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文化创意驱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模式及作用机制
化创意驱动城市转型发展一般有四种模式:文化创意空间设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文化创意生态营造。文化本身的特性决定文化创意驱动城市转型发展具有六种作用机制:即创造性、融合、美化、个性化、多样化和社会化。借鉴国外城市的经验,一是以文化为灵魂,创意为手段寻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二是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如何激发人的创造性上面;三是同等注重扩大文化创意的生产与消费;四是构建社会网络,促进全民参与文化创意的生产与消费。
  关键词:文化创意;城市转型;城市发展;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tu9843;f2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07004009
  作者简介:刘平,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上海 200020)
  文化创意作为驱动城市转型发展的一种动力,在国外一些国际性大都市、区域性大都市以及后工业化城市的转型发展过程中被广泛地加以运用,如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区域性大都市洛杉矶、旧金山、布宜诺斯艾利斯、新加坡、神户,以及中小规模的后工业化城市西班牙毕尔巴鄂、法国南都、英国伯明翰、格拉斯哥等。从这些城市以文化创意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历程来看,一般从空间设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文化创意生态环境营造等4种途径寻找突破口,这4种途径也可以说形成了4种模式。从文化本身的特性以及文化经济学的角度加以观察,文化创意驱动城市转型发展的作用机制有6种,即创造性、融合、美化、个性化、多样化、社会化机制,本文主要结合国外典型案例进行讨论。
  一、文化创意驱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四种模式
  文化创意作为驱动力推动城市转型发展,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地域文化特点寻找突破口,凸显城市特色,避免同质化发展,从而构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从国外城市的实践来看,虽然突破口的选择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就是以大项目为抓手,集中投入人力、财力和支持措施,通过一个或数个大项目的启动、实施,带动城市转型。
  (一)文化创意空间设施建设模式
  城市转型首先需要从外观形象上改变城市原来的形象,塑造新的城市形象,打造新的城市地标和符号。一些欧美城市将城市规划与旧城改造、城市建设与打造地标性建筑和兴建文化设施相结合,使城市空间与环境都变得更富于文化内含和设计感、艺术感,从而吸引艺术家和创意人士以及居民回归,提高城市的地方声誉和当地居民的自豪感,树立起城市新的形象,如巴尔的摩内港开发、波士顿昆西市场建设、伦敦道克兰码头和利物浦码头的更新等。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集聚区、文化设施、文化区(cultural quarter)等文化创意空间建设是许多老工业城市转型的首要策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集聚区的功能主要是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有些还兼具消费功能,成为旅游观光和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购物场所;文化设施的主要功能是文化艺术产品的展示、消费与文化交流;文化区则兼具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两重功能,还兼有居住功能,是一种混合功能区,一般建在城市的中心商业区,除了集聚音乐、美术、演艺、多媒体、设计以及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与展示空间之外,还会集聚时尚餐饮、服饰、时尚消费品购物、电影院、剧院等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场所以及居住设施,这与一般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很大不同。密集的文化和娱乐设施使得文化区更像一座“文化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 of culture),为城市的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创造性观念evans,gl: “hard-branding the cultural city: from prado to prad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03,27(2):417-440。
  国外一些成功实现转型的老工业城市,以文化创意空间建设为突破口,凭借一个或几个大型新建或改造项目带动城市实现转型。西班牙的毕尔巴鄂是这种转型模式的典型代表。该市引入世界著名的古根海姆美术馆财团,由州政府出资兴建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以此为契机,毕尔巴鄂实施了大规模基础设施改造、重建,将市中心街区改造成为具有休闲娱乐、商贸、文化、居住、绿化、河岸等混合功能的文化区,将原来光秃秃的矿山改建为自然公园,成为休闲、运动场所,同时还实施了市区河流净化工程,使城市面貌和环境焕然

