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业务层面控制是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针对具体的业务和事项的控制,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完整,信息的真实可靠,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本文就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业务层面控制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关键控制点措施。
关键词:业务层面控制 问题 措施
一、企业业务层面控制概述
业务层面控制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实施的,针对企业具体的业务和事项的控制,它贯穿了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将企业的发展置于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及时可靠地提供完整且准确的信息,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及对营运活动的有效监控,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果,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业务层面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大都因为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使内部控制活动流于形式,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
(一)筹资决策不当,投资失误,资金活动管控不严
资金活动是指资金流入或流出企业,以及资金在企业内部流转的总称,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资金营运活动。在筹资活动中,如果一个企业未经过充分的计算,合理的计划,便盲目筹资,则会引发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资本成本过高或形成债务危机。在投资活动中,没有对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风险分析,决策审批未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则会造成投资失败,给企业带来损失。资金营运活动中没有做好全面预算工作,使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二)采购业务无计划,验收不规范
材料使用人、采购人员、库管人员沟通不畅,或未按采购申请制度提交计划,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盲目采购,形成库存积压、资源浪费。在材料验收入库过程中,库管人员未尽职尽责,对破损的、质量差的或短斤缺两的货物照单全收,给企业造成损失。
(三)存货管理不当,形成损失
盘存对于有的企业来说,是一项费力又费时的工作,所以不少的企业几年盘一次,有的甚至从来就没盘过,存货积压过多,随着时间推移,出现锈蚀、腐烂、变质的现象,或是不再适应现代技术的更新,成为淘汰产品。又由于未进行盘存,所以经营管理者不能对存货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库房保管员未能遵守职业道德,监守自盗,那么损失也就在所难免了。
(四)销售收款环节职责不清,存在舞弊行为
不少的企业为了及时地收回货款,在销售货物后,由销售人员代收款项,有的甚至让销售人员将发票随身带上,以便及时提供给购货方,完成销售、开票、收款一条龙服务。这严重违背了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给舞弊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五)工程项目开发未经科学论证,建设过程缺乏监控
工程项目的立项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如果在项目开发前没有对基础进行科学的论证、分析,致使基础不牢,项目建设就无从谈起。但许多企业在无意中或者由于可能存在的利益关系故意忽视这个基础,在工程立项时缺乏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使工程盲目上马,就会导致项目的最终失败,造成资源浪费。
同时,工程建设环节的监控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有的企业没有严格的概预算管理,就会使建设过程出现缺资断料的现象,阻碍工程的进度;有的企业对工程物资缺乏管理和监督,便会使质次价高的材料流入工程建设,损害工程质量;有的企业没有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在施工质量、工期、进度、安全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缺乏监督管理,导致不合格工程的产生。
(六)未按规定办理担保业务,企业利益受损
担保业务是企业作为担保人,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担保人依法承担责任的行为。然而有些企业的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却是建立在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如担保人与被担保人之间存在亲属关系或是允诺给予担保人一定的经济利益时,担保企业便会出现无视被担保人的资信状况或不按担保业务规定的程序越权审批的情况,这势必给担保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带来
法律风险。
(七)合同管理管控不严,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通常都会订立书面合同。但合同订立前,如果没有充分了解合同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内容,或是对合同中影响重大、专业技术较强的内容没有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便会使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引发纠纷,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损害公司形象。
三、加强企业业务层面控制问题的几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保证企业业务层面控制的有效性。
(一)科学筹资、合理投资,严控资金活动,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运行
企业应当科学确定投融资战略目标和规划,拟定投融资方案,做出风险分析,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在资金营运过程中,做好全面预算,统筹协调内部各机构的资金需求,确保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营运的良性循环。
(二)建立和完善采购业务管理制度,统筹采购计划,严控验收环节,确保物资采购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首先,企业应建立采购申请制度,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保证采购人员、库管人员和物资使用部门的交流畅通。物资申请采购时,由使用部门拟定物资需求计划表,先交库管人员核对,分别标明哪些物资可以利库,哪些物资需要采购,然后由相关领导审批后再交采购人员实施采购业务。在整个请购、采购业务中做好各环节记录,确保业务的可追溯性。其次,还应建立物资验收、退货管理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避免给企业造成损失。
(三)定期盘点,加强存货日常管理工作,降低损失风险
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等相关内容。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存货进行核查,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对盘盈、盘亏、毁损、闲置以及需要报废的存货查明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降低资产损失风险。
(四)分清职责,防范舞弊
企业应当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严格分清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职责,规定销售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并做好催收记录,财务部门负责办理资金结算并监督款项回收。严禁由一个部门完全办理某项经济业务事项的始终,切实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
(五)建立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
全面梳理工程建设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规范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工作流程。在工程立项前,企业应提出项目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并组织规划、工程、技术、财会、法律等部门人员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充分地论证和评审。工程立项后,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取相应资质的承包方和监理单位。建设过程中严格实行概预算、加强物资采购、使用的监督管理,严格工程监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
(六)加强合同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企业应当确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的拟定、审批、执行等环节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如在合同订立前,应当充分了解合同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等,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对合同文本进行严格的审查,重点关注合同内容是否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涉及较高专业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促进合同的有效履行,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七)加强对财务报告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的全过程管理,确保财务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和有效利用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应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事项的处理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金额应当真实可靠,对当期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也应如实反映。报告编制完成后,还应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充分利用财务报告反映的综合信息,全面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将审计报告随同财务报告一并提供,这样可以增强报告外部使用者对其真实性的、准确性、完整性的信任度。
总之,要想企业业务层面控制达到良好的效果,不是经营决策者或某
部门、某些人员努力的结果,它是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一种手段和方法,需要企业全面识别和评估相关的风险,梳理关键业务流程,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6)
[2]孔富生.《企业内部业务风险控制现状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