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了增加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设有系列校内校外的职业模拟实训。转账支票的使用是财会专业学生必开的实训操作课,如何合理安排实训操作流程,有效利用模拟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实训课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的会计表单模拟实训课中的转账支票使用课为例,应用运筹学中的网络计划技术对课堂教学中的授课安排进行调整和优化,实施分层次教学,更有效地利用课堂资源。
[关键词] 网络图; 关键工序; 关键路线
网络计划技术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现代化生产组织和管理科学方法。它是通过网络图制订计划,求得计划的最优方案,并据以组织和控制生产,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网络技术。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由钱学森教授倡导在国防科学研究项目中开始使用以来,网络计划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各个领域的计划管理中。财会实训课的教学安排可以视为一个项目,它以实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为项目目标,网络图技术通过进度安排,使我们得到一个时间表,并条理分明地显示出各个教学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
1问题描述
转账支票实训课安排教学时间3课时,共计135分钟。学生为一个自然班,约50人。课程实训环节要完成转账支票的购买、填开、进账、背书转让、背书后进账、电脑开票等操作并穿插适时的讲解,其中电脑开票知识作为拓展要求,并不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具体教学时根据班级掌握情况和课堂空余时间做机动教学安排(约15分钟)。全部环节减去机动教学时间15分钟,合计135分钟(见表1)论文代写。
2数据来源说明
本案例中所有时间及工序均来自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会计表单模拟系列实训课中的支票使用部分,时间为会计、税务、投资专业学生平均操作时间。
原来的授课安排环节见表1和图1。
3建模
这些环节模拟实际工作流程设计,后面的步骤以前面的为基础,如果前面的填错了,必须重做,一般每个班级实训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实训课时学生根据掌握情况分为两类,即理解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a类学生)约占班级总人数的40%左右,剩余为能力较弱的学生(b类学生),一般a类学生比b类学生在每个环节上少用30%的时间,由于课堂安排是分自然班教学,很自然就出现了a类学生等b类学生的情况,a类学生“吃不饱”,b类学生有时为了赶上a类学生,一些知识尚未消化,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并影响下一环节的操作,造成慢者越慢的情况。根据图1,利用时差法,计算各工序的tes和tlf,根据tls-tes计算结果即总时差找出结果为零的关键工序。计算结果见表2。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确定关键路线为a,c,e,g,i,k,l,m。另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正是b类学生完成课堂操作的时间。另一条路线的总时差为40分钟,正是a类学生等待b类学生重填、消化知识的时间。这与课堂上的实际教学情况正好一致。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因材施教,从关键路线入手,对以上的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和修正,调整后的网络图如图2所示。
4求解
(1) 课堂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类进行操作训练,兼顾不同的快慢,充实掌握得快的学生的教学操作内容,将a类学生等待的40分钟利用起来。
(2) 作为知识拓展的m环节其实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作机动调整的教学部分,如果为了赶上课时间,往往会挤占b类学生的消化时间,使他们在基础知识尚未巩固的情况下,对拓展部分更加难以理解,最终什么都没学扎实,现在将这部分调整到a类学生的学习路线上,在填开支票操作环节(d)之后适当补充,作为拓展。b类学生不需要m环节,这样就减少了a类学生等候时间15分钟。
(3) 另外在j环节,即完成背书后进账之后,有25分钟的空闲等待时间,可以安排一个约25分钟操作时间的综合案例环节n作为a类学生的深化和提高。
(4) 最后10分钟作为操作课实训小结。
5实际意义
调整后的课堂实训安排(如图2所示)与原课堂实训安排(如图1所示)相比,从网络图的关键路线来看,有了明显的区别,图1中只有一条;而图2中有两条,这两条关键路线时间一样,不存在两类学生互相等待时间,充分利用了课堂资源。调整后的课堂实训安排的可行性,建立在运筹学的网络技术基础上,其实在每次实训课中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更紧凑更有效地安排操作内容。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分层次教学中建立清晰的时间逻辑关系,能更有效、更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优化教学流程。
主要参考文献
[1] 卢向南. 应用运筹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美]杰弗里·k·宾图(jeffrey k pinto). 项目管理[m]. 鲁耀斌,赵玲,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