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论高校校园文化起源与变迁
文化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所谓高校校园文化变迁主要就是指高校校园文化的波浪式发展或渐变与突变。我国现代高校校园文化变迁有比较明显的三个阶段,最能够体现波浪式发展的特征。这三个阶段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初创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低谷时期和高校校园文化的恢复及全面发展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受政治的冲击最大,同时还要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自身发展的限制。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起源;变迁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7-0101-0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如何繁荣高校校园文化,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大发展,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起源
  高校校园文化涉及到大学,当然其起源也涉及到大学起源。
  由于校园文化依附于校园,“一部校园史实质上就是一部校园文化史”[1](p161);一部高校校园史实质上也就是一部高校校园文化史。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高校校园文化起源与大学起源是同一的,即大学起源也就是高校校园文化起源。
  那么,大学起源是怎样的呢?
  中国、印度、古埃及等国家都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古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国家也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高等教育体制。也有人把这些看成是大学,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欧洲中世纪大学才是现代大学的源头。但是欧洲中世纪各国的大学也不是在同一时间产生,也有先后之分。只不过,大致产生在这一时期。欧洲中世纪最早的大学就是“行会组织”,拉丁文“大学(universitas)”一词原意就是指“行会”、“社团”等组织,只是后来才专指12世纪末在欧洲出现的高等教育机构。12世纪在意大利、法国、英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萨莱诺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以及剑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被公认为“最古老的欧洲大学”。有的学者认为博洛尼亚大学早在公元 423 年由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theodosius)创办。博洛尼亚大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其学生管理著称于世, 学生可以“组建自己的团体、自行选举校长,并授权学生选举一名市长专门为大学的利益而服务,甚至学生还获得了任命教师的权利”[2]。博洛尼亚大学的创建就标志着校园学生型文化管理模式的诞生。这种独特的校园学生型文化管理模式对意大利、法国以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学都曾经产生过比较深远的影响。萨莱诺大学具体创建的时间已无法考证。传说最初的学校是由一位希腊人、一位拉丁人、一位犹太人和一位阿拉伯人创办的,他们四位都是医生。因此,自12世纪以来,萨莱诺城就一直是欧洲大陆最著名的医学中心,不过,“尽管萨莱诺在医学史上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但对大学组织的发展却没有什么影响”[3](p248)。直至13世纪后期,萨莱诺大学才逐步符合当时的大学标准,“尽管如此,萨莱诺大学的重要性仍然不可磨灭,它是希腊——阿拉伯医学和科学向西欧转移的一个中介,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它奠定了中世纪大学医学课程的基础。”[4](p47)后来的萨拉曼卡大学、蒙彼利尔大学医学院等都是根据萨莱诺大学的办学模式建立的。巴黎大学的前身是位于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也是逐步形成的,具体创建时间也无法考证。巴黎大学自己选择的诞生年是1200年,因为巴黎大学在这一年获得了其第一份皇家特许状。中世纪巴黎大学非常重视神学,神学的地位在巴黎大学高于其他学科,因而人们把巴黎大学称之为“高深科学的夫人”[5](p1285)。这正是巴黎大学校园文化的特色之所在。巴黎大学对后世的影响特别大,以至威尔?杜兰写道:“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没有一个教育机构能与巴黎大学所造成的影响相比拟。”[6]它的影响波及到法国北部、低地国家以及德国和英国的大学。牛津大学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大学,其创建的具体时间也是一个谜。1167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召回了当时在巴黎大学的英国师生。这批师生来到牛津,使牛津大学迅速成为英国经院哲学教学和研究的中心,于是牛津大学开始出现。因此,一般认为牛津大学是按照巴黎大学的办学模式创建的。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牛津大学本身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演变与进步的过程,“巴黎移民学者所做的贡献只是整个 12 世纪牛津大学不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2]牛

津大学比较重视数学和自然科学,曾经是欧洲数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中心,其学院制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特色。此外还有剑桥大学。1209年,牛津大学的一批师生因骚乱而迁往剑桥,剑桥大学才逐渐发展起来。因此,有人把剑桥大学看作是牛津大学的派生物。应该说,剑桥大学确实难以与牛津大学相比,正如贺国庆所说“即使剑桥大学享有的欧洲声誉不及它享有更高声誉和拥有更大规模的英国同伴——牛津大学,但它在多方面的发展并不比后者逊色”[2]。剑桥大学同样是古老大学中的佼佼者,同样是欧洲中世纪大学校园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欧洲中世纪大学校园文化的许多特征都保留到现在,现代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制度来源于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开创了现代世界的大学传统,这种共同的传统属于我们今天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7],“他们创造了现代世界的大学传统,无论是最年轻的还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都是这个共同传统的继承者。”[7]显然,这里所指的大学传统就是典型的大学校园文化。所以哈斯金斯说:“尽管中世纪大学与现代大学差别巨大,但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源头和基础。”[6]的确,今天的大学与中世纪大学相比,有比较大的差别,比如“在整个启蒙时期,中世纪的大学都没有图书馆、实验室或博物馆,没有捐赠,没有自己的建筑物”[7],但是“它们是我们现今大学的源头和赖以发展的基础。二者基本组织结构相同,且历史的连贯性从未间断”[7]。
  尽管中世纪大学开启了现代大学校园文化的先河,但是中世纪大学校园文化也有许多局限,比如在中世纪大学中“宗教神学禁锢了科学在大学的生长”[8],“崇尚权威、注重思辨而不重事实导致了教育的墨守成规”[8],“缺乏质量和效益观念的大学管理”[8](p335),等。 纪大学校园文化的创建与发展,中世纪大学校园文化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的发展,经济和贸易的繁荣,为大学及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是12世纪的文艺复兴,为大学的产生创造了知识基础。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说:“大学兴起之时,正处于一场伟大的学术复兴期。”[7]在这个时期,新的知识大量传入欧洲,比如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等人的著作,以及希腊医生的著作等,如果没有这些新知识,“只要知识仅仅局限于中世纪早期的文科七艺,大学就不可能产生。”[7]三是中世纪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大学及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生提供客观需要。