新。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与其他文化创意设施共同成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化的平台和载体,带动整个城市成功实现从工业城市转型为文化旅游都市。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城市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功能和城市特质的决定性要素之一。一般国际大都市转型发展的基本规律表现为“去工业化”和服务经济的高度发达,即制造业比重持续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集中度提升陶纪明:《论大都市的转型》,《城市问题》2011年第1期。。文化创意产业的许多门类在产业分类中都可归于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能够促进服务经济的发达。文化创意产品的个性化、审美化、时尚化、设计化、智慧化特征和文化创意企业的小型化、专业化和高风险特征,使其在设计、开发到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和资金、人才、经营、市场各方面都特别需要得到专业配套服务的支撑。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城市,生产型服务业一般也更为发达。如纽约集聚了全美70%的核心版权业,也是美国时尚、音乐、艺术产业集聚地,其专业服务业集中度是美国其他城市的25倍[美]伊丽莎白?科瑞德:《创意城市:百年纽约的时尚、艺术与音乐》,陆香等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70页。,金融、媒体、公关、广告、法律咨询服务、人才中介服务、销售服务业高度发达。
  许多世界城市以及工业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后工业化城市都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调整和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城市转型的一个突破口。好莱坞的电影使洛杉矶在全世界家喻户晓,其实,洛杉矶在二战前飞机产业也已经全球皆知。二战后,其电影产业更是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该市又发展了电视、唱片、文化旅游等新的文化娱乐产业。环球影城、迪斯尼乐园等文化主题公园成为驱动其旅游业发展的引擎,除此之外,服装、印刷和出版、家具、珠宝、广告、玩具、建筑和室内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在该市也集聚发展,共同推动洛杉矶从区域型商业城市迅速转型为国际大都市[美]艾伦?j斯科特:《城市文化经济学》,董树宝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3-213页。。可以说,正是文化与产业、科技融合的创意产业集聚发展,促使“原本远离传统的权力与财富核心而被视为暴发户的洛杉矶”[英]查尔斯?兰德利:《创意城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杨幼兰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4页。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从而摆脱了原来的形象,树立起富于创造力的创意城市新形象。 、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自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以及区位和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并因此而形成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城市特质以及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都成为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塑造城市品牌及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当城市寻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时,创意地开发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一个选择。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业转移的“去工业化”城市转型的大趋势中,许多原来的工业城市面对城市中留下的大量厂房等工业遗产,采取了将其改建、扩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区、文化设施、创意空间的方式,为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消费、文化创意活动的开展提供低成本载体,同时结合内城改造等城市规划建设,使工业遗产的再开发利用取得一石二鸟,甚至是“一石几鸟”的效果。德国鲁尔区是其典型代表,该区域将一百多年前的冶炼厂改建为工业博物馆,炼钢车间改建为中央舞台,钢铁公司老厂房改建为由二百多家商店、二十多家餐饮店、数座电影放映厅组成的文化娱乐区朱洪举:《创意思维与文化资源整合在构建创意城市中的作用》,《理论探讨》2010年第8期。,不仅发展了文化、旅游产业,也使城市形象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改善。
  法国南都是又一个典型案例。该市一方面对工业遗产进行开发利用,例如,将一座19世纪建造的饼干工厂旧厂房改建为具有独特风格的、市民进行文化艺术活动和现代艺术体验的文化中心和艺术中心;另一方面开发利用城市独特的宫廷文化以及历史上曾是非洲和南北美洲三角贸易(实际上是奴隶贸易)繁盛地的历史文化,创办独特的文化节庆活动,如“三大陆电影节”,专门放映亚洲、非洲、中南美洲国家的电影,创意地将具有负面影响的“奴隶贸易”历史转变为积极意义的宣扬尊重人权、人类和异文化的节庆活动。此外,还创

