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侵犯理谂视野下的幼儿园惨案

 摘要:现阶段校园惨案不断发生,幼儿园也不能幸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系列惨案的出现?个人、社会和幼儿园是三个最重要的维度,为避免此类惨案的再次出现,让校园归于平静。基于挫折——侵犯理论,个人、社会和幼儿园都应该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园惨案;挫折—嘏犯理论
    1挫折——侵犯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和米勒等人在1939年提出的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必然会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他们认为挫折与侵犯之间是一种简单的对应的因果关系。随着实践的检验和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最初的挫折——侵犯理论的一一对应关系过于绝对化。且生活中许多事实表明:挫折并不一定导致侵犯,例如: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所受的挫折是他人不得已而为时,则不会表现出侵犯。侵犯也不一定是挫折引起的。比如:军人在战争中杀人,是因为执行命令的结果。为此,米勒提出修正理论,1941年,他在《挫折——侵犯假设说》中修正并扩充了挫折——假设理论。他认为,挫折不一定导致侵犯,但侵犯行为肯定是挫折的一种结果。他把挫折与侵犯间的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修改为一对多的关系。当目的受阻产生挫折,挫折的情境唤起了侵犯的状态,侵犯又表现为对外侵犯和对内侵犯,对内侵犯表现为自虐、自杀等;若是指向外部,就表现为有意伤害他人多种侵犯行为,轻者如嘲笑、讽刺、斥责,重者则打斗、毁伤或杀害使他受到挫折的对象[1]。挫折本身并不一定会导致个体发生实际的侵犯行为,只能使个体处于一种侵犯的唤起状态,侵犯行为最终会不会发生,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环境是否提供了一定的侵犯线索。即外在环境的侵犯线索是使内在侵犯冲动形成实际表现的必要条件,并且侵犯行为的反应强度取决于其唤起的程度。

    2基于挫折——侵犯理论的幼儿园惨案成因剖析2.1肇事者心理遭受挫折,耐挫能力较低2.1.i肇事者心理遭受挫折事实表明校园惨案的肇事者大都处在社会的底层或者是无业游民,他们大多经济收入比较低,无体面的职业。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肇事者处在第七个阶段,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快乐。然而,肇事者均认为自己遭受别人的欺负、受到不公正待遇。事情发生的原因多为婚姻、家庭、工作、住房和人际交往中的日常纠纷。长期积累的愤怒无法宣泄,同时又没有合理的宣泄途径和合适的宣泄对象。由于行为人受挫的对象不明确,行为人的愤怒情绪反应沉淀在心里,积压到无法承受的程度时,便会爆发出来,侵犯社会上不特定的人。侵犯的对象一般会选择以下几种:(1)所侵犯的对象是社会比较关注的,比如学校,尤其是幼儿园、小学;(2)侵犯对象比自身力量弱的,这样他成功的概率就比较大,既发泄了他内心的愤怒又获得了成功的快感。研究表明:惩罚受制于社会的契约,它要求行为人把文明导向的社会控制进行内化。行为人的自我监控和道德观念是抑制侵犯行为的重要调节因素。

    2.1.2肇事者耐挫能力低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是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挫折,其耐受力是不同的,有的甚至差别很大。耐受力低的人,遇到一点挫折,便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富士康系列跳楼事件,其员工中大多是高学历、高智商的人群,为什么会出现轻生的念头,产生“跳楼传染”效应,最终归结为他们在挫折面前打了败仗。挫折耐受力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主体的生理原因,一些学者认为,有的人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感的神经发育受阻,因而难以感受和体验幸福和满足,而对负面的情境则体验很深刻。此外,耐受力低还与性激素分泌和人体内分泌腺过多有关,如男性和女性之间侵犯性行为的明显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二是心理原因,畸型自尊和过份的自卑对挫折刺激的临界点较低,稍有不顺则感受比较强烈。三是家庭原因,被父母过分溺爱长大的青少年,过惯了“顺境”的生活,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往往难以承受;四是社会环境原因,热衷于凶杀武打影视录像的人,往往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认为武力是解决矛盾的最佳手段,因此当人生处在逆境时,就忍耐不住使用暴力的行为。五是媒体原因,理论研究和生活事实都证明,大众传媒中的暴力传播会增加公众的犯罪心理。

