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房价持续上涨,住房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是影响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社会福利体制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其中,保障房建设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大部分保障性住房往往选址于偏远的郊区及城乡结合部,公共设施配建严重不足,导致入住的居民生活质量十分低下,未能实现建设优质社区的预期目标。文章试从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公共设施配建现状等方面入手,对当下保障性住房公共设施配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以期对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公共设施;配建;完善
1 引言
当前,住房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解决低收入群体的起码居住问题,不仅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抑制房价并实现城乡居民住宅理性消费的重要基础。鉴于大部分城市市区土地大部分处于“寸土寸金”的市场态势,保障性住房往往选择偏远的郊区或城乡结合部进行建设。由于这些地区的公共设施配建的缺失,导致入住的居民出行、买菜、上学、就医等十分不便,无形中增加了家庭生活成本,甚至直接影响保障房的入住,背离其惠及民生的建设意图。本文将分析现状保障性住房公共设施配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保障性住房的选址
所谓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由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目前国家又推出所谓的公共租赁房、安居商品房等,其实都可以并入以上三种住房类型中。政策性租赁住房主要是以低于市场租金的方式解决城镇中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镇房屋拆迁户、引进的高级技术人员、异地调动的机关干部的过渡性居住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则不同,经济适用房的土地来源为政府划拨,而廉租房的土地来源和建设资金都由政府提供,且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这造成了地方政府的大量财政支出。然而,目前地方政府的财政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赖土地出让,因此,为避免大量土地出让收益的损失,保障性住房选址不可能选址于“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而往往选址于郊区或城乡结合部等偏远地段,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 保障性住房公共设施配建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选址于郊区或城乡结合部,不仅导致住户远离市中心区,出行不便,就业困难等问题,同时,由于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仅为政策性资金,导致各项公共配套设施的配建压力很大。部分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廉租房,房子周围缺少菜市场、学校、诊所等公共配套设施,无形中增加了这些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背离政府建设保障房的建设初衷。
3.1 物业管理
由于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廉租房住房家庭不用缴基本物业管理费,只需支付一定的房租,而且房屋的维修和管理费也没有另外缴纳。这些资金根本无法正常支持廉租住房社区的物业管理服务,这就导致了现在的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混乱,质量低下。
其次,由于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通常采用政府的行政管理,这完全不符合物业管理的市场性,同时也严重降低了保障房社区物业管理效率。很多保障房小区投入使用几年之后,就会出现物业几乎形同虚设,工作十分拖拉等现象。
3.2 学校
就教育配套来说,幼儿园、小学、中学无论从数量还是各自的服务范围都未能覆盖保障性住房住区。随着居住人口逐年递增,保障性住房住区的孩子上学难的矛盾也日益严重。保障性住房由于是市政府工程,房子建成后并无建设配套的教育设施。而很多学校都是划片区招生,如果没有主管部门的通知,是不会将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小区纳入学校片区的。
很多保障性住房小区没有幼儿园、小学,就算极个别的有中学,与市中心学校相比,教学质量、师资力量也往往差许多。
3.3 健身场所
目前大部分保障性住房社区都极其缺乏健身设施,部分保障性住房社区甚至一件健身器材、一条健身径都没有。同时,由于缺乏维护、管理,安装的建设器材也往往由于使用时间过长而损坏,存在安全隐患。
3.4 医
疗设施
保证性住房保障对象中,老年人占有较大比例,特别是体弱、多病或是残疾人群,他们对于社区内医疗的需求具有更大的依赖性和迫切性。但是很遗憾的是,很多住区的医疗设施十分缺乏,不仅没有社区卫生站,甚至连药房也没有。住户每次买药都要往返十几公里,但是如果公交车收班后,很少有出租车到这些相对偏远的小区,出行十分不方便,真的有突发疾病时情况就会十分危险。
4 保障性住房公共设施配建建议
针对目前保障性住房公共设施配建存在的问题,作者建议相关部门从源头入手,减少以上问题的出现,这是解决保障性住房公共设施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
4.1 科学选址,引入公共设施预评估环节
由于政府在保障性住房选址时,未能充分衡量该区落后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产生的巨大成本,极易造成日后的各种问题。所以,在选址前应研究该区域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布局规划,同时将公共设施建设条件作为核心考量因素之一。
4.2 建立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数据库,实时更新信息
作者在对保障房信息项目查阅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同一个项目会同时出现在连续几年的竣工项目列表中,而且都需要进行同样的公共设施配建。作者认为应该建立一个数据库,能够在空间上反映本市每年的建设具体情况,实时掌握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建立数据库可以令到相关部门的信息连通、对称、共享,各个部门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负责的环节不同,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使每个参与其中的部门都可以掌握到项目的全方位进展。
4.3 拓展保障房公共配套资金来源
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依赖政府拨款的方式,未来,除继续加大政府投入以外,应拓展其他资金来源,以解决保障房公共配套问题。例如,建立合理的利益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适当引入社会资金等。
4.4 政策引导
各级政府应该从财政补助和税收减免方面出台优惠措施,以引导保障性住房社区公共设施配建的积极建设。例如鼓励社会组织为保障房建设社区诊所、学校、文化室、健身场等公共配套设施,在用地、相关审批程序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建设完成后,给予建设方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权或使用权,以利于资本的回收;对录用保障房小区内人员就业的社会组织给予财政补助政策扶持等。
5 结束语
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我国还刚刚起步,由于并没有太多的以往经验以及案例可以参考,因此在政策的执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公共设施配建不全就是其中之一。保障性住房是国家未低收入人群提供的社会福利措施的一种,是政府关注低收入群体安居的工程,是民生工程。因此,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和协调,来实现预期的令居民安居乐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渺稀.人口年龄结构与社区服务设施规划配置指标研-以上海市江湾、凉城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25~28.
[2]田野.转型期中国城市不同阶层混合居住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panter j,jones a,hillsdon m. equity of access to physical activityfaculties in an english city [j].preventive medicine,2008,46(6):303-309.
身份证号:44200019861121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