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阐述了水系对滨水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性,研究了滨水城市特色规划建设的设计理念,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滨水城市规划建设的案例,提出了坪山河流域城市建设的规划思路。
关键词:滨水城市;水系;坪山河
1 滨水城市特色规划建设设计理念
在我国,很多传统的城市都是依山傍水而建,人们认为依山傍水风水极佳之地。如今,滨水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世界化的现象。从马来西亚 kcching市的“开发海岸”到日本“复兴大阪”,或者从英国伦敦“再造牛津港”到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将滨水城市的建设列为重头。其核心建设理念就是:用滨水之便,升城市品位,促经济发展,造全新风貌。另一方面,今天的城市对周边水系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城市与水系的关系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滨水城市的规划建设实际再次成为重点。通过总结,可将滨水城市特色规划建设设计理念概括为以下几点:
1.1 水系功能完整原则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滨水城市规划建设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满足传统水系抗旱、防洪、排涝的功能的基础上,应满足改善城市周边水域环境和优化水域生态系统的目标,使滨水城市更加环保,周边环境更加生态,市民生活更加舒适。
1.2 水系生态丰富原则
水系生态的建设对滨水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滨水城市规划建设中应注意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首先,应该保持滨水水系的自然格局的完整性。其次,对滨水水域的设计应该尽量采用合理的自然化设计方式,按照生态学理论进行布局。最后,在滨水护岸方面,应采用非可视化护岸方式,放弃单纯的钢筋混凝土护岸结构。
1.3 水系环境优化原则
一方面,应该大力控制水系污染,从源头防范污染水系的发生,禁止一切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水体,从根本上优化水系环境。另一方面,在滨水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尽量将城市内部水系与外部水系想连结,使死水变活水,为城市水系营造一个流动的循环体。
1.4 水系文化延续原则
在滨水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是在滨水城市建设中应发掘滨水区资源,保护特有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明。二要合理布局城市交通,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水域的存在,建设近水、亲水的环境。
2 案例分析
2.1 国内外滨水城市建设动态
国内外滨水城市规划建设中对水系的规划设计进行着不同的实践。国外优秀案例有:英国的伯明翰市在城市更新和建设中以运河作为目标,充分利用运河提纲的资源,合理布局城市建设。欧洲的莱茵河流域通过对滨水城市的治理优化了当地水系建设,为市民提纲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加拿大的多伦多滨水城市合理调整工业化流程与水系的建设,充分利用水系实现了城市多元化价值。在国内,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美誉的桂林,通过“环城水系改造两江四湖工程”建设,合理规划水系与城市建设,不但促进了城市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展现了地方特色。在沈阳,通过多年的努力,沈阳市实现了“春有水,夏可游,秋可观,冬可戏”的目标,建成了城市良好的生态骨架。天津通过修复水系工程,恢复了天津的生态系统,使天津成为“北方水都”[2]。
2.2 坪山河流域规划
坪山河作为深圳的主要河流之一,自西向东贯穿坪山新区。此次坪山河流域规划范围主要为坪山河流域核心地区,包括坪山河干流和南部支流流经的区域,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图1为坪山河流域规划范围图。
坪山河流域规划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到建设生态示范区,合理布局坪山河流域水系与城市的发展,进行资源重构,建设理想社区中心的空间模式。为此,坪山河流域规划主要遵循以下思路:以塑造城市滨水气质——建立坪山河开放空间体系、营造滨水生活方式为规划目标。主要内容是以坪山河为城市肌理,自下而上进行城市空间重构,通过城市特色的营造,体现城市价值。规划重点内容有:水体治理、绿色生态城市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市文脉延续、特色城市景观塑造、城市价值营造等方面。
对坪山河流域水体治理,主要完成生态环境的恢复,重点是恢复河道自然形态,构建生态、自然的滨水地区意象。改变目前坪山河两岸工程设计思路,结合两岸的公园、湿地,将人工化驳岸转变为具有野趣的自然生态岸线。
绿色生态城市构建首先建立“滨水生态安全格局”,确保最大限度地共享坪山河滨水资源。然后根据滨水地区生态敏感性划定城市“滨水生态界限”,即“滨水核心区、滨水缓冲区和城市建设区”。在防洪工程、市政管网、场地环境建设中融入低冲击开发理念,尤其是需要规划必要的城市空间,将防洪与水资源利用统筹考虑,建设低冲击生态示范区。采用低碳城市的理念优化城市结构,引导城市低碳生活方式,并在社区内建设慢行系统,满足各功能区相互之间的可达性,构筑慢行社会生活体系,共建低碳理想社区,共享低碳宜居生活。
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具有滨水气质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地区-社区三级服务系统,强化城市基本结构单元-社区的建设,构建理想城市社会的空间组织模式,强调社区的地域、社会、服务、交往、认同感等特性的建立,以及居住、工作、休闲、购物等多功能的综合平衡。
城市文脉的延续主要针对坪山河周边深圳客家建筑的聚集地区,沿线分布有三十多处客家建筑,是坪山历史文化遗产廊道。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内涵,结合客家建筑的保护性利用,创造有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城市文化场所,带动城市文化发展。如图2所示为坪山河流域客家历史建筑分布示意图。
特色城市景观塑造结合坪山河流域的景观特征,建立“一横两纵主轴线、三类景观风貌区、四大公共服务空间核心、四大绿化核心”的滨水城市意向。构建坪山河滨水空间景观和南北核心区景观主轴线,串联各类景观区和公共开放空间核心,形成坪山河流域树状景观轴线体系。
城市价值营造城市价值体现的核心内容为滨水地区的土地潜力挖掘,原则为:城市滨水核心地区,即水面、公园系统,需政府收回进行公共服务空间塑造,包括水面、滨水空间、城市公园、城市各级服务中心、公共场所等;城市开发地段,是城市经营价值直接体现,结合现状特征,加大力度进行整合,充分体现城市景观建设的附加值,整合后土地可以用于拍卖、拆迁安置等,功能以居住、商业、办公、商务、公寓、酒店为主
3 结束语
“水为无物之源”,在城市建设中水系关系到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但随着城市的建设扩张,很多城市水系遭到破坏,失去原有的自然水系生态,当城市发展到今天,需要重新重视水系对人、城市的重要性,水是城市的灵魂,重新构建滨水城市的自然生态特色。
参考文献
[1]周萍,宋师珍,周永旭.佳木斯市滨水城市建设水系规划框架构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
[2]张向东.水系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j].水利水电技术,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