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方式的锻炼路径
    我国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是学生具备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学习者要做到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心理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其二是要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其三是应该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学生自己“能学”、“想学”、“会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通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可持续学习。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素,切实施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克服“重教轻学”、“先教后学”等弊端,消减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我们在研究有关教学模式和课例后,初步构建了基于“先学后教”的“3+x”教学模式。
    一、源于洋思中学的启示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江苏省泰兴洋思中学实践和推广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课堂教学从学生自学开始,让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以作为一堂课的起点。但是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基于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的指导须体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如:同学们,下边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明确时间),自学教材第23页至24页(明确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明确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确,才能为学生指明自学的目标和方向,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进行自学。
    在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教”也不是系统讲授,而是“点拨”,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需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学校经过比较研究而作了硬性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灵活变通。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总结概括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的实践经验后,结合自己二十几年来对课堂教学的观察、思考和积淀,指出“先学后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条“铁律”。此后,“先学后教”在教育界广泛传播。
    二、教学模式的初构
    我们在借鉴洋思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先学后教”的“3+x”教学模式。其中继承与发展了洋思模式的两个方面。一是把课前预习变革为课内预习,强调自学。二是注重课内练习、当堂训练反馈。不过洋思模式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3+x”教学模式与它的主要区别见下表:
   
    我们主张的“3+x”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图示为:
    “x(如导入)→课内预习(先学)→生问师导(后教)→x(灵活指导)→课内练习→x。
    教学模式“3+x”中的“3”指课内预习、生问师导、课内练习三个关键环节,“x”指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科、学科内容、课型(如新课、复习课)、学段、个人风格等自行调整而灵活嵌入的教学环节。由教师掌握几个x。使课堂模式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衍生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情境导入→课内预习→生问师导→教师讲授点拨→课内练习→小结等。
    三、操作原则
    1.“先学后教”原则
    “先学后教”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到了初中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先学”,通过“课内预习”解决一部分问题,并在“先学”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实施“后教”。
    2.及时反馈原则
    在各种学习方式中,以当堂知道答案对错效果最好,“3+x”模式设计了两次反馈,一次是课内预习后,学生自然生疑的反馈,另一次是课内练习的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应调整教学反馈的频率和节奏。
    3.灵活兼容原则
    我们主张模式“定而不死,活而不乱”。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可以吸纳他人创设的任何一种模式的某个环节的优点,当作“x”融入“3+x”模式,“x”的出现,使该模式灵活兼容,很有创意。
    4.生成创新原则
    一堂体现新课程精神的课,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生问师导”环节确保动态生成,促使教师实时关注变化着的人的整个生命,使教学充满学生成长的生命气息,这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操作环节分析
    钱梦龙先生的《故乡》一课是一堂经典课例。他在导入后有三步:第一步学生自读全文,提出问题。第二步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归并,然后启发学生逐类讨论解决。第三步练习。最后,激情总结。
    我们用“3+x”来解读这堂课。“导入”和“激情总结”属于模式中的x,第一步为课内预习(先学),第二步是生问师导(后教),第三步则是课内练习。教学流程符合我们的“3+x”的教学模式。再看魏书生先生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自学、讨论、自测”相当于本模式中的的三个关键环节,“定向、答疑、自结”则属于x。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基本规律基本环节已很分明了。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的是课内预习(先学)与生问师导(后教)必须衔接,这是因为学生自学后,肯定有疑问。我们在推广时发现有的老师在学生自学后就回到讲授,这是不对的。至于“生问师导”与“课内练习”之间安排几个x,由教师决定。
    1.课内预习
    课前预习有必要,但有两个问题较难克服,一是门门功课要预习,学生没有时间;二是有的学生不自觉,流于形式。变课前预习为课内预习,是处理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提供学案预习,也可自学课本。学案是学习设计的载体,但它的成本大,而且质量良莠不齐。自学课本操作简明,有时体现学习设计不够。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要经历三个过程:先指导,后扶持,再放手。不同阶段,教师的处理办法应不同,初期应讲授预习方法,可提一些思考题作引路,随着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思考题也应向“通用问法”升级,如“是什么、会怎样、为什么、怎么办”等,(学生长大后无论读什么材料都可使用的通用问法)。最终达到“不问自问”的“非指示性”的最高境界,在课内预习时,教师要作“圆形巡视”,对个别学生小声提醒督促,不要轻易讲授。
    2.生问师导
    传统教学是“师问生答”,我们的新模式则强调“生问师导”。
    其一,要解决“生问师导”环节会出现学生不敢问、不知道如何问、没机会问三个方面的问题。对此,教师要发扬民主,优化提问环境。洛克曾说过:“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正的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出平正的文字一样。”学生不敢问在思想上有原因,一是怕别人说自己水平低,二是怕说错了被别人讥笑,三是怕提出不同看法得罪老师,所以教师对提问学生要积极鼓励。
    其二,要教会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提问技能,教会学生如何问问题。由于学生的提问是非预设的,对教师专业水平是一个考量。不敢问的要鼓励问,问偏的能矫正,被学生问倒的能解围,杂乱的问能梳理,与预设的“师问”相同的,能迅速调整,不重复。布鲁斯·乔伊斯在《思维教学模式》一文中指出:“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阐发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相反,我们应该教会他们通过活跃的思考,去寻找最佳答案。”通过“生问师导”,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的真正困难,及时进行疏导,解除学生的疑惑,缓解学习焦虑,获得一种学习成功的轻松感和满足感。
    3.课内练习
    教师要精心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的练习,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练习中的反馈信息;找准学生困难在哪里,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课内练习要体现及时反馈原则,做到“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由于学生课内练习时间增多,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学生课外可以不再做或少做作业,腾出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果课内不做练习,等到几节课或几个小时以后再做,学生容易遗忘,影响效果,学生需要通过复习回忆再解题,自然增加了负担。
    五、“3+x”模式的保障与评价
    教师的发展意味着变革,意味着痛苦,除了教师自我蜕变外,外界促成也是必要的。需要学校检查教案时着重检查“3+x”的“3”部分,也就是说,教案的教学过程部分有没有模式中必备的三个环节:课内预习(先学)、生问师导(后教)、课内练习。如果没有,要求补上。经过一段时间,教师就能自觉运用“3+x”模式。
    在观摩课时着重观察“3”的落实。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课内预习(先学)、生问师导(后教)、课内练习三个环节。如果缺少其中某个环节,观课者及时提醒,希望在下节课能够践行。久而久之,教师就会自觉运用新的教学方式。
    为了便于教师理解模式、应用模式,笔者归纳出两句口诀:“两习(预习、练习)进军课堂,两问(师问、生问)并驾齐驱。”教师可以利用口诀反思,自己上的这节课有没有“两习”“两问”。有了,就符合。没有,看看哪个环节可以浓缩,腾出时间,补上缺少的环节。
    经过两年探究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探索意识与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又减轻了学业负担。由于“生问师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学生会问一些超出教师预设范围的问题,促使教师查资料、勤请教、多思考,转变了教师教育思想,实现了“教学相长”,进而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浅探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兴趣教学微探
    探究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浅析
    改革作业批改方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中学读书和谐教育行动
    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微见略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综述
    如何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队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