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人民最高位置,一方面在于人是社会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所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党的根本性质与宗旨所要求,现实中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考验。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坚持人民最高位置,筑牢执政根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到第一位,为党的工作赢得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动力;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切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与群众朝夕相处,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不断增强人民主人感,始终保持公仆本色,接受人民监督。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群众; 人民利益
中图分类号:d 0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2)03007106
人民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再到改革开放,人民群众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胜利之源。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深刻总结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史,向全党提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1]这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是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筑牢执政根基的重要政治选择,值得深入思考。
一、坚持人民最高位置
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我们党之所以必须坚持人民最高位置,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确立为“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1],不仅是我们党90年奋斗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要求。1.人是社会历史主体的社会发展规律所要求人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远在古希腊时代已为人们所认识。当时,智者运动的奠基人普罗泰戈拉就曾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普罗泰戈拉那里看到主体是能动的,是规定者。马克思汲取人类思想史上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精华,进一步强调指出,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社会历史的一切都是人的活动所造就,是人为的,历史什么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2]118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和基础。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离开了人,就没有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就没有人类社会;离开了人的发展和进步,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118-119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相应地决定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部内容和形式都是人的活动成果,也必须始终围绕人的需要和发展而展开。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和水平,是衡量社会全面发展程度和水平的价值尺度。如果偏离了人的发展和需要,社会发展就失去了最后的价值归依,势必走上邪路,最终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方向。这已经为人类社会历史上众多的实践所证实。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尖锐地批评资本主义把人仅仅当作手段、无视人是社会历史主体的错误倾向。“根据古代的观点,人,不管是处在怎样狭隘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规定上,毕竟始终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在现代世界,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因此,古代的观点和现代世界相比,就显得崇高得多。”[3]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从本质上决定了无论是国家管理、还是社会治理都必须建立在顺应广大人民要求,满足广大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为民谋利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始终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力量。民心、民意、民利,是否能从根本上得到满足,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甚至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的生死与存亡。早在西欧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告,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一样都不可避免,其基本依据正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以物为本,严重侵害和剥夺了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雇佣工人仅仅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工具,因此,资本家采取的任何改进生产力的办法,本质上都是对生产者的进一步剥削与掠夺,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
生产严重过剩与消费严重不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尖锐激化、无法治愈的“社会之癌”。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是坚定地建立在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真正动力的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党,它的一切理论、纲领和政策,当然必须顺应广大人民的历史要求,集中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心愿,不断地为广大人民谋利益、求幸福,以推动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2.党的根本性质及其宗旨所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它“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4]。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言,共产党领导的社会运动与历史上其他任何运动截然不同,“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它却“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这一根本性质,相应地决定了我们党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除了人民利益,它从来没有也从不谋求任何特殊利益。切实贯彻这样的性质和宗旨,对处于革命地位的我们党而言,就是它的一切纲领、方针、政策和活动都必须坚持以广大劳动人民为本,努力“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对处于执政地位的我们党而言,就是要努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既是历史的选择,又是我们党为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浴血奋战、不惧牺牲的崇高精神和无私行为真诚地感动了人民大众,赢得了人民大众的由衷选择,为我们党的执政奠定了牢固的合法性基础。但是,这种合法性基础并非一劳永逸的,过去赢得不等于现在和将来一定赢得。党要永远保持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不仅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有效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而且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坚持不懈地发展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避免脱离群众的最大政治危险,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前苏联诞生之初,曾置身于国际资本主义重重包围之中,新生人民政权的保卫、巩固和社会主义建设困难重重,但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民、依靠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改善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因而赢得了人民对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无限爱戴和支持,焕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巨大热情与活力,苏维埃政权逐步得到有力巩固,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到1991年下半年,这个存在了94年的共产党和74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却惨遭解体厄运,原因固然复杂,但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苏联共产党内特权和腐败现象逐步发展,形成了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特权阶层,导致苏联共产党逐渐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原苏联社会科学院曾有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认为苏联共产党仍然代表工人的只占4%,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高达85%![7]这,无疑也是对执政的我们党的振聋发聩的警醒! 践中坚持人民最高位置面临的