办了表现当地文化特色的艺术节、音乐节等各种原创性文化节庆活动,并将文化节庆活动的理念、运作模式和架构打包作为文化商品输出到海外。以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为突破口,南都成功实现了从知名工业城市向法国第一宜居城市的转型[日]菅野幸子:《法国南都的重生》,载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编《从欧洲的实践案例看文化都市重生》,2004年,第34-51页。。
  (四)文化创意生态营造模式
  文化创意生态主要包括城市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以及音乐、艺术、休闲运动、娱乐、社交等文化创意和文化艺术活动、人文社会生活所营造的人文气候(climate)、创意社区和创意生活方式及其所培育的创意土壤。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驱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理查德?佛罗里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意资本理论,认为是人力资本中那些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即创意人才才是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创造力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吸引创意人才,而创意企业、创新型企业趋于跟随创意人才的集聚而选择集聚地[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司徒爱勤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不过,他同时也指出,这并不是说创意人才在哪一个地区达到一定的人数该地区的经济就能成功发展,还有必要关注影响这些创意人才选择集聚地的深层次因素richard florida: cities and the creative class,[日]小长谷一之译:《创意城市经济学》,日本评论社2010年版,第37-39页。,即该地区的文化创意生态。
  佛罗里达的研究表明,创意人才倾向于选择具有创新性、多样性和宽容性的地方集聚。创造力并不是仅仅只有创意人才才拥有,实际上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 ③ richard florida: cities and the creative class,[日]小长谷一之译:《创意城市经济学》,日本评论社2010年版,第39-41、90-91页。,这需要被激发和发挥。如果在一个封闭自守、约束性强、不能容忍多元文化生活、交通不便的城市,人们每天不得不疲于奔命地应对来自工作、生活的限制或压力,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不便捷的生活、混乱拥挤的交通所带来的问题上浪费大量时间与精力,那么,这里的人哪怕有多大的潜在创造性也难以被激发,对外面的创意人才也不会有吸引力。因此,营造能够吸引创意人才集聚并留住他们、能够激发城市居民创造力的文化创意生态,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途径之一。像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这样的世界城市,无不具有开放、宽松、包容、多样化的人文气候,广泛、多层次的社交活动以及时尚、丰富的夜生活和便捷的生活居住和工作环境,这些构成了使创意经济发达的文化创意生态,从而使城市鼓励创新、容忍“异端”新潮,与外来移民和外来文化交融,能够为富于创意和创造力的人士提供他们所追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也能够为文化创意人士及其企业提供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业务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便捷发达的专业服务、社交网络、专业评论体系,形成支持创意活动的社会网络,因此才吸引了众多创意人才和创意企业集聚。
  一些区域性城市通过营造能够吸引创意人才的文化创意生态而使城市获得活力和发展动力。美国的奥斯汀、日本的横滨都是这样的城市。奥斯汀是美国高技术产业企业集聚地,包括ibm、摩托罗拉、戴尔在内的超过1750家高技术企业落户该市,其雇用员工人数占到了该市总就业人数的20%。该市在高技术企业集聚之前,就以繁多的音乐会、演唱会、另类电影和轻松的户外生活所构成的生活方式闻名于美国。不仅有多彩多姿的夜生活,攀岩、登山等户外休闲活动也很丰富,该市还投入巨资致力于保留当地的生活方式和为当地的音乐设施提供支持,例如,投资建设各种人都可参与的俱乐部和酒吧娱乐区,使其成为社交活动的场所,成为真正的“创意熔炉”[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司徒爱勤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345-346页。。为了吸引高素质创意人才,奥斯汀市将提高生活品质、营造休闲和文化氛围以及提高休闲和文化竞争力作为现时和将来数年最优先的政策③。奥斯汀因此构建了适宜于创意人士生活、工作的具有个性化、多样性、开放、包容氛围的创意社区和人文气候,从而形成该市的竞争优势,成功吸引了无数创意人才从外地来到该市,有些甚至放弃了硅谷而移居该市,也留住了大批得克萨斯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意驱动城市转型发

展的六种作用机制
