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学时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试就如何构建和谐的政治课堂、体现以生为本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性。这是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政治课堂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创建一个适合学生的和谐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注意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问题设计、活动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充分展示和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比如,在讲授《切好“蛋糕”,共同富裕》一节时,我根据课程标准、考纲要求及学生的基础把知识设计为三级阶梯。先把教材的基础知识设计成第一级阶梯,然后把“做好‘蛋糕’的方法”、“合理化的分配建议”等知识设计成第二级阶梯,再把为少数优秀学生补充的“收入差距”、“国家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等知识设计成第三级阶梯,这种设计使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层层链接,呈阶梯状,让学生沿结构示意图通过选择进入不同层次,从而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这种学习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又能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相应层次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还有利于教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别答疑、个别指导,从而使优秀学生大步向前,差生也有成功的喜悦,都能主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二、理顺师生关系,提倡民主性。这是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政治课堂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力求教学相长,体现主体性。这是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政治课堂的关键
首先,改变教法,在“趣”字上下功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的源泉。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 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兴趣。2.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可以把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更直观形象的传输给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发挥网络优势,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学生踊跃参与,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让歌声飞进课堂,不时让小品走进课堂,择时让辩论进入课堂。讨论法、竞赛法也不时被我采用,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享受学习的快乐。比如,在讲授《讲述春天的故事》一节时,我就选用了著名歌唱家董文华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优美的画面,充满震撼力的歌声,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巧妙地切入新课,为本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次,转变学法,在“动”字上做文章。在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设疑,可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探究、解惑,使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这一节时,我采用歌曲导入后,巧妙地设问:“奥运会的主题口号为什么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主题?怎样的发展趋势?”学生积极思维,跃跃欲试,动起来了,通过探讨,豁然开朗,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加强了与时事结合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外因与内因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学和谐。
四、倾心关爱学生,注重情感性。这是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政治课堂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关注、爱护学生。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让尊重,关怀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位学生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和谐共振。
其次,要宽容、理解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应学会宽容和理解,教师的宽容往往会更受到学生的尊敬,比简单的批评、指责和惩罚效果要好得多。
再次,要尊重、相信学生。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做到“教育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每一个教师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尽力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实施和谐教育,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谐人才。