严峻考验与挑战坚持人民最高位置既是人是社会历史主体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所要求,但实践中切实贯彻这一价值追求却始终面临严峻的考验与挑战。早在我们党即将登上执政舞台之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就清醒地预见到执政将会面临的种种问题与挑战。1949年3月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不仅明确地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及其要完成的艰巨而伟大的历史任务,强调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建设城市,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尖锐地指出了革命胜利后党的自身建设将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与挑战。“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8]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反复
强调我们是“进京赶考”,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千万别学李自成。然而,当我们党正式执政不久,毛泽东所预言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很快就变成了现实。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在党的一些干部身上程度不同地出现,个别高级干部甚至因为严重贪污腐化被判处死刑。为了从思想上、政治上清除因执政而出现的种种问题,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我们党不得不开展一系列如整党整风等政治运动。这一过程中,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也出现了严重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过火”行为和“左”的失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严重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执政历史进入一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贯彻社会主义本质为价值追求,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质量大幅改善。与此同时,我们党所处环境也进一步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在新世纪新阶段,这种变化尤其突出。外部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多种矛盾错综复杂,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给我们以压力。内部方面,经济、政治、文化改革持续推进,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又逐渐进入到矛盾“深水区”,“早发”国家几百年间遇到的大量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短短几十年的有限时空中以累积和叠加的方式出现,经济发展环境、资源压力空前增大,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都相当突出,特别是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矛盾错综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贫富差距急剧拉大的趋势未能有效遏制,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疏离了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变化都对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始终坚持人民的最高位置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胡锦涛总书记将这些挑战和考验概括为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这些考验都是长期的、严峻的,我们党只有作好长期应对的多方面准备,采取科学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才有可能在执政活动中切实保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最高标准的不断贯彻和落实。除上述挑战外,现阶段另一方面的严峻挑战也更加尖锐地摆在了全党面前。这就是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精神懈怠,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淡薄,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组织纪律松懈,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能力不足,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不适应;脱离群众,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不为群众排忧解难;消极腐败,主要是滥用权力,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生活腐化、“gdp政绩”泛滥。精神懈怠,淡化了我们党努力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弱化了党的执政意识和能力;能力不足,直接削弱了我们党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物质”基础;而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则是党面临的最大政治危险。现实中,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就是:人们在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仍然对党和政府存在这样那样的不满、怨言甚至于不信任,究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此。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毛泽东家中曾向毛泽东提出“历史周期律”问题,问中共能否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毛泽东欣然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9]今天看来,如何有效应对这个“周期律”的挑战和危险,始终坚持人民最高位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确保党的执政根基不动摇,仍是一个特别需要高度重视和探索、丝毫不能放松的重大政治课题。
三、切实坚持人民最高位置的政治选择新世纪新阶段,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坚持人民最高位置,从根本上说既需要努力坚持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又需要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群众路
线,不断回应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这一根本前提下,基本政治选择应当着力于四个重要方面。1.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到第一位,为党的工作赢得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动力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贯穿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一条红线,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无论世情、国情、党情怎样变化,我们党在执政活动中都必须坚持人民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说,在这方面,党和国家有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及政策的基本价值追求都是极其明确的,但不容否认的是,现实中也确有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不能严格实践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更不要说敏锐地根据形势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甚至在一些领导干部心目中,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是小事,唯有地方财政增长是大事;直接牵动人民群众利益神经的就业、求学、看病是小事,唯有自己的升迁以及实惠获得是大事;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是小事,唯有上级的看法、印象是大事。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消极影响却不容低估,如果不能有效消除,难免最终导致党脱离群众的最大政治危险。当然,始终坚持人民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并非容易,它意味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大事小情、长远还是当下都必须自觉恪守这一准则,鞠躬尽瘁、无怨无悔。不管多么不易,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做到,这是党赢得人民群众长久支持、筑牢执政根基的根本。