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论当代画意摄影中写实绘画的精神
  摘要:画意摄影作为在新媒体时代倍受欢迎的风格摄影,在历经沧桑的不断锤炼中传到当代拥有了自身的个性和光彩,其中不乏蕴涵着写实绘画的精神,它在此中吸取着营养,不段创新尝试,力求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本文通过其传到中国之后与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结合,阐明两者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不可割裂的关系,同时从色彩,结构,意境等方面探讨中国式画意摄影的风格形成,这与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发展密不可分,进一步探索画意摄影的发展方向,以适应时代需要与当代审美体验。
  关键词:高艺术摄影 特殊工艺 写实油画 画意
  一、 画意摄影的历史渊源
  1.画意摄影与写实绘画的渊源
  画意摄影最早可以追溯到摄影术发明时期,众所周知,达盖尔本来就是一名画家,而摄影术的发明的早期目的就是作为绘画的一种辅助手段,因此研究并获得成功,那么它与本身就和绘画有着不可割裂的血缘关系。
  摄影在成长初期却面临“摄影是不是艺术”这一问题时,处处模仿绘画,借助于绘画已取得的一切成就来证明自身所以摄影界开展了近半个世纪的画意运动,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在英国出现的高艺术摄影,为了达到绘画所产生的笔触、美感、韵律感而运用了底片叠印、照片拼贴翻拍等成像技术模拟和效法绘画的感觉,后来又因绘画也因摄影的纪实性从写实转向了色彩及意像性的尝试并形成了新的风格,但同时摄影也随着绘画风格的转变出现了绘画主义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和印象派摄影。然而这些尝试不论是采用直接拍摄或特殊工艺以产生画意效果,其目的都在于力图证明:摄影是一种能够制造艺术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照抄于现实。
  在《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就有提到“画意派运动的先导是19世纪50年代末期雷兰德和罗宾逊的‘高艺术’摄影。他们的作品像以后画意派作品那样深受当时风行的绘画格式的影响,但他们都曾为摄影取得和其他视觉艺术同等地位而竭尽全力。”
  最终摄影从“模仿”绘画开始明确了其是一种艺术样式,当然随着这种样式的不断延伸最终又脱离了绘画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但画意摄影做为在对绘画借鉴和摆脱的游离之间摸索和寻觅自身语言的一种摄影风格一直存在着,在其后又衍生出了沙龙摄影和现代的摄影写真,即使在当代的一些婚纱照及人像作品当中也常现其踪影。
  2.中国式画意摄影的发展
  然而因为文化及地域等因素导致了各国的画意摄影风格有一定的区别,特别是我们这样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说,摄影受到绘画的影响更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样式。例如最近比较流行的中国风摄影,往往就是借鉴了水墨或工笔画的意境和表现形式来进行塑造的创作的。但一提及我们国内的油画风格的画意摄影,就成为了地中海风格中带东方面孔的“油画写真”,涉及到了油画就定是西方19世纪前的浪漫,但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人都知道经过上百年的演变,中国当代油画早就在数十年前就脱离了西方或前苏联的写实模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同时在多元化的今天,中国油画在技艺和手法上不断的创新,形成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风格,如罗中立、张晓刚所代表的伤痕艺术、王沂东、何多苓代表的抒情现实主义、岳敏君、方力钧的玩世现实主义等等,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时代又能对中国的画意摄影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画意摄影表现中诞生了中国特有的风格样式。
  二、在画面表现层次中国写实油画对画意摄影的影响
  画意摄影一般都在强调在摄影的中期或后期技术化的在画面中营造画意的空间。例如法国著名画意摄影师罗伯特· 德马奇就倡导摄影作品以达到绘画的效果为形式最高目标,同时还建议摄影师应进入美术馆和艺术沙龙对展出的绘画作品的构图方法、表现方式、用光及背景设定为创作的样本进行参考。
  那么由此而来达到相应的视觉效果就成了画意摄影的重要研究方向,那么中国当代油画又对我们所何种的启迪呢?在当代所有油画作品当中色彩和构图都是我们所探讨的主要方面,同时也是与摄影相通的两个方面,以此角度来进行研究可以更进一步的分析借鉴。
  1.色彩表现
  在色彩上认知的差异性是我们中西方视觉艺术中最常见的问题,因为环境、文化、生理等原因所导致了中西不同的色彩观和喜好,我们可以去参考下如西方油画中常出现的昏黄的暖棕色或用纯度较高的明快色调,但我们可以

再看一下杨飞云、陈逸飞两位人物画家的作品,他们虽然在技法学习西方古典油画但是色调却偏冷灰并常运用高级灰来铺大块面。
  在我国的仿油画摄影当中即使不谈及小众的实验性摄影,很多商业人像摄影当中也出现了很多的例子,如春光映画在2012年推出了一系列写真及广告作品当中,除了飘逸的东方神韵外还在色彩上偏于使用了藏蓝、生赭、中镉黄等中国当代油画中常出现的色调,这表明了中国的画意摄影也随着我国主流绘画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着改变。不再故意于接近和仿貌于西方古典油画。
