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重要特征
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其专业划分以培训职业为依据,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实用性为原则,教学活动以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重点,考试考核以客观要求为标准等方面均体现出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特征。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特征
  中图分类号:g7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1-0069-04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因其最突出地反映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体系和运行特点,以至“双元制”几乎成了德国职业教育的代名词。[1]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训职业界定、专业划分、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和考试考核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一、专业划分以培训职业为依据,
  体现以能力为本位
  所谓以培训职业为依据,指的是在德国,划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必须以德国国家认可的培训职业为根据,以确保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德国社会各部门所需要的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以培训职业为依据来划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是由德国社会职业的数量繁多与德国职业教育专业的数量有限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据德国有关方面的统计,德国全国共有职业近2万种,而德国各种职业教育办学机构能够开设的专业却极为有限。职业教育以为社会各部门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为己任,数量有限的职业教育专业如何为职业数量繁多的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则成为职业教育界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在德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划分专业时所依据的
  
  
  
  
  培训职业,必须是经过“国家认可的培训职业”,即相当于我国的专业目录。“国家认可的培训职业”的制定者通常是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制定的培训职业必须经由联邦经济部与联邦教育部会签后予以颁布,培训职业所包含的培训内容则采取全国统一的《职业培训条例》的方式来予以规范,从而具有法律效力。德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机构再依据这一“国家认可的培训职业”和自身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来选择和决定办学机构所能够开设的专业。因此在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划分属于联邦政府行为,而办学机构的专业设置则属于职业教育办学机构的自身行为。办学机构是企业,专业设置则属于企业根据自身教育条件的办学行为;办学机构是学校,专业设置则属于学校行为或地方政府行为,但通常主要是由州教育部根据各州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所决定的专业布局来设置职业学校的专业。
  在德国,职业教育办学机构设置的专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单一专业,二是综合专业。单一专业类别又由重点型单一专业、方向型单一专业和一贯型单一专业三种类型组成,其中重点型单一专业的特点是在单一专业类别中设有若干个专业重点,受培青年一旦选择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必须根据职业培训场所的特点对若干个专业重点进
  
  
  
  
  行选择,择定一个专业重点以接受规定期限的职业培训;方向型单一专业的特点是在单一专业类别中设有数量不等的专业方向,受培青年一旦选择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职业培训的某段时间内接受某专业方向的侧重培训;一贯型单一专业的特点是这一单一专业类别无进一步的分岔或侧重,该专业的所有受培青年一旦选择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必须在规定的职业培训期限内接受统一的职业培训。综合专业类别又由一贯型综合专业和层级型综合专业两种类型组成,其中一贯型综合专业是由数个传统的单一专业根据各自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各自的内核提取出来加以合并而成的,其特点是专业无进一步的分岔或侧重,但专业面较宽,职业培训的内容更为丰富,受培青年接受一贯型综合专业的培训后,职业应变能力可以得到较大增强;而分阶段设置专业则是层级型综合专业的显著特点。[2]
  二、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中心,
  体现以能力为本位
  培养目标是对人才规格及其智能结构的具体规定,要说明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什么样的职业能力(知识、技能和态度)和个人素质的劳动者。对社会而言,培养目标体现了职业教育对某一职业领域中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组织结构、就业环境的理解与适

应程度。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是生产和社会活动第一线从事操作、服务或管理的技术工人以及相应层次的职业人才。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德国为确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首先由职业教育的研究者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随即被德国职业教育工作者、雇主和雇员普遍接受,成为当前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精粹。所谓关键能力,实际上是将个人素质与职业能力(知识、技能、态度)紧密结合,使其成为职业人才在智能结构上并行不悖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这一目标体系在法律和法规两个层次上分别予以确认。第一层次是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进行广泛的职业基础教育,在有组织的培训过程中传授从事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并使受教育者获得必要的职业经验。第二层次是由德国联邦经济部或主管专业部会同联邦教育部制定的、适用于企业培训的《职业培训条例》以及由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制定的、适用于职业学校的《框架教学计划》,它们详细规定了某一专业的职业教育应达到的职业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标准。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其能力范畴包括三个方面:专业能力,即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及与其相应的知识;方法能力,即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计划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和评估工作结果的能力;社会能力,即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与他人交流、合作、集体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行为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在专业能力方面,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突出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和多工种适应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了合作交流和小组工作能力以及环境保护意识与技术;在方法能力方面,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了独立制订、实施和检查评估计划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体现以能力为本位
  课程是职业教育办学机构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就要求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必须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促使学生掌握职业知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设计思想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课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设计思想首先体现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论课程的设计中,以职业活动为中心来选择课程内容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论课程设计的突出特点,并据此确立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这一课程结构是一种阶梯式的、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综合性的、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的课程结构。在这里,所有理论课程都综合成为专业理论、专业计算和专业制图三门课,它们涵盖了所学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理论,具有深浅适度、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专业问题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而且所有课程又根据双元制职业教育分阶段培训的要求,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并且教学呈阶梯式循序渐进、逐渐上升。无论学生接受哪一个层次的职业培训,专业理论、专业制图和专业计算这三门专业课的教学始终都是围绕学生参加的职业实践活动由浅入深、从泛到精开展的。
活动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更加体现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的设计中。实践是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训练与生产实习的典型特点,具有明显的过程属性。学生参与培训企业的职业实践活动是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工件制作来进行的,并通过职业实践来实现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而每一工件的实际制作都是该职业中的具体职业活动。这样通过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来设计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践课程,进而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过程,就能达到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形成社会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目的。[3]因此,围绕职业活动,让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积极参与职业实践活动过程,获取直接性的职业经验,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的选择、设计与编排的核心。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实用性为原则,
  体现以能力为本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实用性为原则,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其教学内容的特征是:知识面宽且浅而不陋,实用性强并学以致用。例如,德国巴伐

