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新媒体语言研究十年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术界可谓见仁见智。我们认为新媒体是与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对的一个概念,其表现形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就目前来说,新媒体是以网络、手机、移动电视和交互性电视为主要代表的新兴媒体。
  一、引言
  以“新媒体语言”冠名的研究成果,我们仅检索到列夫·曼诺维奇(lev manovich) 的《新媒体语言》(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2002)和马忠君的《新媒体语言——谈网络平台上多种媒介语言的共生与融合》(2008)。因为查不到《新媒体语言》这部书的相关信息,所以无从了解列夫·曼诺维奇是如何研究新媒体语言的。马文虽冠以“新媒体语言”,但实际上,这是一篇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新媒体的论文,似不能算是新媒体语言的研究成果。
  从文献来看,目前对移动电视①语言、交互性电视②语言的研究仍为空白。也就是说,目前对新媒体语言的研究仅限于网络语言、手机语言这两个方面。因此,尽管本文以“新媒体语言研究”为题目,但是实际上,我们是以cnki③和超星读秀上2001至2011年④十年间的网络语言研究、手机语言研究的文献为样本,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回顾这十年来网络语言研究、手机语言研究的历程。
  二、网络语言研究十年
  在2001年至2011年这十年间,网络语言研究文献的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网络语言的特征、影响和规范化上。网络语言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多样化、重视微观层面研究的特点。
  1.网络语言研究概况
  从2001年至2011年,网络语言研究的论文共计1149篇、专著7部。详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研究网络语言的论文不断增多,而研究网络语言的专著则相对较少,仅有7部。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成果散见于某些专著中,比如王天德、吴吟的《网络文化探究》(2005)、万红的《当代汉语的社会语言学观照》(2007)等。
  除了研究网络语言的论著外,这十年中还出现了2部网络语言词典,即于根元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2001)和网友编辑的《金山鸟语通》(2003)。但是,这两部词典所收录的网络词语早已过时。可见,网络语言词典的编纂远远落在了飞速发展的网络语言的后面。
  2.网络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
  网络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语言的特征、网络语言对现实语言生活的影响以及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1)关于网络语言特征的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具有简洁性、形象性、幽默性和欠规范性等特征。此外,于根元(2001)、王冠中(2003)、王献福(2008)、苏全彩(2010)等学者还指出网络语言具有广泛运用外来词语的特点;林纲(2002)认为网络语言具有多样性、模糊性;吴昊闻(2002)、郑远汉(2005)、李秉震(2009)等认为网络语言具有即时反馈性;李莉(2005)、郑远汉(2005)、韩志刚(2009)等认为网络语言具有视觉表情性。
  同时,还有学者从语体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特征进行了探讨,比如于根元(2001)、孙鲁痕(2007)指出网络语言具有口语体的特点,韩庆玲(2004)、邓胜芳(2006)认为网络语言具有口语与书面语交融的特点,李军和刘峰(2005)、沙振坤(2009)从词汇、语法和修辞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
  (2)关于网络语言对现实语言生活影响的研究
  在我们所选取的样本中,涉及网络语言对现实语言生活影响的论文共161篇,约占论文总数的14.01%。在这161篇论文中,学者们主要讨论了网络语言对青少年语言、中小学语文教学、传统媒体语言、文学语言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及对策。
  (3)关于网络语言规范化的研究
  学者们从网络语言是否需要规范、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原则以及规范化的方法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展开了讨论。
  对于网络语言是否需要规范的看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网络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对网络语言要包容理解、积极引导,绝大多数学者都持这种态度,比如金志茹的《试论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规范化》(2007)、苏馨的《简析网络语言的特点与规范》(2008);第二种观点认为网络语言能否被全民接受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比如陈榴的《网络语言: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2002)、陈光明的《对网络语言中“新兴音译”的后现代解读——兼谈网络语言的规范》(2007)。

 对于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原则,于根元(2001)认为网络语言的规范应以交际值(即交际到位的程度)作为唯一标准;张立平(2003)指出要以词语的交际效能、信息传递的效率以及约定俗成等原则来规范网络语言;杨绪明(2009)主张采取逐渐规范、分层规范以及自发规范与自觉规范相结合等原则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
  关于规范网络语言的方法,多数研究者认为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标准来加强网民使用网络语言的自律观念。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也要起到示范作用。
  3. 网络语言研究的特点
  十年来的网络语言研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多维度的网络语言研究;第二,注重微观层面的网络语言研究。
  (1)多维度的网络语言研究
  在网络语言研究初期,人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表现形式及影响上。2005年后,学者们引进了国外语言学理论,把网络语言的研究引向了深入,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用、语体、认知、社会语言学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详见表2。
