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义词现象非常普遍,给学习者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但是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词义的拓展是通过隐喻等手段进行的。这给多义词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多义词 认知语言学 多义词教学
一、一词多义现象给语言学习者造成的障碍
大量的多义词的出现也给语言学习者理解和使用语言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学习另一门语言——英语时,一个英语单词繁多的义项往往让很多的学习者望而却步。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把词义割裂开来,逐条词义进行讲解,每个义项举出一两个例句来说明,各个义项之间是孤立的、毫无联系的。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每学习一个义项等于又学习了一个新单词,这在无形当中就增加了词汇学习的量和难度,而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必须有一种更加有效、更能够体现语言本身规律的词汇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从认知学角度认识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
下面以英语中的常用词floor为例,简单说明词义是如何拓展的。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floor作了如下解释:
(1) surface of a room on which one stands, walks, etc.
(2) bottom of the sea or ground surface of a cave, etc.
(3) all the rooms, ets. on the same level in a building, level of storey of a building.
(4) a part if an assembly hall where members sit.
(5) right to speak in such an assembly or meeting.
(6) area where a particular activity is undertaken.
(7) minimun level for wages or prices.
(8) provide with a floor.
(9) knock down in a fight.
(10) defeat or confuse in an argument, discussion, etc.
在这10个义项中,非常明显义项(1)是该词的基本义。其中包含了几个层面的含义,如一个平面、一个空间的底部、供人们站立行走的地方等等。其他的各个引申义项都是根据其中的某个层面或几个层面的含义引申而来的。比如义项(2)和(7)就与它是一个空间的底部有关;而义项(3)则侧重于这是一个平面;义项(4)和(6)紧扣它是供人们行走这一特点;(5)又是引申自(4),取其隐喻义“站在某个位置就有了某种权力”;(8)、(9)和(10)涉及到词性的转变,这是词义变化的进一步发展,其中(8)使用floor来表达make the floor,这也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词义转变,把某人打倒就是让某人躺在自己的脚下,这也符合floor的词义特征;(10)又是从(9)引申而来的。这样,该词的各个义项之间就连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
三、对教学的启示
1. 不要把各义项割裂开来讲解。
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把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作为独立的个体来讲解,忽视义项之间的关系。在讲解多义词的多个义项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搭起各个词义间的网络,使各个义项之间互有联系又各自区分。这样学生才会有章可循,一个词才不会变成多个词来记忆。
2. 找准讲解的切入口,重点讲解核心义项。
处理多义词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确定核心义项,因为核心义项是最典型、最直接的意义,在多义词的学习和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核心义项是在现代用法中代表最字面、最直接的意义。当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出现一个新的多义词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弄清其核心义,而不仅仅是该语境中的意义。有些多义词的意义非常丰富,必须让学生了解到除核心义外其他重要的语义还有很多,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讲解,必须根据核心义和具体语境,对该词的用法词义做出一个合理的推断。
3.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词义联想的能力。
除了直接讲授多义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核心义来猜测比喻义,帮助学习者进行语义推敲和联想,让学生更好地把引申义融合到词义网中。向学生介绍多义词的各意义之间互相联系的方式,也利于学生发现不同意义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可以给出某词的核心义项,再给出多义词的其他义项出现的语境,训练学生来猜测该词语的非字面意义。教师可帮助学生弄清其语义扩展的理据,以便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会意识到在词汇学习中找到核心义以及与其他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策略,从而在自学单词时也会使用这一策略,加深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 f.ungerer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4.白解红 多义聚合现象的认知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12。
5.刘佐艳 从认知角度看多义现象外语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