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浅析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分类培养改革 研究生教育 学术型 应用型

  【论文摘 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是当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对科学学位硕士分类培养改革有利于扩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模,符合我国不断扩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和思路。本文介绍了科学学位硕士分类培养改革的必要性、实施办法、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一、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 “高校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同时该发展规划纲要还提出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而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1990年,为完善我国学位制度,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始设置专业学位教育。“到2011年3月,我国硕士专业学位达到39种,博士专业学位达到5种,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干领域;具有研究生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50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7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6个,累计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100万人。”[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专业学位硕士还是新兴的硕士培养类别,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存在着许多亟待发现和解决的问题:首先,专业学位硕士相对于科学学位硕士总体数量比例偏低,单靠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远不能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的社会认可度不如科学学位硕士,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学习时间更少,且缺乏有效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其培养质量尚待观察;再次,就业途径不畅通,例如部分省市在招录公务员时,报考系统里没有设置属于专业学位硕士的专业岗位等,导致了专业学位硕士在就业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科学学位硕士分类培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学生情况划分成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进行分类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以培养高素质学术研究后备人才为主要目的,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研究技能和学术能力;应用型研究生以培养行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和实践技能。
  对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满足了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事实证明,研究生就业市场对学术型研究人才需求量较少,需要的是大量的能够直接投入生产管理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虽然弥补了传统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这一缺陷,但现阶段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科学学位硕士分类培养改革符合国家研究生教育的长远规划和发展,也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求,增强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其次,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教育部学位委员会每年都将专业学位教育放在重点规划工作之中,认真摸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鼓励高校开设试点平台推进不同类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但是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布局完善之前,对科学学位硕士采取分类培养,有利于为相关类别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发展搭建平台,积累经验,符合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再次,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就业取向,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就业取向来选择培养类型,导师根据分类结果因材施教,及时纠正偏差,避免了培养的盲目性。最后,促进导师队伍的转型。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专业学位教育的基本条件是要拥有一支充实的应用型导师队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导师注重基础科研,忽视了应用型研究和实践技能的提升,虽然近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导师的指导方式很多还停留在指导学术型硕士的层面上。对科学学位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分类,必将使大部分导师自觉地思考转型,努力提升自己的应用型教学实践指导能力,也有利于专业硕士导师队伍的壮大和发展。
  二、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分类及变更
  分类确定在新生入学第一学年后,第三学期开学前完成。第一学年7月底前,由学院负责,以学科为单位,组织导师对一年级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逐一进行全面考察,在充分尊重研究生意愿的基础上,依据研究生本人的潜质和能力,确定培养类型。按照学术型与应用型比例3:7的指标对学生进行分类,该指标可根据学科情况适当进行调节,学术型最多不得超过学生总数的50%。为确保分类的科学性,分类初步确定后,学科点及导师在进一步考查的基础上,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再次对学生适合的培养类型进行调整。为保证研究生在选题后有充足的论文工作时间,类型调整在第三学期内、开题报告前进行,第四学期后概不予以受理。
  (二)培养要求
  所有硕士研究生按学科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学习,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环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以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为主,学位论文应是学术研究型论文。学位论文要求选题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有理论意义,紧跟学科前沿;论文内容应能反映作者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应有新的见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表明作者已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应以应用研究为主,学位论文应是应用研究型论文。学位论文要求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不同领域的应用型学位论文形式可为以下几种: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②产品或工艺设计;③系统研发;④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⑤社会调查报告;⑥其它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

  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内完成,除按照学校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范要求外,学术型研究生应着重考核其基础理论水平和研究潜质与能力,应用型硕士研究则重点考察其实验技能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条件
  (1)学术型: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修满学分,完成相关培养环节外,应在重要核心期刊或cssci收录刊物及以上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正式公开发表论文至少1篇。
  (2)应用型:应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修满学分,完成相关培养环节,学位论文达到要求的水平和工作量,通过论文评阅。