    2.2社会关注缺失,控制力薄弱

2-2.社会关注缺失、正如人们在分析幼儿园惨案的社会根源时指出的那样,转型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弱势群体因社会支持不足、个人受挫而悲观失望并极端化为对社会的仇视和对抗是最根本的原因。以往关于态度和行为的分析,主要参考性别、家庭背景和社会经济等个体属性,每个人都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并从分类角度将其与既有相似属性的其他个体归入同一种社会类别,而不是将其归入与之发生联系的整个社会网络之中。现在,社会心理学家开始直接研究社会系统成员之间的关系,以此取代上述的方法。

    2.2.2社会预防犯罪系统控制力弱和袭击对象抗侵能力弱“西方犯罪学的犯罪控制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不犯罪,是由于存在着抑制或控制人们不犯罪的各种力量的缘故;之所以犯罪,也是由于抑制或控制人们不犯罪的力量薄弱的缘故。’,5犯罪控制理论对分析幼儿园惨案具有重要的意义。肇事者选择幼儿园作为袭击的对象,主要原因有两个:(1)幼儿园保卫措施薄弱,尤其是私立和偏远地区的幼儿园:(2)由于孩子年龄特征的原因,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无力进行自我防卫。总之,薄弱的社会控制力量和孩子自身的特征使得肇事者选择幼儿园作为行凶的对象。行凶者在伤害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发泄出内心的怨恨,引起轰动效应,获得成就感。如果选择防范措施比较严密的地方和有自卫能力的人群,犯罪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2-3幼儿教师和幼儿的特点助长幼/ll园惨案肇事者幼儿园教师多数是女性,从生理特点来讲,一般情况下无法与男性形成抗衡,保护能力比较弱。从心理特点来讲,幼儿园教师一般认为,教师只负责教学,保护幼儿的安全应该是保卫机构的事情,以至于一部分教师平时根本不关注安全方面的知识,甚至对突发事件毫无防备的意识。所以,当肇事者侵犯幼儿时,她们不但无法保护孩子,在某种程度上还助长肇事者的残暴的心理。从经验储备来讲,幼儿园教师经常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环境比较单纯,教育对象比较天真、纯朴。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没有相应的经验储备,无法进行应激处理。因此,当幼儿遭受暴徒袭击时,幼儿教师无法承担起保护孩子的重任。

   幼儿期是人一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幼儿时期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导致幼儿易受伤害。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生长发育非常迅速,好奇心很强,天性好动,对周围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由于他们缺乏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缺乏防卫的基本意识,无法认识到周围环境的危险性,不能应对和避免突发事件,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因此,幼儿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危险和事故的时期,意外伤害不但影响幼儿的身体,而且也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3基于挫折——侵犯理论解决幼儿园惨案的应对策略3.1提高个体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3.1.1注重个体在遭受心理挫折时不良情绪的发泄攻击性行为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减少的,比如将个体内心的情感发泄出来。正如精神分析学家所讨论的精神发泄的观点,认为体验是一种侵犯性力量的不断积累。同时该理论还认为,如果这种被压抑的力量以某种合理的方式发泄,那么侵犯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会减少。合理宣泄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幻想,一个安全的方法是在脑子里想一些侵犯他人的行动。通过幻想你会对他做什么,至少从认知和情感上能体验到一种满足感。发泄出了内心不满的情绪,就会减少侵犯性的概率;(2)移情,把注意力从引起你痛苦的人身上转移。尽量站在他人角度,体谅他人的感受,体会他人的情感,去理解他人的行为,可能会消散内心的不满情绪:(3)借笔消怒法。经常把内心压抑的情感写下来的人能够减少侵犯行为的频率。同时坚持写日记,把你内心的愤怒情绪宣泄出来,会避免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6.(4)活动发泄法。受挫后进行较为剧烈的劳动或体育活动(如:打沙袋、跑步等),待到满头大汗、精疲力竭时,心情反而明显好转;(5)适度发泄不满。通过让对方知道其行为已引起他人强烈的不满,有可能会改变他与人交往的方式,同时不满情绪也得到发泄。

