,饮食应营养丰富,并少吃产气食物,防止肠胀气。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
3 讨论
肾绞痛多数是因为尿路结石在排出的过程中停留在输尿管处,引起输尿管急性梗阻,造成输尿管平滑肌收缩痉挛,管腔内壁张力增加,这些部位的疼痛感受器受到牵拉后引起剧烈疼痛;结石梗阻可引起输尿管黏膜水肿,结石周围组织的局部水肿可解释为何小结石也引起梗阻,同理水肿也是阻碍结石排出的重要原因。由于黏膜水肿的存在,使结石的排泄通路变窄,管腔内壁张力增加,进而加重肾绞痛的程度。由于疼痛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使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导致烦躁不安、忧郁,继而影响消化系统功能、体力的恢复及对内分泌的影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
本组38例肾绞痛患者,均在使用解痉剂(氢溴酸山莨菪碱)及阿片类镇痛药(如哌替啶)下疼痛不缓解,若继续增加药物用量,可产生口干、排尿困难、肠移动减慢及成瘾等副作用,重者危及生命。于是本院使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有效的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患者自控镇痛具有起效较快、无镇痛盲区、血药浓度相对稳定、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患者并根据自身需要控制用药时间及剂量,从而有效克服药物动力学的个体差异,是一种真正人性化、符合不同患者需要的个体化镇痛治疗[2]。同时减少医护人员的操作。但是,镇痛可带来一些不良反应,故临床的细致观察、合理的预防与及时的处理尤为重要。
临床出现的恶心呕吐、低血压、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患者的思想负担,要求医护人员要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心理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静脉自控泵的应用,缓解肾绞痛患者的剧烈疼痛,避免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但使用过程中有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引起注意,在临床上,医护人员正确了解镇痛泵的原理、结构、疼痛药的药理作用以及得到规范化的培训。这样患者不但达到有效的治疗,并且对出现的不
良反应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提高了镇痛泵的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患者无痛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煌,谢观土,张永福,等.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12):349-360.
[2]苗丽华.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护理[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23-24.
[3]周自永,王世祥.新编常用药物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83.
[4]孔爱华.术后自控镇痛泵(pca)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203-204.
[5]谢春玲.术后应用镇痛泵发生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48.
[6]邓平香,王一技.病人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15(5):19.
[7]顾潇,张海燕,康琳.护理干预对开胸手术使用镇痛泵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8,22(1c):25.
[8]黄剑.外科术后病人自控疼痛泵的应用与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09,7(6):1483-1485.
[9]汪晖,徐蓉,黄海珊.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相关知识及态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11):8-10.
[10]张晴,汪晖,黄海珊,等.慢性疼痛患者管理行为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7):9-11.
[11]陈金生,高崇荣,卢振和,等.浅谈疼痛医学教育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