利亚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课程内容中就包括电工、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无线电信息技术、脉冲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和调节技术、化学与材料、测量技术、保护技术、钳工以及与专业有关的电子线路制图、工程制图、数学计算等知识。每部分的课程内容做到少而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那些零碎分散的专业知识捏合在一起,而是依据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来组织教学内容,以便培养出“宽基础、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尤其注重浅显易懂,许多课程内容的教学只是点到为止,不做深入展开。例如,在电子专业交流电的教学内容中,不讲复数运算,而是采用直观形象的向量图来讲解概念。所配的相关习题,只要求学生运用很低的数学技巧。大多借助实例来解释和推导一些基本的概念、公式和定理。
  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知识的介绍和引用,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围绕培养目标,强调专业理论为专业实践服务,是德国选择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据此,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用性知识。例如在电子专业的理论教材中,德国介绍了多种实用的特殊变压器,而我国过多地讲述、理论分析理想变压器;对于纯理论知识的介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理论教材显得相当吝啬;对于所涉及的定理和复杂公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中也只讲结论和应用,重点分析定理和复杂公式的特点和在实际中的应用。这样就使得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不会感到定理、公式是枯燥的死教条,而是活生生的有用知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4]
  五、教学活动以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
  为重点,体现以能力为本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以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重点,体现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活动以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重点,不仅表现在教学目的、课时分配和实施过程上,而且体现在培训要求、考试要求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以钟表制造(修理)专业为例,在教学目的上,要求学生掌握时钟设计的基础工艺,具有分析钟表构件功能性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准确地发现并排除功能性故障。在课时分配上,在3年的培训中,实习教学课占总课时的70%,理论教学课占总课时的30%;在理论教学中,专业理论课占60%,普通文化课占40%。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培训以技能为主的实行。在实施过程上,有成熟的教材,有服从于教学目的的规范的操作过程,每一个培训者均拥有一个由足够工具、仪器、材料装备起来的工位;有细致、科学的评分标准;有严密的考试、考核手段;还有一套适合于这一课程教学的方法——四级教育法,这就从客观上保证了培训以技能训练为主。在培训要求上,学生结业时应掌握的技能有:加工、连接、拆装和调节技能;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使用操作技能;零部件的测试技能;制图和设计技术等。此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是通过制作一项一项实训工作来达到的,而这一项一项实训工作都是经过职教科研人员精心设计而成的。在3年的培训过程中,学生要完成46项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工作,这就使培训以技能为主从可能变为现实。在考试要求上,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都须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理论教学服从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进,整个理论教学强调理论的应用性,不是把精力放在原理的分析和推导上,而是落脚在应用上。由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以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重点,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保证了德国技术工人的良好素质,保证了德国的产品在世界上的声誉。
  六、考核考试以客观要求为标准,
  体现以能力为本位
  职业教育的质量可以通过考核考试来检验,考核考试结果要令人信服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和规范。在德国,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试任务,做到了考核考试的客观、公正,体现以能力为本位。行业协会代表着德国社会各用人单位的根本利益,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业考试由行业协会主持进行,是对德国职业教育质量的一种严格把关。并且结业考试通过后,所颁发的结业证书实际上是职业资格凭证,在德国全国通用。德国社会各用人单位正是根据结业证书所记载的成绩来决定是否雇佣证书持有者为工人的。德国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结业考试的管理规范有

序。联邦《职业教育法》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业考试及其管理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规定承担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任务的行业协会必须设立由考试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方面的专家所组成的考试委员会,专门负责职业教育的结业考试事宜;行业协会必须依据州最高主管部门(通常是劳动部或经济部)审批的考试规则,制定考试规则并予以公布;考试规则必须明确规定准考条件、考试安排、评分标准、考试证书的颁发、违反考规的制裁和补考等事项。[5]正是由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业考试是依据联邦《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而不是根据某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是由行业协会,而不是由某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来组织实施的,避免了某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独立性的影响,确保了职业教育结业考试的客观性,从而保证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并且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业考试必须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包括培训大纲所规定的技能、知识以及在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与培训大纲有关的学科内容,体现以能力为本位。
  参考文献:
  [1]“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面向未来的探索——“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实践[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3.
  [2]黄日强.战后德国职业教育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149-150.
  [3]雷正光.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j].外国教育料,2000(1):78-80.
  [4]the 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the material and social standing of young people during transition from school to work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m]. berlin: berlin press,1990:63-66.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理论框…
    在夹缝中演绎的德国高校治理
    德国法上的法人一般人格权制度及其反思
    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再认识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发展评析
    从德国“绿腰带项目”看中国休闲创意农业发…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方式及启示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发展内蒙古职业教育
    浅谈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方案支撑体系与设计原…
    关于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关于德国曼海姆职业学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
    关于 双元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