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谓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双边活动。新课程的设想和目标,同样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完善。新课程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施新课程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课堂教学 改革 实施
一、更新观念
观念创新是课堂改革的前提条件,教育改革每向前迈进一步,都是以观念为先导。
1.学生是主体的观念。我们新课程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对象。新课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在适应学生的需要上,而不是让学生被动适应老师灌的教学模式。新课程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以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心甘情愿地学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2.探究性学习的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围绕问题展示教与学的活动,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学习不等于讨论学习。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相互配合。讨论问题时间的分配也不够合理,问题常讨论得不深不透。探究问题则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理解的问题就比较透彻,学生得到了主动发展。
3.注重情感教育的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设法帮助学生发挥潜能,以教师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种体验对孩子来说是真切的、发自内心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洋溢着人性之美,能促使学生兴奋、激动、惊异、喜悦,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豪感,优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4.全面发展的观念。全面发展相对而言不是“大一统,齐步走”,而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我在教学语文时,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弄清难度较大的问题;对于中游学生,则鼓励其弄懂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对于下游学生,从“零”做起,识字,理清字意,弄懂句意,能够大致理解文章内容。这样一来,为每个学生的成材提供了机会。
二、确立评价标准
人们为了实践进行评价,通过评价采取行动,只有科学的评价,才能发挥导向和调节功能。
建立适应新课堂的教学评价标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突出目标意识。每节课都要明确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我在上每堂课前都会把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端正地写在小黑板上,上课时悬挂于大黑板旁,让学生一目了然明确学习任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点地学习,实现成功的教学。
2.突出主体意识。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还要看学生与教师提问、讨论、作业等活动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只有真正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算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3.突出情感意识。积极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和谐、活跃、平等的。我在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成了强有力的“情感刺激源”,让每个学生感到亲切,让学生看到了我在关心他们每一个人。他们在我的呵护下愉快地学习,成绩怎么能不进步呢?
4.富有创造意识。一节好课,时有某些创新尝试或灵感火花的课。我在教学《养花》一课时,在黑板上花了八个花瓣,将有关本课的重点知识再现在花瓣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想,教师大胆创新应该成为鼓励所有教师进行改革尝试的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创造,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调整教学结构
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稳定的结构形式。它直接反映出教师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进程。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新的教学结构要求教师的教学应以从知识积累为价值取向转移到以促进学生能力为价值趋向,变教为“诱”,变教为“导”,促进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分析判断。比较辨析,综合归纳,得出结论,从而训练。培养,发展其情感。意志。思维,提高各项能力。
2.在课堂上强调师生关系、主客体的统一性。施教者是教的行为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成了学生需要的对象,此时,教师处于客体地位。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那么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行为是满足教的需要,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朋友关系。
3.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就是从教到学的过程,学生应当由依靠教师到独立发展。“教是为了不教”,由“教”转化为“学”标志着一个教学过程的完成。
总之,新课改下的课堂不是对原有常规课堂管理的否定,而是一个继续发展的过程。学得知识、悟得方法很重要,学生能够养成一些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更为重要。让我们揣着教育理想不断追求和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