  文化的内涵实在太丰富,以至于任何人都很难给它确切定义。在学术层面,文化这个词常常是在没有确切定义的情况下,不同的专业领域以不同的理解被使用。在文化经济学领域,戴维?索斯比指出,文化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文化反映某个集体所共有的态度、信念、风俗、习惯、传统、价值观等;其二,文化反映人类生活中知性、道德、艺术方面的活动及其这些活动的产物。由此,又引伸出文化与三种性质相关,即创造性、象征性和知识财产性david throsby: economics and culture [m], 2001[日]中谷武雄等监译:《文化经济学入门》,日本经济新闻社2005年版,第23页。。当我们将文化创意作为驱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动力而加以研究时,从文化本身的特性来看,其作用机制应包括创造性、融合、美化、个性化、多样化、社会化6个方面。其中,创造性机制、融合机制是文化创意驱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最根本和最基础的作用机制,与其他4种作用机制在我们提出的4种转型发展模式中共同发挥作用。
  (一)创造性机制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创造性是人的行为活力的原动力,跟科学技术、技术创新一样,文化是发挥人的创造力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活动及其产物,如文学、艺术、音乐、绘画,能够产生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是两种不同的价值,文化价值是指文化产品具有的美学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象征价值、原创价值david throsby: economics and culture [m], 2001[日]中谷武雄等监译:《文化经济学入门》,日本经济新闻社2005年版,第56-57。。文化通过与产业、科技、服务等各种领域的融合及其渗透,使文化创意的创造性激发各领域产生创新,从而创造更多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也使城市的各个领域充满活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文化与产业融合,产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型产业组织体系;与科技融合,产生新设计、新产品;与服务融合,产生新的服务模式和营销模式。像苹果公司开发的ipad、iphone这样的创意产品,并不是高科技技术创新的产物,其采用的技术在多年前就已经被开发和应用了,但其外观与功能、操控设计不仅反映了苹果公司独特的文化审美和艺术格调,而且也迎合了现代人追求个性化、便捷化的使用功能和时尚外观以及轻松、休闲、新奇又不失高雅的品味。可以说,是文化创意的创造性、审美性与技术的融合,而不单是技术创新催生了苹果公司的划时代创意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另一方面,高度约束性的习俗、传统等社区文化或地域文化也可能制约城市-区域某些产业的创新与创造的发展,而产生“锁入效应(lock-in)”或者路径依赖。如好莱坞的电影产业集聚形成了其特有的电影文化社区及其社区文化,但这也使其电影产业在二战后的几年里相对地锁定于一种工作室生产体系,严重地阻碍了它应对越来越多来自新兴电视产业的竞争压力,在这种外部威胁的刺激下,好莱坞的电影产业不得不实行创新,实施横向分解和垂直非一体化策略进行重构,从而诞生了无数适应性强的小企业,它们迅速从一个项目转向另一个项目,并大量采用数字制作技术,由此推动产业内新一轮的创新[美]艾伦?j斯科特:《城市文化经济学》,董树宝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47页。,使好莱坞保住了电影产业霸主地位。
  (二)融合机制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
  文化创意本身需要载体加以表达,它是无所不包的,具有与其他各个领域的融合特性。在城市转型发展中,文化创意与各个产业融合,在产业形态层面,促进产生新产业和新业态、新的服务模式,从而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型。创意产业就是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的产物,包含了许多新产业和新业态。如数字内容产业,是信息技术、网络服务与传统的文化出版、文化娱乐等融合而成的新产业;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杂技艺术表演融合,能够诞生像“梦幻时空之旅”那样的新的创意艺术表演形式;工业旅游、智慧旅游、电子艺术、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业态。城市在转型发展中,如果能够大量诞生这样的新产业、新业态,使这些融合性新产业的比重大幅提升,必将促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改变。
  另一方面,在价值创造层面,文化与各种产业融合,为原来仅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注入文化价值,从而使其价值增加。例如,一张没有内容的

光碟,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当其刻入音乐、影视节目等文化内容以后,它就可能具有了精神的、历史的、象征的、社会的、原创的文化价值,售价也会从原来的02元,变成几十元甚至几百元,其中,其文化价值被折算成了金钱加以表达。当然,可能有些产品本来同时就具有经济价值和一定的文化价值,而文化创意能够提升其文化价值,这是文化创意的美化机制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先忽略这一点, “提升”作用放在下一节讨论。
  (三)美化机制改变城市形象,提升附加值
  一般来讲,文化内含审美特性,追求正面的、高尚的美的享受,包括感观的视觉的美和内在的精神的美。像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是文化的审美表达的典型形式。而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也是文化审美表达的形式,其作品必然反映出文化审美的意识,体现其美学价值。虽然现实中存在一些非正面的、低俗的文化现象,但我们所提倡的、在城市转型发展中要运用的是文化的美化机制。这种美化机制通过文化创意与各个领域的融合而发挥美化提升作用。