    3.1.2客观地面对挫折

当遭受挫折时,不要总想着它带来的消极影响。既然挫折已经产生,就应该冷静、积极地面对,客观地分析,采取有效的策略战胜、摆脱它。如果始终深陷其中,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多年付出的结果,就会感受到挫折而懊恼、沮丧、痛苦、抱怨。其中的滋味犹如泥泞的沼泽地,你越是不能很快从中脱身,它就会让你越陷越深,以致磨掉前进的信心、热情和抱负,最终走向毁灭。

    3.2加强社会监控,防止幼儿园惨案发生3.2.1加强社会控制西方犯罪学的控制理论假定,如果听任人们自行其事,他们都会自然而然地遵守法律而不至于违法犯罪,并且认为是生物的,或者心理的,或者社会的特定力量驱使人们实施了犯罪。控制理论认为,有一些力量抑制和控制人们,使他们不致犯罪。这些控制力量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崩溃或瓦解,会产生犯罪行为或其他失控的行为。换言之,个人之所以犯罪,是因为抑制人们犯罪的力量薄弱。我国虽已颁布了多项对幼儿实施保护的法律,但这些法律对未成年人权利的保护不够整合,法律的程序化、司法化程度也不够彻底,在现实中这些法律不能被恰当地引用,从而出现了幼儿保护的空白。此外,立法中对“预防为主”的原则体现得也不够充分,如目前我国法律中对于青少年犯罪、虐待、幼儿人身伤害、幼儿健康的定义过于狭窄,造成只有在幼儿受到较严重伤害时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呼吁尽快健全幼儿园安全保障制度。鉴于公立幼儿园已经配备武警或保安,建议也为私立幼儿园配备武警或者保安。虽然幼儿园制度有公立和私立之分,但幼儿生命安全权利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保护。

    3.2.2减少社会的侵犯性线索

“侵犯除了有受内部‘推力’引起之外,也能由外部‘推力’引发,这种外部‘推力’与侵犯行为具有条件性联结。”刀情景刺激是引发攻击的线索之一。例如:挑衅的语言、刺耳的声音,甚至特别的气味,只要与厌恶的体验相联系,就有可能引发侵犯。按照伯科威兹的挫折——侵犯理论,个体即使受到挫折也不一定会表现出侵犯行为,只要环境中没有侵犯性线索,内在侵犯性“准备状态”不会转化出侵犯行为。

    因此,如果我们能减少社会环境中的侵犯性线索,比如刀具、枪支管理等,减少媒体和电视中对暴力的过度操作,就能促使较少侵犯性行为发生。

    3.3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b幼儿教师和家长应重视幼儿的安全教育,应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游戏中。安全和健康不能被动地等待给予,而应由孩子主动地去获得,“千般爱护,莫若自护”。因此,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幼儿掌握避开和应对危机的技巧方法,才是减少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性措施。幼儿教育机构应增加安全教育的课程,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竞赛,以强化学习内容;安排实战演习增强幼儿自救技能;通过各种教育渠道和方式并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传授自我防护的知识和技能;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并利用其优势资源,加强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真正唤醒幼儿的安全意识。幼儿园要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合力,幼儿园除开好家长会、定期家访这些措施外,最好是建立家校往来qq群,公众问题可以在qq群里发送,个人安全问题可以单独交流,这样既经济又快捷地传达了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精神。落后地区可编印家校往来通讯,每周以书信的形式与家长联系,既报喜又报忧,使安全教育有的放矢。幼儿园还可以定期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社区街道以及医生、律师等参加,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及参与安全事故的处理过程,形成合力,使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具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蒋俊梅.挫折攻击理论及其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启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5).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7.3智银利,刘丽.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7).4何贵初.挫折攻击犯罪心理形成机制j.][ill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报,2003,(16).5吴宗宪.西方犯罪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81.6黄淑萍.从挫折——侵犯理论看农民工犯罪j.江西公安专科学报,2008,(1).7李维.社会心理学新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558.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07.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构建主义学习理谂与商务英语学专业实训教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