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社会;和谐文化;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同时也需要社会主义文化为其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这都是我们党全面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而做出的精辟论述。
一、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和谐文化,是指社会大多数人和各个社会群体都能认同、掌握和消费的文化。它需要有效地消除社会不同群体的文化落差,在信息、知识、技能文化的掌握和拥有上,实现基本的平等和民主。包括反映一切人类和平、和睦及其自然关系、社会关系和谐的价值观念、文化形态及行为规范。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于现实,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第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思想基础。一个社会的和谐,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我国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要在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多样、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条件下,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实现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团结和谐,必须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为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第二,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文化内涵着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培育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促进社会和谐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正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的持续过程。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各种矛盾正在呈上升趋势。化解社会矛盾既需要建立有效的调处机制,也需要充分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使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形成人人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局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和谐、不断提升和谐层次、不断提高和谐品质的社会。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一个要素,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
二、建设和谐文化要兼容并蓄,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
文化的精华,又要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政治理念。千百年来,中国人都在追求和谐的大同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有浓厚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成为治国安民的基本法则与哲学思想,也为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独特性文化的存在,使世界文化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长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通的。西方文化对个人独立自主精神的强调、对科学理性的推崇、对民主法治的追求、对人的价值重视等等内容,也是我们建设和谐文化值得吸收借鉴的。当然,对于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观念,是要坚决抵制的。面对西方文化,妄自菲薄,唯我独尊的态度都是不足取的。因此,构建和谐文化,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离不开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和吸收。只有在交融中学习借鉴,在碰撞中扬弃升华,才有助于我们和谐文化的丰富发展。
建设和谐文化要重点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既要统一思想又要着重差异,既要以理服人、解决思想问题;又要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充分注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群众性,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多样的、为群众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倡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共同前进的社会围和人际关系。
三、和谐文化要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
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建立全社会认同的价值体系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促进人们对社会和谐的认知和理解,在全社会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和谐的肯定评价和相应的奖惩褒贬,形成以尊重和实践和谐为荣,以背离和破坏和谐为耻的社会风尚。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体系以及法律规范、行为准则、道德标准、长效机制等等。当然也包括将和谐理念和价值取向融入到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中去,以美的形象和方式促进和谐理念的传播和运用。建立共创和谐的长效机制。培育和建设和谐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建立起全社会能够认同的社会规范,包括凝聚和约束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法制意识和理想道德等方面的长效制度。要把和谐文化培育与建设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建立以文化人、以人育人与以法治人、以法治国相结合的法律道德机制;要把和谐文化培育与建设渗透融入到社会行政管理与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分配和各项社会生产生活等各项活动中去,使和谐文化培育和建设体现在日常行政社会管理之中和人们日常生活行为之中;要把和谐文化培育与建设与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校规校纪、厂规厂纪、学生守则建立健全起来,使和谐文化的培育与建设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把和谐文化培育与建设同各级各类评比表彰活动和干部的选拔考察任用结合起来,建立和健全有利于和谐文化培育和建设的检查考评机制;要把和谐文化培育与建设同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等机制建立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和谐文化培育与建设的长效监督机制。
四、和谐文化要为和谐世界提供思想武器
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重整体、重和谐的价值取向
是时代的呼唤。当今世界,极需建构一个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价值标准和价值体系,以利于各个部分、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在整体中实现定位的公正、公平、平等、合理,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既符合人类整体发展进步的趋势,又能满足各个部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合理需求,使全球化真正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赢共享的全球化。在处理国家间关系中,应遵循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对各种争端都力求通过协商解决,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因此,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和单边主义都是不合时宜的,应当弘扬和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大同世界”,倡导“协和万邦”、“民族和亲”、“亲仁善邻”、“礼尚往来”。和谐共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当今世界的普遍价值和终极追求,和谐文化必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思想武器。
作者简介:
姚永琴(1985.5-),女,青海,学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