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把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观点、信念、情操、性格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数学的德育功能。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知心 信任 渗透 换位 言传身教
一、教师的知心信任
农民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的施肥浇水;医生治病要了解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也只有了解学生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方法、采取教育措施。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体健康;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在学校内的活动,还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社会上的行为;我们不仅要了解优秀学生,更要了解中间生和后进生,促进暂差生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只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需求,才能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只有了解、信任学生,学生才能向你敞开心扉。
人们常说,爱优等生易,爱暂差生难,但我本着“要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原则,从保护、尊重后进生入手,对他们优先关怀,优先提问、优先批改作业、优先参加活动,尽可能多地给予表扬、鼓励和信任。
二、教师的教学渗透
教师在备课中应为整章、整单元的教学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和设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有的教材内容本身就提及数学发展史科,都是应介绍有关资料,特别是我国历代的数学成就。例如:在学习“角与角的度量”这节课时,教师向学生介绍角度是60进制的,同时也可以介绍平常遇到的数都是十进制的,结合“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教学,介绍我国在公元前商朝就开始使用了这种先进的记数方法,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种记数方法的国家。教师简短的介绍,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如:华罗庚从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坚持这一发现。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这样做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例如:教学“科学记数法”时,补充“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2亿人可以节约12亿粒米,重量是2970000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多少千克?”的习题。学生得出结果后,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21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了折线统计图(某地的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学生可以从题目中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到我们生活的环境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三、教师的换位思考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绝不是一般的规章制度所能制约的,也不是简单的行政手段所能管理的。班主任的工作时时处处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真诚情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处在学生的位置思考问题,体验他们的感受。由此我经常“换位”思考:工作中是不是还在有意无意地排名次?工作中是不是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了优等生、暂差生?回答是肯定的,看来我们的教育思想还没有真正改变,我们还需要彻底“换脑”。这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付出满腔的热爱,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四、教师的言传身教
华盛顿斯诺荷密司中学校长要全校教师时刻铭记:“我是教师,我的言行会直接影响青年的头脑,反馈于社会。我的教学天长地久,影响着人世。”这段话就极其深刻地指明了教师的神圣职责及其言行对学生、对社会的影响。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智育、德育巧妙结合,相得益彰,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认认真真工作,实实在在做人”是我的做人准则;“严于治学,勇于创新,勤于事业,乐于育人”是我参加工作五年来为之奋斗的目标。我用我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着教师“乐于奉献”的精神,并不断把它发扬光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重在经常性地渗透,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网站.1999-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