  从表2来看,网络语言各方面的研究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语用和词汇方面的研究异军突起,发展迅速。而语音、语法和语体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薄弱。
  (2)注重微观层面的网络语言研究
  近年来,随着网络语言研究的逐步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网络语言微观层面的问题,尤其是对网络流行语的持续关注,使之成为网络语言微观层面研究的一个热点,比如李静莹的《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晒+x”族新词探微》(2008),代青霞的《网络语言中的新类后缀“控”》(2010),赵雪的《网络传播语境下“被”字的前缀化》(2011)等等随着微博的兴起,研究微博语言的文章也逐渐增多,比如刘丽清的《微博虽“微”足值道尔:微博特性之浅析》(2009),张曼的《微博新词新语探析》(2011)等。
  三、手机语言研究十年
  手机媒体包括手机短信、彩信、彩铃、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等。目前,手机语言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手机短信的语言,所以,本文所说的手机语言研究实际是指手机短信语言的研究。
  手机语言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手机短信语言特征的分析上,手机语言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分散、重视语用与修辞分析的特点。
  1.手机语言研究概况
  从2001年至2011年,手机语言研究的论文共有202篇,专著仅有1部,详见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手机语言研究论文的数量总体上逐年增长。由此可见,手机语言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
  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手机语言的专著只有郑庆君的《手机短信中的语言学》(2008)一部,此外,也还有一些关于手机语言的研究成果散见于某些专著中,比如蒋冰清在《言语幽默的语言学分析》(2008)中,介绍了手机短信的幽默特点;廖广莉在《非韵文中的语音修辞研究》(2009)中,研究了手机短信中的语音修辞现象等。
  2.手机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
  近十年来,手机语言研究的论文主要讨论了手机短信语言的特征。学者们普遍认为手机短信语言具有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幽默诙谐、善用修辞、形式多样等特点。
  同时,还有学者(杨绍平,2006)认为手机短信语言是一种散文文体,具有社会性;也有学者(温珍琴,2008)认为手机短信语言具有语体交融的特点;还有学者(田文强,2008)认为抒情类手机短信具有审美视觉化的特点。
  3.手机语言研究的特点
  手机语言研究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第一,研究视角较为分散;第二,重视语用与修辞分析。
  (1)视角分散的手机语言研究
  尽管人们从语音、语法、修辞、语体、语用、社会语言学等方面⑤对手机语言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与网络语言研究相比,从某个方面深入探讨手机语言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因此,手机语言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较为分散的特点。详见表4:
  下面分别介绍手机语言在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情况。⑥
  语音方面,人们主要从韵律的角度对手机短信语言进行分析,比如侯银梅的《祝福短信语言的韵律美探析》(2010)。
  语法方面,人们重在对手机短信的语法特点进行探讨,比如宋炎在《文字类手机短信语法研究》(2009)一文中,分析了祝福幽默类、日常交际类和时尚类三类短信的语法特点;李靖在《手机短信语法的超长性》

(2009)一文中,从省略、结构复现、词语重叠等角度总结了短信语法的超常性。
  语体方面,人们对手机短信的语体特征进行了探讨,比如孟建安在《手机短信话语文本的语体学分析》(2004)一文中,分析了手机短信语言中多种语体交叉的现象;史艳茹在《文学短信语体的语言特征》(2007)一文中,将语体、语境和修辞相结合,探讨了文学短信的语体特征;陈春雷在《手机短信的语体特征及性质》(2011)一文中,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研究了手机短信的语体特征,认为手机短信是书面谈话语体。
  社会语言学方面,目前讨论较多的是性别差异以及收、发信人之间的关系对手机短信语言所带来的影响,比如陈新的《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短信》(2007)、王雪芹的《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短信语言文化》(2007)等;也有学者从语码转换的角度来讨论手机短信语言,比如许之所和郑晓曦的《手机短信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2007)等。
  (2)重视语用与修辞分析的手机语言研究
  表4中的数据还显示出从语用学角度来研究手机语言的成果最多,修辞次之。
  语用方面,人们主要运用模因论、顺应论、会话交际理论、关联理论对手机语言展开讨论,比如李东芸的《问候休闲类手机短信的语用考察》(2006)、徐丽萍和葛荣的《浅析熟人间网络、手机短信语言的会话交际特点》(2008)、张丽的《幽默手机短信的语言模因论阐释》(2009)、赵雪和路越的《手机短信语言的表达技巧——浅析消遣娱乐类短信语用偏离的手段》(2011)等。
  修辞方面,人们主要对手机短信中常见的修辞现象进行研究,比如彭戴娜的《手机短信的修辞方式》(2007),沈昌明的《手机短信修辞研究》(2009),徐艳的《简析新经济时期手机短信中常见的辞格 》(2011)等。
  尽管有关手机语言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手机语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远不及网络语言研究,这与手机媒体兴起的时间较晚有一定的关系。
