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试析日本 育儿爸爸 现象
摘要:在日本,如今正悄然兴起一股男性积极参与产后育儿工作的风潮,他们被冠上“育儿爸爸”的称号。“育儿爸爸”的诞生,与妇女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双职工家庭的增加,政府制定法律为男性顺利休假保驾护航及男性就业意识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日本  育儿爸爸  前景
        一、日本“育儿爸爸”的诞生
        在男性以“工作狂”,女性结婚生子后便以“专职主妇”的形象闻名于世的日本,正悄然兴起一股男性积极参与产后育儿工作的风潮。大家给这些爸爸们冠上“育儿爸爸”的称号。爸爸们的育儿日志广受欢迎,在一年一度的“2010年日本流行语大赛”上,“育儿爸爸”这个流行语还跻身前十之列。日本厚生劳动省为了促使男性积极参与育儿,顺利享受育儿假,于2010年6月17日起启动“育儿爸爸项目”,设立专门的网站介绍育儿经验,公开招募“育儿爸爸之星”等。社会上除了开设各种讲座外,还开设了育儿爸爸资格鉴定考试。
        那么,这种突破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格局的现象的产生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趋势如何?会不会也如流行语一样只是个短暂现象?
        二、产生原因
        1、家庭因素
        育儿爸爸的诞生,可以说很大程度跟家庭半边天——女性价值观的改变有密切关系。战后日本经历经济高速发展期,社会发展迅速,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女性就业率有了很大提高。1986年实施《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的实施,之后又多次修改完善,为女性参与社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通过比较1990-2005年日本人口普查数据,女性劳动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就业意识也逐渐发生转变。结婚生子原本是大多数女性在事业正趋于稳定时期不得不选择辞职的最大原因,如今很多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开始重新衡量。2006年内阁府实施的调查显示,在工作与育儿的平衡问题上,有50.8%的母亲意向工作育儿两不误,超过了46.8%选择育儿优先的比例[2]。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庞大的子女教育开支和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让大多数普通家庭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女性持续工作可增加家庭收入,减轻生活压力。泡沫经济崩溃后,经济低迷,终身雇佣制也逐渐崩溃,企业为了应对不景气采取裁员措施,加剧了生活不安定因素,而双职工家庭则降低了风险。
        这些因素,迫使传统家庭生活模式发生改变。根据内阁府多年来开展的关于男女共同参与社会生活的调查显示,意向生育后继续工作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3]。日本双职工家庭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反,光靠男性赚钱女性为专职主妇的传统家庭数量则呈减少趋势,并从1997年起开始低于双职工家庭数量[4]。
        同样在外工作的女性,无法像全职太太们那样承担起所有家务及育儿重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男性也参与家务,分担育儿重任。由此,育儿爸爸的诞生是双职工家庭增加的必然结果。
        2、政府因素
        日本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少子化问题,政府为解决该问题制定各种政策鼓励民众结婚生子。很多女性为了事业,为了避免结婚后沉重的家务和育儿负担给事业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就选择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而坚守传统的女性走进婚姻殿堂后便辞职在家相夫教子的传统家庭生活模式,又导致30岁左右女性劳动力大幅度减少,又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面对这两难状况,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尽量做到既能兼顾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又能保证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90年代初,为了保证就业者能工作生活两不误,日本政府制定《育儿休业法》。不久,为了促进女性持续就业,并能保证男性也参与育儿,就将该法律制度化。事实上,家庭育儿重任依旧落在女性身上,成为众多女性选择辞职的首要原因。
        为了进一步保障就业者工作生活两不误,尤其是鼓励男性积极参与育儿,提高男性育儿休假率,从2010年6月30日实施《育儿休业法修正案》。这次修正,除了将短时间劳务制度义务化,免除加班义务化,扩充育儿休假制度等要点外,最大的亮点就是积极促进男性育儿休假。具体说有三点:
        ① 修正前规定,父母双方可取得孩子满一岁前休假期不超过1年的育儿假。修正后,虽休假期限仍为1年,父母双方交替休假可延长至孩子满一岁两个月。
