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认识事物、了解身边的世界、学习人生知识的过程中,最早使用的器官是耳朵,使用最多的器官也是耳朵。儿童会用最纯真、最不带成见的听觉去感受世界上的一切音响,而音乐则是内容丰富、形式完美的音响组合。
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单念词的儿歌和谱上曲子的儿歌,后者会更快地被儿童记住;光有动作的舞蹈和伴有琴声(或节奏)的舞蹈,肯定是后者更容易学会。这是因为,语言、音乐是由左、右脑分管的,“念”的歌只被一侧大脑接受,而“唱”的歌则因为有词有曲,就能同时作用于两侧大脑,使儿童能合理、全面地使用左右两侧大脑的功能,促进两侧半球功能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记忆和思维能力。光有动作的舞蹈和伴有音乐的舞蹈也是同一个道理。正是因为这个原理,音乐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戈登·肖教授将78名3~4岁智力相同的幼儿分成三组,一组学习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乐曲,一组学习计算机,一组不接受训练。结果九个月后,他用拼图游戏对这三组儿童进行智力测试发现,学习音乐的儿童的得分平均提高百分之三十五,而另二组儿童则几乎没有提高。可见音乐对儿童的的智力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能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常听音乐不仅能帮助儿童增强记忆力,还可陶冶其美好心灵,培养高尚情操
欣赏或演奏乐曲,能强化人的精神、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并能加强情绪体验记忆。长期搞音乐的人,不仅有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都比正常人突出。生理学家也为我们找到了有关音乐促进记忆的奥秘:因为人的记忆过程与大脑的“边缘系统”有密切关系,而音乐能刺激“边缘系统”分泌的激素、酶、乙酰胆碱等增多,这些物质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促进了记忆能力。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的钢琴、小提琴演奏都很出色。一些研究爱因斯坦发明创造的人说,乐器演奏在爱因斯坦发明创造中所起的作用,要比人们想象的大得多。因为,他从喜欢的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自然音乐规律的反映,听到了毕达哥斯创造数的歌声,还听到了开普勒怎样谱写天体的乐章……音乐作品展现的奇特画面不知不觉的培养了爱因斯坦的想象力。
二、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儿童的音乐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
人们在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智力无疑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而音乐在智力开发、陶冶情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儿童音乐教育,努力探索和改进有助于提高儿童智力的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关于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学习成绩的关系等问题,国外的研究与实验比较多。例如:德国的汉斯·昆特·巴斯蒂安博士以《音乐和它的作用》为题的一项长期科研项目的研究报告说明,“音乐使人聪敏,音乐可以增强人的社交能力,音乐使人具有创造性,音乐使人更自信”等。
现代科学证明,在中、小学校时,那些看谱能唱、会奏的学生,一般其各门功课的学习成绩都较优良,因为,音乐上的视唱、视奏,往往必须既看曲谱又看歌词、音符。从而培养了眼睛的速视能力和耳朵的审美水平,锻炼了脑神经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而良好的视、听功能及神经反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有助于发展想象力、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增长人的智慧和聪敏。
三、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提出,“音乐是一扇通向人们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窗口, 儿童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通过学习各种乐器,就会使他们较快地找到打开这扇窗户的钥匙”
从生理的角度来讲:演奏乐器,需要大脑统一指挥和全身各器官高度协调一致。急速变化的手指触键,使手指感觉敏锐;倾听弹奏使耳朵听觉灵敏;视谱演奏锻炼了视觉反应;脑、手、眼、耳的协调并用,锻炼了大脑的发育和功能,再加上努力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就可以使人的观察力、注意力、创造力均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使儿童变得更加心灵手巧。
学习乐器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练习的过程是复杂的,即在同一时间里需要眼看、耳听、手弹、脑想,要求高度协调统一。同时,弹奏乐器还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敏活跃,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真正完整地弹好一首乐曲是不容易的,是需要儿童付出辛勤的劳动的。然而,只要以认认真真的学习态度,克服教学和训练中的技巧难点,再加以坚持不懈地努力,儿童都能够学有所获。这样,儿童就在无形中逐步建立勇于战胜困难、攀登高峰的自信心。
总之,音乐是深化儿童教育最重要的手段,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金钥匙。给儿童一个健康的身心和优秀的素质,这难道不比留给儿童一笔物质财富更有价值和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