有人言:“我们的党与人民群众应该是须臾不可离开的鱼水关系,不是被人利用的舟水关系,不是互不相干甚至互不相容的油水关系,更不应是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如果是水火关系,那么我们这个党就离寿终正寝不远了。”[10]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党必须高度重视和避免的重大问题! 2.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历来是实现党的任务的中心环节,是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胜利的主要法宝和优良传统。但是,不同历史阶段却需要不同的宣传、组织和服务的要求与形式。现阶段,宣传、组织及发动群众特别需要的就是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一方面,今天的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越来越多样,党和政府及其领导干部全面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和困难;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素质越来越高,民主法制意识越来越强,民主参与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在这样的情况下,积极开辟多种途径,包括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仅易于获得全面、真实的信息,而且可以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与方法。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才会更科学、更有效,进而更有利于统筹协调处理多方面的复杂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其措施才能够顺利地贯彻和落实,工作才易于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和顺畅。遗憾的是,现在仍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是整天忙于开会和应酬,就是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做决定,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和意见不研究、不调查,适应某些工作需要举行的各种听证会,也旨在维护自己意志的前提下选代表,玩花样儿,设置的社情民意热线更是成为摆设,以至于党和政府及其领导干部的工作往往得到不到群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不仅增大了行政成本,而且由于严重脱离群众而疏远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断增进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领导干部特别需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虚心拜人民群众为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体智慧,与群众协商办事,赢得群众支持,获得群众信任,这是充分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避免脱离群众的最大政治危险的根本途径。3.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与群众朝夕相处,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诉求在基层,大量的利益关系、矛盾在基层,党和政府及其领导干部只有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地拜群众为师,用群众熟悉的语言
方式与群众交朋友,才可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怎样的看法和意见,对基层党政组织及其领导干部有怎样的看法和意见,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有怎样的看法和意见,从而找到科学规划地方发展以及解决各种利益关系与矛盾的突破口与路径,推动地方发展,促进群众受益。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现阶段最为关键的是要充分重视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诉求,诸如住房难问题、看病难问题、孩子上学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劳动力就业问题、文化娱乐问题、弱势群体问题等都应当有的放矢地调查和研究,形成有效的解决思路和对策,付之实践,惠及于民。与此相应的是,特别需要克服和避免各种形式的“走马观花”和沽名钓誉的“政治作秀”。现实中,一些领导部门下基层,多是事先给地方打招呼,确定好考察、调研的对象或地点,届时一群人车水马龙到达目的地,领导讲讲话,下级汇汇报,摄像师拍拍照、摄摄像,再到酒桌上碰碰杯,上上电视,见见报,就大功告成。不仅未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反而严重扰民。人民群众早已对此深恶痛绝,再也不能这样继续下去,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有效解决。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其根本前提和保证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党的性质与宗旨,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深入群众之中,与群众朝夕相处,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事,真真切切地为人民排难,促进发展,惠及民生。这一工作做好了,我们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才会有效地增进,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本领才会有效地增强,进而我们党才能够不断地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执政根基才会坚如磐石。4.不断增强人民主人感,始终保持公仆本色,敬重人民群众,接受人民监督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毛泽东曾言:“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11]他在党的“七大”闭幕式上,把全中国的人民大众比作“上帝”,号召全党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上帝”。解放战争要取得胜利,除了多打胜仗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感动人民这个“上帝”。胡锦涛总书记指出:“90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1]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人民的公仆。为此,一方面必须对人民常怀敬仰之情,常有敬重之念,常怀畏惧之心,思想上尊重人民群众、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行动上深入人民群众、工作上服务人民群众,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相信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另一方面,就是要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无不握有大小不等的权力,而权力既可用来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也可用来谋取私利,祸害人民。有效地保证权力服务人民、造福人民,防止人民赋予的权力演变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监督体制机制,而且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确立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把自己的权力行使自觉地置于人民群众的严格监督之下,自觉地听取人民群众对自己决策和工作的意见及建议,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与批评,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作为决策和行为的参照仪与校正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只此,我们的党及其领导干部才会尽可能地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能力才会不断地增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才会更加紧密,进而我们党才能不断地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避免脱离群众的最大政治危险。总之,坚持人民最高位置,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根本的问题就是党和政府及其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心上、当亲人,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1]这是朴朴实实的道理,却是我们党90年奋斗历史的深刻总结,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07-02(2).
r>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6.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6]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7]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m].九江: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67.
[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9]人民网. 1945年7月4日 毛泽东与黄炎培谈“历史周期律”[ob/ol].[20110901].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704/2190.html.
[10]杜榕.坚持群众路线,筑牢执政根基[n].人民日报,2011-07-26(17).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