  2.构图形式
  在构图方面,东西方基于不同文化及哲理观念,所以造成中国文化下的一些列绘画在构图方面与西方有着一定的差异,西方的传统绘画,在空间塑造中强调透视、逻辑、对称、明暗的对比等等,更多的是科学上的对现实分析后的摹写表达。而东方的传统艺术构图理念成倾向于平面装饰性,在画面中较重于层次的变化使之在一个二维空间里拓展深度。
  西方由于时空分离的观念,造成了其传统造型艺术中时间性的缺失。到近现代,西方绘画虽着意追求时空结合,但并未深入展开。而东方的平面表意观念在油画写实创作上平面也始终有局限,但相对西方绘画在近代所遇到的困境来说,中国油画将传统构图观念运用于空间体积的塑造就有了深远的意义。
  这样一比较,发现中国以线性的、音乐性的气、势、韵为特色,西方则以几何面性的、建筑性的构成为特色。如何将这些构图理念渗透于画意摄影当中,中国当代写实画家们的作品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例如艾轩的成名作品《天际》,画家在画面中没有像西方绘画中十分强调于透视和光影轻重的变化,甚至女孩的衣服、头发、小狗的毛发等在色调和空间感上都几近与背景相似,但画家却以虚实层次配合笔锋变化,不但拉开了画面的主次关系又在立体的空间中加入了平面的装饰感,为画面添就了几分诗意、几分神秘。写实绘画与画意摄影在艺术创作中完全可以互通有无,这一观念在上百年前就已成形,所以将构图理念如何巧妙的融合于画意摄影创作也是我们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三、中国当代写油画中画意的介入
  那么如本文前面所述,是否以中国写实油画的色彩、构成及它所有的画面特点为一身就可以说,中国的画意摄影就拥有了高的艺术价值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以我们当代的数字画技术来说这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也有很多人在尝试,可结果是大多人都得到一个廉价的“油画写真”。谈到画意摄影的意境,安娜·h·霍伊在其所著《摄影圣典》中写到“画意摄影,一如唯美主义绘画,都生于世纪末文化,而这种文化不再相信实证和物质进步,在日常生活的机械模仿与想象或回忆的世界之间,它更倾向于后者。”
  我们常以从艺术意象论方面去探索写实油画的“诗化”,以此为绘画之所以为艺术而不是技艺的界定,对于画意摄影本身在艺术意象论研究艺术的意象转换之下,借法其而寻觅柔润,追求和谐,表达象征,融入浪漫,抒发情感,凸显韵味等等来赋予摄影以诗意,那么画意摄影才能够提到艺术的高度,拥有了灵魂。画意摄影的意象化是个值得探讨的议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表达为写实油画的“诗化”所转达于摄影之上的“诗意化摄影”。而这种“诗意化”的画意摄影形式即使褪去了油画的质感、光影、构图依旧是成功的,所以不论是技法或技术本身都仅是为其达到最终的画境所进行的,那么由此可以得出画意摄影最终要从中国当代写实油画中所借鉴的就是“画意”,绘画中的笔是工具,是外物于相机本身一样,但用其所达的意境表现才是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画意摄影中意的表达尤为重要!
  因此,作为一种创作样式,画意摄影中的画意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仿画”,唯美主义表达和绘画意境才是其实质和渊源所在。摄影作为一种获取、保存和再现影像的工艺技术不断的发展,在当今的世界数字化技术的兴盛发展又为摄影艺术在唯美表现上提供了无尽的可能。因此,从画意摄影的艺术性出发,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对中国当代油画和画意摄影的本质进行严谨的学术探析,对其相互影响发展演变进行科学的梳理归纳,对当今我国艺术摄影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霍兰·蔡尔德 著 《艺术的心理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03年版
  [2]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著《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顾铮 《世界摄影史》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6.7
  [4]林路 《摄影思想史》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8.3
  [5]鲍昆 《中国摄影》 2008 4月号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当代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冯小刚电影对当代中国人情感变迁的诠释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意识思辨
    金岳霖的知识论概念及其当代比较
    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分…
    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中的文本和语境
    论学生工作性质的当代定位
    矛盾的自我认同:当代国有企业工人劳动模范的…
    论当代中国公益慈善观念的冲突与社会共识的…
    延安文艺研究:历史重评与当代性建构
    SSK、后SSK与科学哲学的当代重建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内在逻辑与当代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