  这种作用既包含显性的、外在的美化作用,又包含隐性的、内在的美化作用。前者较为典型地反映在文化创意与像城市规划设计、建筑空间设计、环境设计融合而创造出的装饰性的城市空间、地标性建筑物及空间设施舒适、便捷、具有文化创意氛围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方面。文化的美化机制明显提升了其美学价值、象征价值、社会价值等文化价值,对于城市空间改造、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宜居功能以及市民的自豪感、吸引创意人士集聚和外来旅游者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典型案例如前面我们所提到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后者较为典型地反映在像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融合而创造的创意产业及其创意产品方面,例如在一些没有什么突出的资源优势的城市或地区,通过挖掘和创意性地开发利用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如通常所说的“编故事”、“讲故事”,为地域、产业、产品注入更多的、主题鲜明的文化内涵,发展主题文化旅游,促进城市形象塑造、知名度提升和地域经济的发展。 尔辛基通过创意赋予地理位置造成的漫漫黑夜以“光”的文化内含,使“光”成为城市特色文化,从而利用文化创意的美化提升机制促使劣势变为优势,使城市形象和城市价值都得到提升。赫尔辛基由于地处高纬度,只有黑白两个季节,这曾经给许多市民带来不便甚至忧郁症。为此,当地创意性地创办了“光之力”灯光节,“光之力”利用了明暗的矛盾,将赫尔辛基营造为四季之城。这个节庆不仅吸引了来自布达佩斯、伦敦、伊斯坦布尔、巴塞罗那等城市间的国际合作,而且使得“光”成为赫尔辛基这个城市的新商标朱洪举:《创意思维与文化资源整合在构建创意城市中的作用》,《理论探讨》,2010年第8期。。
  文化是城市、地域乃至国家的魂,也是经济、产业、产品的魂。城市、经济、产业、产品要有持续的生命力和活力,离不开文化这个魂。有魂的东西,就有精神,就具有内在的美,比起缺少魂、缺少精神的东西,就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这些附加价值来源于文化所带来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象征价值、社会价值、原创价值等文化价值。
  (四)个性化机制使城市拥有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文艺批评家、城市规划专家,还是历史学家、文化经济学家,许多都强调地点与文化存在持久而紧密的关系,因为任何特定地点,比如城市,“总是密集的人际关系所在地”,而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便由此产生,“而且文化往往是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征的现象,因此这些地方特征有助于区分不同的地点”,像纽约、洛杉矶、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都是“文化独特的,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发动机” ③ [美]艾伦?j斯科特:《城市文化经济学》,董树宝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6、14页。。地域文化的难以复制性,如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地方风俗、传统、习惯、生活方式等,使城市拥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质和独特魅力,形成城市的标识、经济活动特点及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化发展,并吸引外部的创意人才和创意企业集聚、旅游者到访,使本地文化产品拥有竞争优势,促进本地文化产品挤入更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域文化决定城市特质,同时也反映在城市文化产品的特性上。例如,洛杉矶的文化经济主要生产迎合大众的、非正统的和后中产阶级品味的产品,并

利用了来源于地方特色的阳光、冲浪、棕榈林与轻松的社会生活混合而成的丰富多彩、多层次意象,其反映的是洛杉矶随意、轻松、梦幻、推崇时尚和流行以及大众娱乐的地域文化特色;而巴黎的文化经济则更注重为更挑剔的消费者生产精致、奢华、工艺考究的奢侈品,它继承了17、18世纪巴洛克时代延续至今的优良技术与艺术品质的悠久传统③,反映的是巴黎根植于文学艺术、视觉艺术、高贵、典雅、奢华品味的地域文化特色。这样的地域文化特色越是鲜明、突出,越是能够使城市享有“地点垄断力量” ③ ④ ⑤ [美]艾伦?j斯科特:《城市文化经济学》,董树宝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38、38、39页。,提升城市的竞争优势。
  (五)多样化机制改善城市人文气候和经济基础
  如前所述,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这使文化本身就具有多样化特性,文化加创意,使这种多样性更加丰富多彩。城市的多样性,按照佛罗里达的描述,其“标志包括具有不同民族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取向以及另类外表(比如身上带有明显穿孔或纹身)的人”[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司徒爱勤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260页。。实际上,这些标志所表明的是城市具有开放、宽松、包容的社会文化,能够容忍、接纳不同的文化和异端新潮,更容易产生创意思维及新思想,能够提供适宜不同人群的轻松、活跃、多样性的生活方式。而这些正是构建能够吸引和适宜创意人士和创意企业的人文气候及文化创意生态的关键要素。
