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课标的公布,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创新了很多新型教学办法和教学形式,活泼了语文教学的课堂,但是,在课改课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严重脱离课本。本文就如何在课改的情势下,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解读文本语文展开阐述。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学习模式 文本语文
新课标颁布后,新课程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它代替了传统语文教学课堂的呆板,呈现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它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法,活跃了师生的思维,不断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它改变了以往学生看到教师恐惧害怕的心理,呈现出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局面;它代替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创新式,适应学生发展的新型方法,如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教学景观下,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重忽略了一个问题。语文的重要载体是文本,语文教学要体现的是文本、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交流,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语文教师为了一味追求丰富精彩的课堂活动,往往忽视文本,游离文本,出现语文教学不是教语文的现象。
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新型的学习模式进行文本语文的学习呢?本文将结合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指导学生进行语文文本的解读。
一、趣味性的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若没有一个良好积极的心境参与到自主合作的学习中,怎么可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呢?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前,教师应该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如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徐悲鸿的简介或者勤奋学习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得到伟人学习的刻苦努力,并产生一种想深入了解徐悲鸿的欲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你印象中的伟人学习的小故事,以此引发课题。相信学生在这样的情绪调动下,很容易自觉地走进课堂。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控制时间。课堂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研究,而不能大面积、大范围地运用多媒体,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又容易忘记文本。
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尤其是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激起学习兴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团体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由于是自主合作学习,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分小组进行探讨研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混乱的场面,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时强调友爱合作的精神,鼓励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成功乐趣,不能一盘散沙,无所事事,更不能自顾自地看书,查找资料,全然不顾小组的其他人员。教师还应鼓励小组代表积极调动小组成员参与学习,照顾群体里的弱势群体。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还应该注意适宜地给予指导,不能一味地提问,也不能任由学生自己看书。因为小学生的思维相对仍比较简单,需要教师在一旁作适当的指导提示,以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明确的方向和思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1.通过标题读文本
小学语文课本相对来说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其题目往往涵盖整篇文章的内容,因而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题目进而理解课文。这样便于学生了解文本的大概内容,也为更深层次地解读文本打下基础。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从题目学生就能了解到文章的主人公及所发生的事,那么学生在学习时就应该抓住“励志学画”四个字:励志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志向?为什么?由此展开阅读,理解文本,实现对文本的解读。
2.通过关键字词句读文本
小学语文课文学习的关键在于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理解了这些内容,对整篇文本的理解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应该抓住重点字词句的点拨。有的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无法从一篇文章中找出文眼,这就需要教师在一旁作点拨指导。如理解徐悲鸿努力学画的刻苦。很明显,根据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很容易找到这样的句子:第四自然段的“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第六自然段的“徐悲鸿的生活很清苦”。找到这两个关键句后,逐步深入质疑:徐悲鸿是如何刻苦努力,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写他刻苦努力,为什么要写他生活清苦?学生根据这样的提点,很快可以找到相应的句子并作出解释:“每逢节假日,常常,一整天。”这些词语看出了徐悲鸿刻苦努力地学画,而他学画需要很多的绘画材料,因而写他生活清苦,“每餐只有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更能衬托出徐悲鸿学画的刻苦。
3.通过背景读文本
了解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解读文本的好方法。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教师提点文本的写作背景,也可以通过查找学习资料搜集相关的背景材料,以此解读文本。如理解为什么那个外国学生对中国留学生徐悲鸿的态度蛮横:“冲着”“嫉妒”“就是到了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如果不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学生的理解有可能就停留在讽刺、嘲笑徐悲鸿的角度上,然而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会发现当时的中国相对落后,帝国主义列强争相侵略中国。中国的朝廷腐败,经济落后,地位低下,中国学生在外留学也备受欺侮。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外国学生敢这样狂妄,蛮横。他的傲慢无礼不仅仅是对徐悲鸿,更是对全体中国人。因而徐悲鸿要做一个真正有骨气的中国人,不能让外国人如此地欺侮中国人。文本最后外国学生对徐悲鸿鞠躬并道歉,并用中国人的谚语来讽刺自己。由此就能看出徐悲鸿用一个不争的事实,为我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这也是对当时看轻国人的外国人的讽刺。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文本的解读,不能脱离文本,游离文本,将对文本的解读形式化、表面化,而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文本解读,真正做到让学生会学语文,乐学语文。
参考文献:
[1]黄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刍议[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7,2.
[2]蒙德勇.小学语文教学不能离开“文本”[j].教坛聚焦,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