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专业课 学习主动性 自主学习
论文摘 要 从学生、学科课程、教师等角度着手分析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缺乏的原因,对教师如何通过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凸显教学的学科性、实践性、创造性来培养和发展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探讨和研究。
1 前言
专业课程学习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在社会行业中的竞争力。然而许多学生由于对专业课程缺乏兴趣,常常很难对其所学的专业形成整体的、连续的和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作为一名高校专业教师如何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2 专业课学习主动性缺乏的原因分析
社会、学校、教师、学生是现代教学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而各种元素的相互作用都有可能造成学生专业课学习兴趣的降低。若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主动性,就必须先弄清影响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降低的各种因素,从而对症下药。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教学观察,发现影响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价值观的迷失
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觉悟程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状况,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具体选择。然而,现在很多学生把专业课的学习作为谋生手段的学习价值观,是一种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却合理、合法但缺乏境界的价值观,往往使得许多学生在进行学科专业选择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是否对自己未来找工作有利,在进行课程选择时,首要考虑的是能否轻松通过考试,并取得较高分数。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学生坐在教室心不在焉,逃课现象十分严重;考试则靠考前的临时抱佛脚、猜题或考试时的作弊,来通过教学检测,没有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2.2 学科课程的分裂
通过近几年与学生的交谈,笔者还发现现在很多学生表现出对他们自己的学科不感兴趣。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但很多还是因为学生对所选择的学科或课程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所导致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学系统最根本的矛盾[1]。由于大学专业学科课程内容繁多,信息量大,面对截然不同的各门课程和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许多学生都很茫然,没有规划,感到迷茫、无聊、空虚。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一些基础性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觉得学了没用处,往往出现上课听不懂而导致学习被动。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一方面渴求发展自我、不愿落于人后;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教师、父母悉心的指导、监督,加上青年人自制力较弱,使之无法适应在众多的专业学科课程之间进行有效的、主动的学习。久而久之会出现有力却不知何处使的现象,甚至产生精神满足感的失衡,最终导致厌学、罢学的心理。
2.3 教学的僵化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专业课教师通常认为专业课的教授仅是将一种客观的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获得与教师同样的理解。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强调专业知识客观性的基础上,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不愿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对专业方向的新进展、新知识、新方法缺乏应有的探知能力。最后出现教师机械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考试取得相应的学分,却不知学了些什么,而草草了事。
3 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应对措施
那么,专业课教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导作用,来调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求知欲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从“授知”向“启慧”的教学观转变,避免把学生摆在被动接收知识的位置,这往往会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为现阶段的大学生具备进行自主专业学习的各种条件,所以教师最应该做的是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真正学会并爱上专业课学习。在此,结合上面对影响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的因素分析,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对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行归纳。
3.1 培养学生对专业学科的正确认识
学生的兴趣与学校的专业教学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能否让学生对专业学科形成正确的认识显得至关重要。教师不能单单教学生学习细节而不知道这细节是什么东西的细节,也不能单单教学生学部分而不知道这部分是什么整体的部分。当整体不存在时,学习是难以成功的[2]。因此,要想让学生对一门专业课形成正确的认识,高校教师应具备广博与精深相结合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对专业课程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要不断地进行学习,获取新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特别是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知识不断推陈出新。只有准确理解、熟练掌握、融会贯通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才有可能让学生构建出对一门专业学科的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3.2 建立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建立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现在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却存在距离与落差,这使得很多学生认为教学理论缺乏实践价值,在实用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往往认为所学的东西对将来工作没有什么用处,而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所以作为专业课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说明理论是如何应用于实践当中的,在相关的实践中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去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精通、博深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融会贯通,才能避免讲授的知识内容空洞无物,从而让学生产生认同感,激发他们的专业课学习兴趣。
3.3 营造创造性的学习氛围
学生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们的天赋、兴趣、爱好、个性等存在巨大的差异。同理,专业课的学习也是学生根据个体自身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教师的教学内容。所以专业课教师应避免以学生是否循规蹈矩、是否成绩优秀来评定教学效果的好坏,而应该应充分运用大学专业课教学自由的权利,以学生为中心,将探究、思考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并进而培养学生在专业课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日常的专业教学过程中,逐步由确定结论的论述转向介绍各派理论观点和最新学术发展动向方面的知识。教师应充分运用自身观察力、理解力、机敏性、想象力改变传统教法,做到因人施教,才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专业课中得以细化和充分地发展。而创造一个更丰富的、动态的、令人兴奋的学习环境,使所有的人,包括教师,都能从中学到新的、适切的内容[3]。
3.4 鼓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未来社会要求每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一个人能够生存、发展及有所作为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曾讲到:“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取知识更重要。”所以专业教师还应与学生保持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爱好,独立地阅读各种书籍,制定相应的专业学习计划,采用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自觉地、主动地学习。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满怀激情去理解、去领会、去发展他们专业所需学习的东西,并为学生的专业长远发展提供帮助,最终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师之为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裴娣娜.现代教学论: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58.
[2]冯锐,刘丽丽.整体论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探讨[j].开放教育研究,2009(4):69-73.
[3]armstrong d g, et al. teaching today: an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m].8th edition.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