        ② 修正前,育儿假只能取得1次。修正后,如果父亲在产后8周内取得过育儿假的,之后还可以再次休假。增加休假次数,无疑更加合理有效。
        ③ 修正前如果是专职主妇的家庭可以拒绝父亲方的休假申请。修正后则废除这项规定,即使是专职主妇的家庭,父亲也可以休育儿假。这样太太是全职主妇而难以启齿请假的父亲们可名正言顺地申请育儿假了。

       另外结合法律修订,休假期间的收入所得制度也加以修正。政府修正法案,加强监督的种种措施,为男性积极参与育儿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3、男性就业意识变化
        如今工薪族的意识也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意识到工作并不是人生的一切,工作固然重要,家庭也不能忽视。根据三菱综合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已婚男性中32%的人期望工作家务私生活兼顾,29.9%的人选择私生活优先,有45.8%的未婚男性选择期望私生活优先,相反选择工作优先的比例已婚男性为2.3%,未婚男性为2.8%[5]。就业意识的变化,促使很多男性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开始顾及家庭,抛弃传统观念,重新调整事业与家庭的天平,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务。
        三、前景分析
        育儿爸爸如今并成为日本的热门话题。但是根据厚生劳动省调查统计,2010年男性育儿假取得率尽管上升了0.49%,成为历史最高水平,但也只是停留在1.72%[6],居发达国家男性育儿休假率最低水平。在“男主外,女主内”观念根深蒂固的日本,育儿爸爸是否会流于一个单纯的流行现象,在流行一阵后又销声匿迹呢?综合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育儿爸爸”的产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育儿爸爸队伍必将发展壮大,逐步改变传统家庭模式的比例。日本政府计划在2017年将男性育儿休假率提高至10%,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也面临严峻考验,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改善。
        1、首先还是观念问题。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还是传统观念占主导,认为育儿就是母亲的责任,有很多女性即使结婚后不马上辞职,也会在生育前选择辞职。只有促使观念意识的转变,才能让更多的父亲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育儿工作,心甘情愿地当育儿爸爸。
        2、调查显示,男性职员不休育儿假有“会给同事添麻烦”,“会影响工作评定,耽误升职”等跟工作相关的理由[7]。虽然育儿休假制度化后,企业有义务允许职员休假,但只有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领导及同事对有休假要求的职员给予极大的理解与支持才能将此制度真正落实。
        3、对收入减少的担忧。法律修订后,育儿休假期间收入较之以前虽然有所提升,但是相比其他欧美国家,日本在发达国家中仍处于低位。特别是对于只靠男性收入维持生计的家庭,休育儿假就成了一种奢侈。解决这个问题光靠政府的福利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如今日本政府也背负着沉重的财政重担,再加上东北大地震及核泄露事件,政府再也无力投入更多,因此还需要企业分担负担。但如何才能够让企业拿出部分利润来支持“育儿爸爸”政策呢?这自然成为难得有解的问题。
        四、结论
        “育儿爸爸”的诞生绝非偶然现象,与社会经济发展,女性地位提高,人们的意识转变,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现在男性的育儿休假取得率仍处低位,想要达到政府的目标值还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改善。
参考文献:
[1] [日]桥本由纪、宫川修子,《なぜ大都市圏の女性労働力率は低いのか-現状と課題の再検討-》,经济产业研究所ディスカッションペーパー,2008
[2 3] [日]内阁府,《男女共同参画社会に関する世論調査》,2006
[4] [日]厚生劳动省,《厚生劳动白皮书2010版》
[5] [日]三菱综合研究,《男女の働き方と仕事を生活の調和に関する調査結果概要~少子化と男女共同参画に関する意識調査より~》,2006
[6] [日]男女共同参画局,《男女共同参画白书2011版》
[7] [日]厚生劳动省,《平成21年度雇佣均等基本调查结果概要》,2010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试析债的撤销权制度
    试析高校健美操课程中引入健身秧歌的必要性
    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日本农业支持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的死刑执行公开制度
    日本传统礼仪的中国渊源
    认识误区与应对之策——试析三网融合语境下…
    试析西藏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及对策
    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改革后的施行与思考
    试论近代日本右翼的“三阶段”发展路径
    试析机动车辆超额保险退费问题
    社会联盟与日本金融自由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