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自治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最重要特性之一,也是大学制度的灵魂。大学自治是一个历史概念,严格意义上的大学自治指大学作为社会法人机构,不受政府、教会或其他任何机构的控制或干预,能够独立地决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并付诸实施。大学自治可以用高校办学自主权这个概念来表达,从各国情况看,大学自治并不意味着摆脱政府的干预或控制,而是存在边界限制。它所要解决和回答的是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即大学与社会干预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制度;自主办学;大学自治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1979年,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长们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给高等学校一点自主权》的文章,为高校办学自主权和自主办学问题的研究奠定了舆论基础。经过高等教育界的不断探索和发现,这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宏观上看主要表现在:
(一)从已有的理论研究来看,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概念、范围、运行机制等方面。例如,从法律、经济、管理等不同角度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探讨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容以及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
(二)从研究结果来看,人们对高校自主权的内涵、内容仍然是见仁见智。比较普遍得到认同的观点是:学校办学自主权应包括人事权、经费权和内部事务处置权。
(三)从改革探索与实验来看,扩大办学自主权大致是在三个层面进行。(1)教育、教学管理与学籍管理的自主权。(2)有限制的招生与收费自主权,厘定校内职务与教师工资的自主权,教职工调动的自主权。(3)放宽招收自费生的自主权,基建自主权、招聘教师的完全自主权,进行教改实验的自主权。
二、高校办学自主权研究综述
尽管关于高校自主权的研究涉及不同的方面,但这些研究的目的无一不是为了提高高校的自主权,提倡或者是通过权力下放,或者是通过市场激励与竞争机制,或者是通过评估制度实现高校的自主管理。笔者以“办学自主权”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到2003年~2012年的相关文献1995篇,以办学自主权为篇名的有172篇。各个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校办学自主权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着眼于办学自主权的产生、发展现状与未来
1.探讨办学自主权产生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
王开忠在《论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一文中提出了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必要性: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是适应高等学校发展规律的要求;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是高等学校拓展社会空间的要求。
2.办学自主权的发展表现为理论的丰富和实践的进步
理论方面,龙献忠和刘志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办学自主权的政策文本分析及启示》中得出:大学自主权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高度一致,大学自主权是逐步扩大的。有关办学自主权理论上的发展还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办学自主权进行了法律方面的探讨,从应然和实然两方面对办学自主权进行分析并找出了应然的办学自主权和实然的办学自主权之间的差距。
实践方面,有研究者专门从某种类型的高等学校的实际出发谈办学自主权,通讯员陈光和黄辉就湖南教育厅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意见进行了详细的报道,提出扩大办学自主权将更进一步细化,不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将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扩大不同类型、水平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提高办学水平,使高校办出特色。
3.自主权落实的现状
许多研究者对办学自主权落实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黄培森论及高校以下几方面的办学自主权落实现状。(1)招生自主权方面,学校无权决定招生计划、生源分布、收费标准、招生标准等;(2)专业设置方面,目前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专业审批目录有悖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3)教学管理权方面,中央有关部门统一规定教育计划中必须开设的课程,甚至规定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内容、课时等;(4)财务自主权方面,当前主管部门要求学校一年两次预、决算计划报表的做法不符合学校工作实际;[1]研究者提出,落实办学自主权的对策有: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建立高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
加强高等教育法律建设,为高校办学自主权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健全高等教育中介组织。[2]
(二)着眼于政府、高校、市场三方主体
1.着眼于政府
单从政府方面谈高校办学自主权,许多研究者把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归因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如雷随斌认为,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完全取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仅仅依靠高校自身的完善是不可能的。
2.着眼于高校自身
杨际军指出,高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等方面的能力不足是影响高校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重要原因。为此高校必须规范内部教育管理行为,变管理为经营,强化研究者自律,健全学术制度,切实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为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奠定基础。[3]谭德刚指出,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高校自主办学能力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育,要真正落实办学自主权,必须努力培育高校自主办学能力。
3.着眼于政府与高校的相互关系
李海芬和刘建军指出,办学自主权涉及学校、地方和社会三个方面,从高校自身看,自主办学是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影响高校行使自主权的一个关键就是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4]唐卫民指出,大学与政府处于对立的关系,应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建立中介组织,促进大学健康发展。[5]
(三)比较的视角: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状进行比较
一些研究者比较了我国的办学自主权与国外的大学自治,我国政府与国外政府对大学的管理方式的不同及政府与大学关系发展趋势的不同。蔡国春对中西方高校办学自主权各自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比较:在西方,政府与大学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是由原来的高度自治走向政府控制;而在中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相对过去扩大,扩大办学自主权政策逐步落实到高等学校改革的实践中。[6]
三、结束语
笔者认为,一方面绝对的、百分之百的大学独立、完全的大学自治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反而会使大学陷入狭隘、保守的泥潭,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步伐脱节,从而丧失大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国家政权过分地控制大学,干预过多,管得过死,也会使大学失去自身存在的要求,丧失自身发展的活力,从而不能迅速适应社会变化。因此,在自主与控制之间寻求合理的“度”,使大学的自主管理与政府的宏观控制相互匹配、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是现代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有待于我们从理论上继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雷随斌.关于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5):84-86.
[2]杨际军.自为与自律:高等学校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关键[j].现代教育科学,2007(4):
111-114.
[3]谭德刚.培育自主办学能力 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j].北方经贸,2006(1):126-127.
[4]李海芬,刘建军.高校实行办学自主权条件的探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2(1):61-63.
[5]唐卫民.试析大学自治与政府控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1):77-80.
[6]蔡国春.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历史与比较[j].现代教育科学,200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