  文化创意的多样化机制能够使城市具有多样性,产生更多异文化的、跨界的碰撞、交流与交融,使每一个具有潜在创造力的人的神经不断得到更多的刺激,使他们的思维充满活力,从而迸发出创意的火花,再转化成创意点子、创意设计、创新方案、创意产品,使城市真正成为“创意熔炉”,这样的城市对创意人士最具吸引力。
  此外,文化创意的多样化机制与融合机制共同作用,还能够提供多元化的产业、业态和服务模式,改善城市经济基础,从而使城市的转型发展可以实施多元化的战略,提高城市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快速多变的发展环境的能力。例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日本神户市,其城市转型发展实施了 “时尚之都”“休闲度假之都”“设计之都”“创意之都”多元化的战略。而像伦敦、纽约、东京、洛杉矶、新加坡等城市,则充分运用了文化创意的多样化机制与融合机制,发展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如时尚、艺术、音乐、电影、出版、数字内容、媒体、信息服务等,东京更是将环境、健康和医疗福利、危机管理、机器人产业也列入了创意产业门类。
  (六)社会化机制促进整个社会参与文化的生产和消费
  文化的社会属性在社会科学领域是一种共识,没有人会否认。正如斯科特指出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内在的建构,其形式与内容只能根据与其密切相关的人类关系这个较宽泛的体系加以理解”③。像艺术、科学这类创造与创新性的人类活动,是具有“社会化本质”的劳动④。其一,艺术工作或科学项目的主题是在现实和政治生活环境中被社会给定的;其二,实际的艺术或科学工作的完成需要劳动分工与合作;其三,艺术与科学的表达与传播依赖于人类关系的规范、理论和方法,发出者和接受者要参与到沟通的过程之中,需要一个必要的理解和期待的社会基础;其四,艺术和科学产品的消费者通过中间人,如代理商、编辑、画廊业主等对生产者的构思和产品会产生重要影响⑤。简言之,文化的社会属性使文化的生产与消费都具有社会属性,使整个社会都能够参与其中,形成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网络。
  文化经济的社会网络由社交网络、专业服务体系和专业评论体系等组成。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特性和创造特性,使其尤其需要跨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社会网络能够为这些交流与合作提供途径和平台。的个性化和高附加价值特性,要求能够为创意的转化、创意产品的生产、消费、交易以及人才发现和人才培养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的专业服务体系,这种体系涉及媒体、金融、广告、法律、策划咨询、设计、包装印刷、中介、教育培训、市场交易等各个方面。
  此外,文化创意产品由于在本质上受到消费者品味的驱动,跟那些受性能驱动的产品不同,需要一套特殊的评价体系[美]伊丽莎白?科瑞德:《创意城市:百年纽约的时尚、艺术与音乐》,

香等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152-155页。。被称为风尚“看门人”的专业评论人,如艺术品鉴赏专家、时尚杂志编辑、音乐评论家等是这种专业评论体系的主要组成,他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起着导向性作用。
  发达的社会网络能够促使创意经济得以生根、开花和结果,对于城市转型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力。纽约即是典型代表。如前所述,纽约的专业服务业集中度大大高于美国其他城市,权威的风尚“看门人”云集于该市,再加上大量的文化艺术俱乐部、美术馆、饭店、剧院等社会机构,为纽约提供了极其广泛的社交网络平台和完善的专业服务体系,还有数量繁多的创意人才教育培训机构与创意人才中介机构,它们共同形成了纽约异常发达的创意社会网络[美]伊丽莎白?科瑞德:《创意城市:百年纽约的时尚、艺术与音乐》,陆香等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70、150-174页。,促进了纽约创意的生产、商品化和消费,成为其创意经济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一些创意城市,如神户、南都,则以创意的思维、创新的制度安排,给社会各方以激励,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使全民参与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神户市在创意城市建设的机构设置和推进机制上打破了政府管理的单一模式,专门设置“市民参与推进局”,组织实施了许多市民直接参与、体验互动的文化创意活动,实行市民参与型推进机制;法国南都市在艾罗市长创新理念的主导下,实行了文化项目从民间征集,政府出资,并由项目策划提案的民间专家负责实施的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民间创意人士的积极性。此外,该市还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文化项目,推动全民参与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创造了一种被称为“艾罗模式”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社会属性,使得每个人都可能参与其生产与消费,其结果:一是促进城市居民改变生活方式,增加对文化休闲活动的喜好与参与,扩大文化消费支出,并通过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对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的支出而增加城市的文化经济收入;二是促进扩大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的满足感,在一些城市,文化经济的繁荣不仅带来了扩大就业的效果,有些还产生了雇用替代效果,即文化创意产业部门吸收或弥补了制造业转移带来的就业问题和雇用不足,而且,艺术文化生产部门的工作环境一般较好,容易使劳动者产生满足感;三是增强社会团结意识和市民自豪感,降低犯罪率,提升城市活力,从而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转型。
