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农村经济也开始其市场化进程。农村的农业相对于城市的工业而言,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遇到更多的阻碍和限制,所以我国在推进农业经济市场化时应注意解决问题、扫清障碍、提供保障。同时,农村经济市场化应向着多元和国际方向发展。在财政的有效支持和融资渠道扩展的前提下,发展适应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农村经济;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
一、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必要保障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步转变
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进而阻碍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市场化程度。因此,转变二元经济体制将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在制度建设上应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将社会保障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重点解决农民的养老和医疗问题,使农民在无后顾之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农业经济上逐渐与市场接轨。其次,在户籍上打破城乡分割模式,解除城乡之间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壁垒,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城市迁移,为农村经济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最后,提倡城市反哺农村,城市应为农村提供必要的技术创新支持,促进农业科研开发,提高农业的科技竞争能力。这都保障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运行。
(二)国家财政的必要支持
农业生产具有脆弱性,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防范保护,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因此加强对防汛抗旱、水利设施的财政支持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稳定性。二是资金支撑,农业若想提高其市场化程度,必须走生态、节能、高效的发展之路。而财政对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财政是农业发展的保险,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促使农业向着好科技、市场化之路稳步迈进。
二、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农业走向问题
1.城乡互动发展模式。农业的市场化强烈地依赖城市的市场化,城市的市场化程度也受农村市场化程度的制约。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实现依靠城市市场化的带动,城市工业发展的基础原料供应需要农村的稳定供给,建立两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机制将为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扫清障碍。
2.创新农业演进。特色是现代社会的追求,农村经济在发展应注意在摆脱传统的同时保持传统,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特色文化,形成特色化的农产品,以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生态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农业发展应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发展立体化的农业,加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注重生产技术的规范化,提升农业的亮点化程度。同时,加强生态园的建设,形成特色的农业生态景观旅游带。这样,农村经济在生态发展中将实现多重经济收益,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最终为农村经济市场化奠定坚实的经济、科技基础。
(二)平衡发展问题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各种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将对国民经济的要素产生影响,因此平衡农业各领域的发展和平衡农业在地区的发展同样重要,它们都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没有农业的健康化何谈农业的持续化,更何谈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只有农村经济各领域平衡发展才能有序推进农村市场化。
三、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走向
(一)多元市场化
1.土地要素市场化。土地是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基础,它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要素。在我国,土地形式分为国有和集体所有,这种土地所有制形式或多或少限制了土地的流转。而土地流转的频次和广度影响着土地的市场化程度,所以鼓励农村土地流转、给予农民对土地的自由处置权将提高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水平。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转化为非农非农土地,但在此过程中存在非法征用土地的问题,也就是本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被用于非农生产。因此加强对土地非农使用的监管,减小未经依法批准的用地占征用地的比例将会提高土地在非农使用中的市场化程度。无论是农业用地还是非农业用地都要提高其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水平。
2.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主要体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上。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业的转移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
的是社会保障问题。今后,政府将逐渐解决农村人口在城市务工的基本社保问题,加大对此方面的财政支持,使得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剩余劳动力选择在城市从事非农就业岗位。未来农村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农民选择职业越来越自由,农民在劳动力市场越来越平等,这一系列的变化将是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特征。
3.农产品的市场化。我国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是从放开农产品市场开始的。农产品市场化的前提农产品质量的上升,提高农产品质量不仅需要外界的科技支持,而且需要农民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对农民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及生态技术的培训显得非常必要。在素质和知识上有一定提升的农民将在集约利用土地的情况下倡导生态,生产出高品质的特色农产品,提高其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此外,在城市也会打开对农产品的吸纳和深加工市场,在城乡联动的条件下,农产品将更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中国的农产品将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4.农村金融的市场化。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农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农民自有资金、国家财政支持和金融机构的融资,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金融机构的融资。在我国主要的支农金融机构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由于农民数量庞大,融资依然存在一定的障碍。今后,应进一步拓展农村资金的来源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和资金扶持的领域,逐步引领农村金融向市场化方向迈进。金融的市场化是一项惠农利农的好政策,它将给予农业或是农业企业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得农民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农业的国际化之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也不断在加快,农业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前提下,我国必须不断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其市场化程度,以更好的质量和更高的标准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农业的国际化一直秉承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利用国外自贸区的引进农业技术,逐步优化我国农业的经济结构,进而推进农业贸易的自由化,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的管理,不断向国际标准迈进。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农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应重视的几点问题。
1.完善战略布局。农产品走向国际,开拓市场是重点。对于周边国家而言,我国农产品的优势在于运输成本小,价格相对低廉,因此我国应抓住优势,开展与这些国家的长久合作。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众多,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相对与这些国家而言,我国在农业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所以我国更应该充分开发这个新兴市场,为农产品出口开拓新路。
2.新技术在农业上的推广。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水平高,我国应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农业技术交流,以消除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某些技术壁垒。同时,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新能源,这样,既能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又能发挥生态效益,进而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3.国内资源整合。我国国土面积大,资源分布不均衡,只有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资源,发展具有当地优势的农业生产,利用地形地貌开发新能源,才能提高我国资源的使用效率,真正提升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