  二、对高校校园文化变迁的认识
  “文化变迁”是一个关于文化进化的概念,这个概念在西方的文化史上使用的频率比较高。早在19世纪60年代,斯宾塞、摩尔根等人就开始研究人类文化的进化规律。不过,他们并未使用“文化变迁”一词。直到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随着反进化论思潮的兴起,“文化变迁”一词才开始出现。“文化变迁”一词产生之后,传播很快,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德国社会学家普查夫认为“文化变迁可以理解为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制度的变化”[9](p156)。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伍兹认为文化变迁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所发生的任何变更,不论这种变更是内部发生的,或者是由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而产生的”[10](p36)。我国学者周建新认为文化变迁是“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变化”[11](p211)。应该说,这些关于文化变迁的定义,都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文化变迁的本质和规律。但是笔者比较赞同将文化变迁定义为文化的波浪式发展或文化的渐变与突变。因为,笔者是想从文化变迁的角度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进行研究,借此了解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大动态、大趋势,把握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演变的总规律。
  高校校园文化随着世界上第一所高等学校的出现而产生,有大学就开始有大学文化,即大学的源头就是大学文化的源头。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大学诞生在意大利。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被公认为“最古老的欧洲大学”。那么,最古老的大学文化就应该是博洛尼亚大学文化。从博洛尼亚大学文化到萨莱诺大学文化,再到法国巴黎大学文化和英国牛津大学文化以及剑桥大学文化的相继产生,中世纪欧洲大学校园文化的百花园就开始形成。这一时期的高校校园文化,由于办学条件比较简陋,没有图书馆、实验室或博物馆,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相对不足,用法国神学家帕斯奎?夸斯内尔的话说

:中世纪大学是由人建成的,这时的大学没有董事会,没有体育,没有校园新闻,没有戏剧表演,“没有任何今天美国大学中一切作为校内无活动的替代品的那些‘校外活动’。”[12](p1~2)因此,可以推断那时的高校校园文化更多的是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博洛尼亚大学就是学生文化占主流的文化。当然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没有大学教师文化就没有大学文化,没有大学学生文化也不可能成其为大学文化。大学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是大学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只具有这些基本文化元素,也是中世纪欧洲大学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英国牛津大学纽曼眼中的大学其校园文化主要是以培养绅士为主,其绅士文化和教学文化的特征比较明显;德国洪堡德眼中的大学校园文化,不仅保留了良好教学文化的传统,而且开创了科研文化的先河;美国学者克尔眼中的现代大学校园文化则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城市”了,即现代大学校园文化非常丰富,是各种文化交汇的结果。高校校园文化从以培养绅士为主的校园文化发展到不仅有教学文化而且有科研文化的校园文化的阶段,再到具有五光十色的校园文化的今天,就是高校校园文化变迁的结果。
  那么,什么是高校校园文化变迁呢?笔者以为所谓高校校园文化变迁主要就是指高校校园文化的波浪式发展或渐变与突变。
  三、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变迁
  (一)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波浪式发展
  我国现代高校校园文化变迁有比较明显的三个阶段,最能够体现波浪式发展的特征。这三个阶段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初创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低谷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恢复及全面发展时期。
  第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初创时期。
  由于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倡导“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义”的办学思想,使得北京大学思想非常活跃,学术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因此,一般认为自蔡元培于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始,我国的现代大学就已经产生。所以,我国现代大学的初创时期,就包括蔡元培主政的北京大学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1966年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蔡元培主政的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学术文化活跃,其校园文化很有特色。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是革命根据地高校校园文化兴盛的集中概括,为后来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了一面旗帜。因此,“抗战时期,解放区的校园文化,应算是新时期校园文化的起点和开端。”[13](p155)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化制度,实际上存在两个系统:一是解放区高校校园文化制度,另一个就是接受下来的经过初步改造了的旧的高校校园文化制度,直到1951年才建立新的高校校园文化组织系统。新型高校校园文化组织系统建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出现了50年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兴盛时期。当时的高校“校园内弥漫着一种‘牺牲小我,奉献国家’的精神氛围,从上到下一鼓作气为建设、搞建设,此番景象催人奋进,净化心灵”[14]。
  第二,高校校园文化的低谷时期。
  1966至1976年的十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一浪高过一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学校停课,高校也非常混乱,“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高校盛行,高校校园文化遭到严重摧残,“此时的校园文化被扭曲,被无休止的政治狂热和无情的批判斗争所取代。”[14]高校教师尤其是大学教授纷纷被打成“臭老九”,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高校的学术文化几近被扼杀。学生参与运动,打砸抢随处可见,“高校变成重灾区,成为大字报、大串联、个人崇拜、派性斗争的策源地。”[14]每一所高校的校园都人心惶惶,昔日传承文化的教育圣地,早已是一片狼藉,高校校园文化“成了造反文化:教室、走廊、食堂的墙壁上贴满大字报……高音喇叭中传出的‘打倒’‘火烧’‘油炸’‘罢官’之声不绝于耳。”[14]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校园文化处于最低谷的时期。 园文化的恢复及全面发展时期。
  1977年恢复高考,一批求知若渴的大龄青年走进大学校园,给高校校园文化带来了“振奋”的景象。 “学习求知”成为那一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因为,“发奋读书、立志成才、实现自我”成为那一时期各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逐渐成熟,为校园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14]尤其是“校园文化”概念被