  四、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十年来,虽然新媒体语言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从研究的深度来看,学者们对新媒体语言现象描写得比较多,分析、解释得不够;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新媒体语言研究还停留在经验性地描述阶段,研究者对新媒体语言现象描写得比较多,而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及规律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探讨网络语言、手机语言的特点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关于网络语言、手机语言规律的研究成果却很少。因此,新媒体语言研究的理论性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新媒体语言研究中,人们大多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来归纳新媒体语言的特点,较少采用定量分析和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我们知道,定量分析是定性研究的基础,归纳推理离不开演绎推理。只有将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对新媒体语言进行更精准、更充分地描写。否则,我们的研究难免会带有主观的色彩。
  从研究的广度来看,新媒体语言研究的范围、视角相对狭窄。
  研究范围的狭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目前的研究基本上是针对新媒体语言中的某些分支而展开的,真正以“新媒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成果仍然阙如。其次,新媒体语言各分支的研究发展得极不平衡,网络语言、手机语言的研究成果较多,而移动电视、互动性电视语言的研究尚属空白。再次,就网络语言、手机语言的研究现状而言,网络语言研究大多是针对网络流行语和bbs论坛上的话语,而对网络新闻、网络文学、网络广告、微博语言关注得不够,这样的研究显然不足以反映整个网络语言的全貌;手机语言研究主要是针对手机短信的语言,且局限于娱乐类、祝福类短信,而对手机报、手机广告、手机文学、手机电视的语言鲜有论及。最后,研究范围的狭窄还表现为论文与专著数量的不平衡,论文的数量较多,专著的数量则很少。人们在容量有限的论文中,很难对新媒体语言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研究视角的狭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热点集中在语用和词汇方面,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而且重复性的研究较多,缺乏创新性;第二,手机短信语言研究的热点集中在语用与修辞方面,从语音、语法、语体等角度研究手机短信语言的成果并不多见。
  

新媒体语言各分支的研究趋势来看,原先被人们忽视的某些方面的研究正逐渐展开。网络语言方面,微博语言的研究日益升温,从2010至2011年,以微博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是2009至2010年的六倍。手机语言方面,目前已有学者着手对手机报语言进行研究,比如骆娟的《手机报“in语”语言分析》(2009)和夏远航的《手机报语言研究》(2010)。移动电视、交互性电视语言方面,也有学者开始关注移动电视广告语言、移动电视生活类节目语言、交互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言。随着新媒体语言各分支——网络语言、手机语言、移动电视语言、交互性电视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真正以“新媒体语言”为对象的研究也将拉开帷幕。
  尽管十年来的新媒体语言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我们相信在人们的不断努力下,新媒体语言研究将会更全面、更深入地发展起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语言研究中,网络语言的研究相对较为成熟,手机语言的研究逐渐升温,移动电视语言、交互性电视语言的研究尚属空白。尽管新媒体语言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语言的研究也将会更上一层楼。
  注释:
  ①移动电视:移动电视又称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指的是采用数字广播技术(主要指地面传输技术)播出、接收终端具有移动性、能够满足移动人群收视需求的电视系统。移动电视的接收终端既有公交、地铁、轻轨、火车、飞机和轮船等交通工具,也有手机等通讯工具。
  ②交互性电视:也称iptv,是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或计算机)作为主要终端设备,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身,通过互联网络协议(ip)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崭新技术。它主要以ip机顶盒为终端,以电视机为显示设备,以遥控器为输入设备,以宽带ip为传输网络来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
  ③论文样本来源于中国传媒大学的超星读秀和cnki中国学术期刊(电信网平台)。
  ④本文所取样本时间为2001年9月1日至2011年9月1日。每年的起止时间为上年9月至次年9月。
  ⑤尽管也有学者从词汇角度研究了手机语言,但因为没有独立成篇,因此这里不单独讨论。
  ⑥语用和修辞见下一小节。
  参考文献:
  [1] 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 汤玫英.网络语言新探[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0.09.
  [3] 郑庆君.手机短信中的语言学[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4] 李铁范.网络语言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9).
  [5] 陶冉.近十年网络语言特点问题研究综论[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7).
  [6] 郭步月.近十年来手机短信语言研究综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3(1).
  [7] 段世慧,何宝宏.iptv发展任重道远[n].中国邮电,2005-02-03.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化学课改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浅议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反思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综合应用的实践与探…
    新兴媒体环境下网络执政能力的研究
    媒体人要培养和树立敬畏意识
    论新媒体时代的奴役与隔绝问题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介融合困境的突破
    新媒体应用到高等教育的优势分析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宣传媒体的思想政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