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 无人值班变电站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集控中心的建立,使得原来站内值班员所做的工作可由远方来完成。在集控中心对无人值班站进行管理,是国际上被普遍采用的一个先进管理模式。
[关键词]电网集控系统 研究 scada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16-01
集控中心的建立对提高供电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变电站建设的生产成本,加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水平,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都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为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如何建设好自动化系统已成为各企业科技发展路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随着集控监控技术的成熟,变电站无人值班技术的快速推广,国内许多地区电网纷纷建设集控中心。集控计算机监控系统,是当今电网自动化应用技术的成果和计算机、通讯及自动控制等各方面的最新技术的结合。满足企业通讯网的企业网络构成及电力系统的计算机通讯网络构架需求,满足对自动化系统可持续发展等企业发展策略的要求。
唐山智能一体化地区电网调控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紧扣华北及唐山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调控自动化规划目标,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将系统的前瞻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建设一个运行安全、控制可靠、信息畅通、管理高效的电网调控自动化技术支持系统,实现电网调度、运行以及管理信息的一体化共享,全面提高地区级电网调控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应用水平。系统的研究与建设,将遵循积极、稳妥、先进、实用的原则,将建设好一套真正开放、标准、运行稳定的调控技术支持系统平台作为系统建设的首要目标,跟踪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二、本文研究内容
本文开展集控自动化监控系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监控系统、远动工作站运行的可靠性不高从表面上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用的核心设备都与国际的先进水平相近,但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装置,只有从值班员直接面对的后台软件到所监控的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之间的所有环节都能协调、稳定地工作,才能保证整套系统的正常运转。
集控监控系统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scada子系统
scada是ems系统的基础应用,由前端数据采集装置和i/o节点、scada节点、网络通讯节点、历史节点组成。scada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事故追忆(pdr)、报警处理、事件顺序记录(soe)等。
2、数据管理子系统
数据管理子系统包括实时数据库管理和历史数据管理。实时数据库专门用来提供高效的实时数据存取,是实现电力系统的监视、控制和电网分析等一系列功能的基础。历史数据库用来保存电网模型、事件记录、历史采样数据等。
3、系统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实现对整个系统中的设备、功能及权限等进行分布化管理,以维护系统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系统应具备管理分布式系统环境下的硬件和软件、监视分布式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检测故障以及自动或人工重构系统的功能。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等模式实现分布式系统功能,保证系统高效、可靠运行。分布式系统管理包括以下功能:分布式系统的配置管理、运行监视和在线管理。
系统能实现分布式系统的协调运行,采用软总线技术,提供位置透明的通信手段,隔离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的相关性,保证系统的灵活扩充性。为应用和用户提供良好的管理、运行、开发环境。
4、人机管理子系统
系统的人机界面应基于x-window/osf/motif 标准,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具备图、模、库一致,生成单线图的同时,自动建立网络模型和网络库。需具备全图形人机界面,画面可以显示来自不同分布节点的数据。系统的所有应用均应采用统一的人机界面。提供方便、灵活的显示和操作手段以及统一的风格。
5、报表管理子系统
报表管理子系统,提供专门和通用报表生成工具,具有全图形的人机界面、所见即所得的功能、电子制表功能,能方便生成各种表格。
6、高级应用软件
高级应用软件pas与scada必须是一体化设计,其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本期选用网络拓扑、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负荷预报、短路电
流计算、自动电压控制、静态安全分析、未来态研究分析、网络灵敏度、安全约束调度、外网等值模型接入等功能模块。
7、培训仿真dts
dts能够模拟电力系统的静态和动态响应以及事故恢复过程,使学员能在与实际控制中心完全相同的调度环境中进行正常操作、事故处理及系统恢复的培训,掌握ems的各项功能,熟悉各种操作,在观察系统状态和实施控制措施的同时,高度逼真地体验系统的变化情况,提供进行正常操作、事故处理及系统恢复的训练,尤其是事故时快速反应能力的训练。
8、网络gps对时子系统
系统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装置与卫星时钟对时,可以有多种时钟源。对接收的时钟信号的正确性应具有安全保护措施。
9、web浏览子系统
系统web浏览主要为公司领导层和其它生产管理部门提供显示电力生产实时工况、历史数据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等功能。系统能自动将ems系统的单线图、曲线、表格等画面转换为标准的浏览器支持格式(如:xml,html等),供web服务器对外进行信息发布,实现web免维护,具有友好的接口来连接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满足各类用户对实时系统和历史数据请求的服务,避免可能产生的对主系统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服务器的直接存取,以保证主系统安全区i的安全。
10、外部网络通信子系统
根据电力生产的需求,系统必须互联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网调调度自动化系统、县调自动化系统、地区电能量计量系统、调度管理信息系统(oms)或管理信息系统(mis)及其他相关系统。系统还需具备与模拟盘、大屏幕机房值班报警、气象信息等的接口。
11、可视化集控
电网可视化系统就是将电网运行的枯燥数据用动态、灵活、实物化的方式,借助计算机图形技术,以三维图形、等高线、地理接线图、世界图、趋势图、节点关系图、灵活智能表格等多种手段,直观展示电网运行信息,为系统提供新型的技术手段。
三、研究方案及难点
系统架构研究与基础应用功能建设是整个“智能一体化地区电网调控技术支持系统”实施的基础,智能一体化地区电网调控技术支持系统选择具有良好可成长性的体系架构,在一体化支撑平台架构框架内,既可以有能力集成或包容已有的电力系统应用,也可以扩充新的业务系统功能,具有良好的动态可伸缩性,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实现方式将从技术层面转换到业务层面,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实现业务模型驱动开发模式。其中系统开放的环境为电力系统整合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技术选择。
四、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系统的整体设计应该完全遵循iec 61970系列国际标准,满足高度开放性、良好互操作性和完全标准化的要求。应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和应用集成的层次化支撑构筑基于cim/cis/uib的开放式分布式信息集成系统的一体化支撑平台,为实现资源的广泛共享打下基础。本系统应采用分布开放式局域网交换技术,多机并列运行,多重化冗余配置。由100/1000 m后台局域网交换机及100m前置交换机的二层结构组成。数据采集服务器连接至scada/ems系统主干双网,设计两个独立的数据采集网段,使得系统中生数据和熟数据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后台局域网采用100/1000mbit/s的双以太网网络结构,其骨干网应为千兆网,数采服务器、scada服务器、历史数据服务器都应直接接入千兆网,pas应用服务器、调度员工作站、模拟屏及大屏幕、维护工作站、报表工作站、dts服务器和dts教员机及学员机接入双主交换机的百兆网;实时数据采集的终端服务器接入前置数采交换机的百兆网,每个数采终端服务器应能直接支持双网接入; web服务器等接入交换机百兆网,web服务器、物理隔离/防火墙及外网路由器构成对外信息交换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宏斌,张伯明,吴文传,郭庆来,张沛.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6).
[2] 郑旺华.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实用化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