  三、分类培养改革的特色
  (一)设立不同培养模式之间的变更机制
  考虑到部分研究生在分类培养后可能会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之前所确定的培养类别,如果继续按照以前的模式培养,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个人发展;再加上导师经过一段时间对研究生的指导后,也可能会发现学生不适合之前所确定的培养类型,因此该方案设立了分类培养变更机制,即在第三学期内,开题报告前,根据学生意愿,导师建议和学院综合评价,由研究生处审核后,可变更研究生的培养类别。该变更机制具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充分考虑学生与导师的意愿,特别是当学生的意愿与导师的意见发生矛盾时,学院要认真考察学生情况,给出综合评级和协调方案。实行分类培养制度的变更机制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的培养宗旨。
  (二)分类培养基础课程体系的一致性
  在研究生第三学期开始前要确定学术型或应用型培养类别,在此之前,同一专业的所有研究生都要进行相同的学位课和必修课学习,也就是说在第三学期分类培养时,两类学生都已修完相同的基础课程,具备了相同的基础知识。分类后,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在开题报告前,还有一次变更培养类别机会。由于在分类前,同一专业类别的研究生的培养基础课程体系一致,因此变更培养类别后进入另一类别体系学习,并不十分困难,对学生影响也不是很大。基础课程体系的一致性是分类培养变更机制的重要前提。
  (三)毕业条件的严格性
  在分类培养中,由于基础课程体系的一致性,对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区别就显得特别重要。研究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模式的区别,更多地是外在的导向区别,而毕业条件对于两类研究生的严格要求区别,则有利于研究生自觉地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学习。例如学术型研究生必须在重要核心期刊或cssci收录期刊及以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应用型研究生则需要一定的实践量和应用技能的水平证明,才能达到毕业条件。毕业条件的严格规定是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差异性培养规格的重要体现。
  四、分类培养改革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导师制度面临挑战
  首先分类培养改革中对学术型和应用型导师的区别没有明确标准,很多导师既在指导学术型研究生又在指导应用型研究生。虽然这有助于导师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双重提升,但也可能会造成个别导师图省事,“一刀切”指导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其次导师考核制度有待完善。长期以来,学术型导师在导师队伍中占据多数,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导师遴选、职称评定还是年度考核,都过于强调教师的科研成果,没有重视制定出相应的应用型教师考核标准。这就容易导致应用型导师在忙于指导研究生应用实践技能提高的同时,还要面对学术型导师的考核标准,积极申请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不仅牵扯了大量精力,还不得已要给应用型研究生分配较多的科研任务,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
  (二)分类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有待重视
  分类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去向。科学学位硕士分类培养改革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研究生的多元化择业需求和社会对不同类型高级人才的需要。虽然就业是学生在毕业时才真正面临的问题,但学校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指导和就业道路的铺垫是个长期过程,非短时期能达到好的效果,需要从学生入学起就予以重视。学校应一方面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就业的指导,一方面加强对外宣传分类培养学生的不同特点,让用人单位早些了解、接受、认可分类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并且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联合培养人才以及为应用型研究生提供实习资源。
  (三)分类培养改革与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对接平台的搭建
  分类培养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在传统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分离培养出一定规模的应用型人才,而国家设置专业学位教育的目的也在于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二者的发展思路具有统一性,这也正是分类培养改革符合目前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体现。虽然如前文所言目前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存在许多问题,科学学位硕士分类培养改革有利于弥补这些暂时性不足,但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5年与学术型硕士的研究生数量比例约为1:1。当专业学位硕士数量发展到一定规模,布局较为完善,条件成熟时,分类培养中的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势必要汇合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那么如何搭建好这一对接平台,是关系到分类培养改革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
  总之,对科学学位硕士进行分类培养改革实践与国家大力发展的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思路高度一致,是具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虽然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前进,相信能够逐步形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特色的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百度百科:专业学位http://baike.baidu.com/view/346222.htm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浅析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浅析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公有领域的保护问…
    浅析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管理中的贫困风险控制
    浅析小学语文多种识字法教学
    浅析数学解决问题教学
    浅析小学英语快乐教学
    浅析羽毛球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浅析微信在教务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
    浅析农村信用社扶持改革与监管问题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技术
    浅析体育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