正式提出之后,“校园文化空前繁荣,各种形式的学生沙龙、学生社团、学生刊物应运而生,文化节、艺术节、电影首映式和名片回顾展应接不暇。”[14]不过,高校校园文化内容却鱼龙混杂、喜忧参半,其中那些介绍“西方思潮的学术、人文讲座很有市场,使大学生的天真与非理性激情膨胀。一浪高过一浪的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14]。1989年,高校校园文化所固有的反叛性终于演变成学潮,导致了“八九风波”,使高校校园文化又开始跌入波谷。90年代中期,由于“市场经济建立,知识经济兴起,校园文化进入全面重建阶段”[14]。此时的高校“校园里弥漫着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化氛围,大学生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奉献社会”[14]。21世纪初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化继续发展,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刺激了学生们的求知欲”[14]。所以,这一时期,对知识的崇拜与渴望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历史进入21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普通高校在“985”高校、“211”高校的带领下,高职高专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带领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发展势头,其政治文化、职业文化,学术文化、娱乐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知识文化、技术文化,大学精神文化、校园环境文化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派繁荣的景象。当然在这种一派繁荣的校园文化之中,不是没有一点问题,比如近几年来在高校中不断发生的学术腐败现象,就是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毒瘤”,不彻底铲除,高校学术文化就会失去其学术的尊严,没有学术的尊严学术文化也就不成其为学术文化,没有学术文化又哪里还有高校校园文化应有的理性?没有理性的高校校园文化当然也就不成其为高校校园文化。不过,近几年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主流是好的,尤其是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后,在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历程的原因分析
  第一,高校校园文化受政治的冲击最大。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一部分的高校校园文化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所以,“社会主义国家校园文化的基本性质,无疑是社会主义的,同样,资本主义国家的校园文化性质,也无疑是资本主义的。”[13]因此,“在社会主义中国,就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性质的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13]这就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必然受制于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流文化、政治形式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其中,民主平等、政治开明的政治形式,校园文化必定以此为基调。”[15](p90)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实践看,每个社会主流文化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都会在高校校园文化中找到相应的反应,都会有所表现。新中国建设初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与发展相一致;“文革”时期,由于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把知识分子当成“臭老九”,打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使高校校园文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对人才发展提出了需要,“知识就是力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高等教育的发展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高校校园重新燃起了希望,高校校园文化进入了恢复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虽然打破了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人们思想比较活跃,高校校园文化也同社会文化一样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一时期的高校校园文化表现出自发性、无序性特点”[16],同时,“这一时期的高校校园文化存在内涵不深刻、载体不丰富的缺陷,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全面发展作用的主要形式还是校园文化活动。”[16]
  第二,高校校园文化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本身就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资金的保证,难以建成现代化的大学校园,没有现代化的大学校园,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就缺乏一定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校校园文化与今天高校校园文化相比,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物质基础不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

0年代以后,我国高校校园文化进入了深化发展的时期,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一时期的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这种影响也不可避免地作用到高校中,推进高校校园文化的深化发展。”[16]
  第三,高校校园文化受自身发展的限制。
  在同一个国家同一时期的不同高校校园文化为什么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每所高校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历史不同,历史文化条件不同、现状不同,必然对其校园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211”大学与一般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差异,主要就是其自身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校园文化的差异,也主要是两所大学校园文化自身发展所走的历史路径不同所致。
  [参考文献]
  [1]
  侯长林.校园文化略论[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
  [2]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j].河北大学学报,2007,(6).
  [3]卡斯蒂廖尼.医学史(上册)[m].程之范,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a.b.cobban.the medieval universities:their developm ent and organization[m].london:methuen & co ltd,1975.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学校生态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农林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学生馆员岗位教育功能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研究
    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心理及应对措施
    浅谈地方高校景观规划设计
    针对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工作的…
    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网络模式研究
    高校院系资料室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究
    浅谈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理念的创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