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个学习领域,在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体育课,这也是完成五个学习领域内容的主要途径,但调查表明,目前体育课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并没有完全达到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存在着如体育教师创新能力有限、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而开展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则能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各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终身体育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教师和学生一专多能,因此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与课堂教学及其他各类活动的有效结合,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兴趣小组活动;有效结合
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近年来,随着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体育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也在一天天加深,其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发挥专长的功能也不断凸显。在这种状况下,课外体育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自然就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对学生、教师自身及学校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入手,引出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优势,从而对两者结合的有效结果进行分析,强调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重要性。
一、当前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1、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现在的体育教师并非人人对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在行”和“娴熟”,总会存在几个不太擅长的弱势项目。目前,中小学的体育课大多都是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教师自己得心应手的,往往教的认真仔细,教师不擅长的,自然也就匆匆带过。可是,教师的专长,并不一定就是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因此,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2、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兴趣不同。
一个班级中有几十个学生,就存在几十个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成长环境又使其各自的综合素质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同时,男女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如果强行统一安排课程内容,难免会使一部分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且学校一般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每节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教师授课只能“蜻蜓点水”赶任务,根本无法讲透,也做不到因材施教或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也难有充足的练习时间,不利于学生参与能力的提高。
3、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多,缺少主题。
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可谓内容丰富,但是正是因为丰富的内容,使得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着内容求全求多的问题。教师的主观愿望是把什么都传授给学生,但对学生来说,则缺少学习的主题。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学习的时间有限,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教师是什么都想教,也可能是什么都教了,而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什么也没有学会!很多人回忆起当年的体育课是一脸茫然。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在运动技能的掌握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
4、课外活动场地少,人数多。
课外活动往往缺乏组织性,基本上是各班分散活动,经常只有少数人在活动,大部分学生是旁观者,场地不够的学校还存在着各班争场地和器材的现象,有时甚至发生冲突。即使有教师进行组织,也只是被看作是体育课简单的延伸,其组织形式脱离不了体育课的影子,活动内容单一,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权,从而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的体育课程,从小学开始,终于大学,甚至有人以此为职业,不断发展下去。就中小学体育课程,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对运动技能的接受程度比较慢,再加上教学时间的限制,使学生不可能长时间进行系统地学习,从而,只能达到初步而不能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水平,造成了学生样样都学但样样都不精的问题,时间一长,所学的动作技术就会逐渐淡忘和消失,体育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将真正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利。
二、开展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优势:
1、有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体育教师一般都是从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毕业,应该说已经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技术方面的“一技之长”。课外活动采用兴趣小组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与自身专长担任某一项目的教学,这有利于做到“人尽其才”,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教师正
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而且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与学生的接触沟通,就学生年龄、性别、行为、思想等表现得到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对于教师的论文撰写以及参与课题研究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2、有利于学生实现一专多能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对某一特定体育项目进行较长时间的学习、训练,以达到快速提高该运动水平的目的。学生通过40分钟的体育课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然后利用课外活动充足的时间,熟练掌握,同时,学生通过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学习,在逐渐掌握一门专项运动技术后就会提高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对参与其他体育项目的学习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一专多能的目的。
另外,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逐渐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能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创造性,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态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为今后走向社会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或重新学习,独立进行科学锻炼,为学生的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开展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固然重要,但其并非是凌驾于课堂教学之上的,也不是和其他竞赛活动相斥的,相反,它们是有效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三、开展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与学校体育的有效结合
1、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课外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效补充,课堂教学的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兴趣小组活动的实效。试想一下,学生在课内什么都没学到,就算课外教师再怎么精心指导,效果也好不到哪儿去,不仅教师教的累,而且学生学的也累,两面都得不到好。因此,课外与课内必须有效结合,做到课内精教,课外勤练、精练。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技能教学,做到精教,教会学生动作方法,促进他们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练习的指导;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技能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熟练掌握,在兴趣活动小组中,教师可督促学生勤加练习,对运动感知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精练,以尽快掌握技能。当课内与课外有效结合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随着技能的不断掌握而逐渐增强,活动目的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2、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与各类体育竞赛有效结合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与各类体育竞赛的有效结合是保持其长久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组织学生课外兴趣活动小组不是为了短时间应付任务、走过场,而是着眼于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同时也是为各类体育竞赛做好准备。学校有比赛任务时,就可以在参加兴趣活动小组的学生中选拔出有一定基础的优秀选手进行短期集训,既方便又有利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另外就是梯队建设,一般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开展活动,当低年级学生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取得优异成绩而受到表扬时,对他们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在正确的引导下,他们也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中,以争取和他们一样甚至于想要超越他们,从而促进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不断发展。
开展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无疑会在现有教学基础上,增加教师课时,挤占学生时间,但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我们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我们都应该积极主动,努力创造条件,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总之,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培养现代体育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作为体育教师,更应该积极投身此项工作,以自己的不断努力,推动学校体育发展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