  三、启示与借鉴
  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文化是一种资产、资源。文化“是创意得以产生、成长的沃土”[英]查尔斯?兰德利:《创意城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杨幼兰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6页。。创意根源于文化,是文化的创造性的体现。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创意变得无限无边。文化的特性加上创意的表达,能够通过创造性、融合、美化、个性化、多样化、社会化等6种机制,对城市的空间、产业、城市形象、人文气候、社会结构、市民意识和生活方式产生根本性影响,因此成为驱动城市转型发展的一种动力。从国外一些城市依靠文化创意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实践我们能够得到诸多启示。
  (一)以文化为灵魂、创意为手段寻求突破口
  文化创意驱动城市转型发展有多种模式,采用哪种模式,需要以创意的思维和手段去寻找,可以从创意地开发利用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特色文化入手,也可以从营造文化创意生态入手,就算什么也没有,还可以无中生有,从创意地打造文化创意空间设施入手,先造“硬件”,即造躯壳,再装“软件”,即注入文化这个灵魂,自身“软件”不够,还可以引进,如毕尔巴鄂,但必须是有足够影响力和推动力、吸引力的大项目,并将项目做成产业,形成产业链。
  (二)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如何激发人的创造性
  正如我们的研究所表明的,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其一方面具有创造性,另一方面也具有约束性,这种约束性可能使城市产业发展和社会转型产生“锁入效应”或路径依赖。我们在转型发展中需要将着力点放在如何发挥文化的创造性作用机制方面,减轻文化的一些负面作用的影响。这需要发挥文化创意的融合、美化、个性化、多样化、社会化机制,营造适宜的文化创意生态,构建能够吸引、留住、适宜创意人才和激发本地市民创造潜力的人文气候、社会网络,提供创意人才需要和追求的生活方式,吸引创意人才集聚,从而

形成创意产业集聚。
  (三)同等注重扩大文化创意的生产与消费
  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是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一种途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文化产业区、文化区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空间形态,同时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化的产品的生产空间或消费空间。从国外的实践来看,欧美一些城市往往更多地关注文化创意的消费,而我国一些城市,如上海,则往往更多地关注文化创意的生产。因此,我国城市在偏重生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后,有必要将重点转移到扩大文化创意的消费上来,在城市中心地区改建、兴建具有文化创意生产与消费双重功能的文化区是一种选择,促进已有的偏重生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升级,从封闭的园区转型为开放式的文化创意社区、街区,使其成为具有文化创意生产、消费、活动、社交、休闲娱乐甚至居住功能的混合功能区也可以成为一种选择。
  (四)构建社会网络,促进全民参与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
  文化的社会化特性,使其与全社会相关。每个人每天都直接间接地、或多或少地在生产或消费着文化,文化贯穿于每个人的生活,使每个人对文化产品都存在一定的潜在需求。这使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促进全民参与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成为可能。关键是我们需要运用创意的思维,创新的制度安排,构建能够激励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专业服务体系、专业评论体系和文化创意社交网络等社会网络,在城市转型发展的推进机制中引入全民参与机制,通过打造惠及全民的文化创意空间设施和消费平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创意社区、街区、城区,开展全民参与型文化创意活动,让更多市民有更多机会和条件直接接触、消费文化创意产品。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文化大发展背景下的《我是歌手》
    纳西族披肩的民俗文化与艺术特征
    坚持“文化建班” 提高“五型”班组创建水平
    坚定文化自觉自信 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实施文化入基层行动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乡镇文化站建设
    高职旅游文化课程建设及优化探索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比较研究与路径探析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我国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关系浅析
    刍议文化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对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