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乃是激起求知欲的刺激剂”(苏霍姆林斯基语)。问题给了学习者研究的方向,也给了学习者研究讨论的主题,新课堂是探究式的课堂,是研究性的课堂,整个课堂是在问题逐个突破中进行的。因此问题设计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谈了新课堂中问题设计应把握的基本问题,旨在使新课堂中的问题设计达到最优化,以期发挥问题在课堂中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新课堂;问题;设计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常常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讨论研究新知识。问题,给了学习者研究的方向,也给了学习者讨论的主题。为此,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着很大的诱导作用。伟大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问题乃是激起求知欲的刺激剂。”巧妙地设计问题,在新课堂中适时提出问题能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并可以增加课堂教学效果。现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和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行共勉。
一、问题设计要循序渐进、逐层推进。
新知识一般地往往需要通过对旧知识的迁移来逐渐获得,同时其过程往往也要经历一些辅助的活动和侧面知识。因此,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结构,以及辅助的各种实践、实验活动,侧面知识承前启后、循序渐进、逐层推进。这样学生较能容易解决问题。学生讨论、研究也易得出结果,在受到成功的激励和启发下,从而调动了学生潜意识里接受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后一层问题和最终创造性地发现 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基础。设计的问题可适当多一点,学生在解决中容易一点,层层递进,最后达到目的。比如:在教学《实验、研究液体压强》时,可以首先通过提取学过的固体压强的一些问题来引入液体压强的研究实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渴望实验探索的激情,为动手实验奠定基础。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游泳时的有关问题入手进入。进入后,在研究实验中问题要逐层深入,不要一步到位。老师在讲解压强计的构造、使用方法后,可以分别逐层从容器底部、侧壁、液体中各个部位各个方向有没有压强分别提出简单的问题,学生在操作时即可得出结论,解决第一步的问题。然后才提出关于液体深度压强变化的问题。最后提出在不同的物质溶液中同深度压强的变化等等。这样逐层深入,学生易于把握和解决,也容易操作实验,得出结论,学生活跃、主动性、积极性高,探索意识强,易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问题要紧扣教育教学目标,环环相扣
教学活动中,任何活动和行为都是为教育教学目标服务的,问题设计也是如此,提出的问题,学生要通过活动和思维,猜想,实验,推测等过程去实现。所以必须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不但要有一定的激趣性,还要有一定的导向性、鼓励性、分析性、发散性、启发性,最后还得提出归纳性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也是为教育教学目标服务的,无关的问题不提或少提,或一提而过,免得劳命伤财,既耽误课时,又打乱了学生思维,形成反效应。比如:在听课中发现一教师在教学浮力时,提出水中压强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浮力的教学与压强无关,这类问题在本节教学中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反而会画蛇添足,给学生思维过程造成影响。
三、问题设计要有代表性、创造性,切忌片面性
新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有时学生可能不知从何着手进行研究,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有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问题设计起着给学生探究知识的导向作用,为了在探究活动中少走弯路,更多地把握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益,问题设计一定要有代表性,是向新知识点一步步逼近的问题,而不是片面地提问题。那种面面观,处处行的问题少在课堂中呈现,这样学生易于被问题搞得疲惫而失去每堂课学习的最佳时间。同时,问题的设计也要具有创新性、有时提问题可以是思维陷阱式的,故意把学生引导到猜测与推测错误的歧途,通过引导学生当场实验,从而醒悟,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思维活动更富有创造性,达到预期的目标。比如:教学阿基米德定理时,适时提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深度有关吗?等等,根据已学的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的定理,学生易于不假思索的认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深度有关的猜想和推测,经过实验得出与深度无关,只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的正确结论。与物体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无关,加深了对浮力的理解和掌握。
四、问题设计要有实际意义,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讨论、教师诱导能较快解决
问题设计难易程度要使学生通过努力思考、讨论、分析、诱导能够解决、回答为宜,这样的问题才能在教学中具有实际的问题价值。不能利用问题评价去批评和讽刺学生,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要抓住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适时、灵活提出问题,推动学生继续探究下去,完全获得新知识的决心。尽量挖掘较难问题中的子问题,让学生从一个个较易解决的问题逐步过渡到较难问题和概括性问题。这样的问题才会有效,否则,一切问题设计都是枉为,没有实际意义。
总之,在新课改理论的指导下,问题是实施教学的导火绳,优秀的问题设计 是教学高效的基础,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动力和向导,问题的设计和实施,一定把握实际,有效,适时,适中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问题的作用,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也才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